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940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293篇
地质学   1534篇
海洋学   154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依据《地震分析预报方法指南》,利用MAPSIS软件,对南黄海地区发生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及相关地震学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概述了该地区中强震前的发震背景。  相似文献   
992.
1879年武都南8级大地震及其同震破裂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通过艰苦的野外现场考察和室内相关资料的系统调研,对1879年武都南8级大震的震级、震害、烈度分布、同震破裂及其形成该事件的发震构造、形成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本文对武都南8级大震的宏观震中位置、震级及同震破裂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重点讨论了该历史事件同震破裂的分布范围、破裂类型、规模及其形成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武都南地震的极震区主体位于甘肃东南部的武都与文县之间,且靠近武都南,为一呈北东东向展布的椭圆形,长轴长约70km,短轴长约30km,宏观震中位于极震区东部的堡子坝附近。(2)极震区内分布有3条向北东撒开,向南西收敛的同震破裂带。(3)主破裂带西起哈南白水江,东至固水子、透坊、稻畦子一带的白龙江沿岸。(4)同震破裂主要由地震裂缝、地震陡坎、地震鼓包、地震滑坡、堰塞湖等构造类型组成,其中以滑坡现象最为突出,保存也最为完整。(5)根据同震破裂的产生部位,几何』结构和形成机制,可认为武都南地震的同震破裂带是在哈南-稻畦子-毛坡拉断裂带左旋走滑兼倾滑活动作用下形成的。(6)根据同震破裂的规模及发震断裂运动量实测数据,可以确定武都南地震震级已达8级。  相似文献   
993.
《岩土力学》2005,26(5):778-778
国际岩土工程灾害防御与修复国际会议将于2005年12月12-13日在新加坡举行。大会由国际岩土灾害防御与修复委员会与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南朝鲜、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994.
通-南-巴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通-南-巴地区山地工区复杂的地表结构和地质构造造成的地震施工难题,结合表层结构调查进行了激发试验确定了激发岩性、激发井深及炸药量等参数,确保主要目的层的地震波反射主频,拓宽有效波频带,提高纵向分辨率,以获取高信噪比地震资料;同时进行了基于地质模型及地震正演模拟的观测系统参数的设计,最终达到了突出有效反射,得到复杂构造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5.
南安集海背斜和南玛纳斯背斜属于准噶尔南缘山前中西段第一排构造带,构造变形异常强烈,呈典型的堆跺式双重构造.通过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用计算机对南安集海-南玛纳斯背斜带内的基干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析,南玛纳斯背斜是在霍-玛-吐断裂上叠加一堆跺式双重构造组成,向西南玛纳斯背斜上的堆跺式双重构造逐渐消失,同时霍-玛-吐断裂位移量逐渐转换成反向逆冲断层,形成南安集海背斜的复合型构造三角楔.通过构造解析,弄清了它们在三维空间中的过渡转换关系,对后继的南缘山前构造带的勘探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惯量椭圆法对鄂东南铁山不对称鱼嘴状石香肠构造基质层中不同位置的方解石进行二维有限应变测量。运动学涡度以及相关参数的等值线分布图表明:不对称鱼嘴状石香肠构造基质层中的应变分布是不均匀的。基质层中,靠近断开的能干层处的剪切变形中纯剪切占优势,伸长方向趋向于平行剪切方向;而靠近连续的能干层处的剪切变形中简单剪切占优势,伸长方向趋向于垂直剪切方向。  相似文献   
997.
甘肃文县地区阳山超大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因与类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程斌张复新  贺国芬 《地质通报》2006,25(11):1354-1360
含矿岩石为本区泥盆系的一套Au含量较高的炭-硅-泥质地层.其中发现大量含As异常(含As约0.15%)的草莓状黄铁矿;矿体沿断裂带呈构造透镜体-扁豆体斜列等间距分布,产于断裂带中次级破碎带或顺层剪切带内;在早-中期阶段的矿化硫化物中,金以不可见金赋存于合As黄铁矿及毒砂中,含As黄铁矿发育增生环带,载金矿物主要沿片理化带呈微细浸染状分布;在中-晚期阶段的金属硫化物-石英碎裂脉体中,可见显微颗粒金;斜长花岗斑岩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具多期次性;H、O、S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岩浆水也参与成矿.由此可见,阳山金矿具沉积-岩浆叠加-构造及热液改造的多因复成特征,矿床属超大型卡林-类卡林复合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8.
南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沉积-构造转换与烃源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正江  王剑  尹福光  陈明  熊国庆 《中国地质》2006,33(6):1285-1291
沉积盆地层序地层和岩相古地理研究以及沉积-构造转换过程分析,是探讨沉积体系时空演化的重要思路。通过沉积-构造转换的分析。指出羌南地区在侏罗纪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夭折前陆,最后隆升剥蚀的演化历史;初步厘定了南羌塘地区烃源岩形成环境。在经历4次海侵的过程中。相应发育了两个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旋回。在这4次沉积-构造转换过程中.发育3套黑色页岩沉积:分别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烃源岩和前陆盆地两个阶段烃源岩。是南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油气评价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甘肃省陇东南地区大到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甘肃省陇东南地区31个气象站1967~200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区大到暴雨时空分布的主要气候及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了该区暴雨及标准,其研究结果将为建立陇东南大到暴雨短期预报提供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000.
综述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震前所识别的前兆。其中包括十余项测震学前兆和地形变水化,地电等手段的多项前兆,分析了震前依据前兆而作出的预后实况,并根据目前所认识的地震前兆的某些物理基础,讨论了对这次地震可能作出预报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