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华北平原石家庄东南部宁晋泊地区湖相地层的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敏  郭盛乔 《地质通报》2005,24(7):655-659
华北平原宁晋泊地区南王庄剖面和钻孔上部岩心的湖相沉积物作了^14C、细颗粒(2~8μm)多矿物组分的热释光(TL)和光释光(OSL)3种技术的年代测定,确定了宁晋泊地区湖相地层的年龄。剖面上部12.90m为距今3万年以来的沉积物,其中最顶部的5.34m为全新统,其下为上更新统,年龄分辨率高,建立了一个可信的沉积地层年代序列,为研究华北平原宁晋泊地区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提供了准确的年代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2.
江娃利  张英礼 《中国地震》1997,13(3):263-270
讨论了华北平原周边1975年海城地震,1937年荷泽地震及1830年磁县地震3次强震的地表地震破裂特征以及这3个地区北西向断裂的全新世活动。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这3次强震地表破裂显示较弱,断续分布,仍反映了存在北西向地表破裂带,活动方式呈左旋走滑兼正倾滑。  相似文献   
123.
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的群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傅征祥  姜立新 《中国地震》1994,10(2):160-167
根据描述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统计特征的系数Cv,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MS≥7.0和Ms≥6.0)过程显示出明显的非泊松的群集统计特征(Cv>1);对于自公元500年以来的Ms≥7.0大地震活动过程,其累计频度(ΣN)表现出满足ln(lnΣN)=A+Bt关系的逐步加速释放能量的群集时间结构;对于自公元1000年以来的Ms≥6.0强地震活动过程,则表现出几十年-几百年尺度的密集和平静交替发生的幕式群集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4.
华北地壳物质重力水平扩展运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壳结构、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及地球物理探测等资料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在华北存在着由南西往北东为主的地壳物质重力水平扩展作用。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壳物质重力水平扩展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25.
华北平原地下热水形成条件与赋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扼要评述华北平原地质条件与地热背景,指出华北平原具盆地地质结构,和具有较高的区域热流与较高地温梯度背景,二者的结合有利于地下热水的形成与富集。第二部分对本区三大热水层组(上第三系、下第三系、震旦系及下古生界)分别进行评述,结合上下第三系建造,岩相类型沉积介质条件以及震旦系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分析研究了各热水层组的特点。指出上第三系热水层与岩溶层热水作为地热能资源利用有实际意义,在开发条件上,古潜山地段比较优越。  相似文献   
126.
陆面蒸散的双源遥感模型及其在华北平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个计算陆面蒸散的双源遥感模型,利用多光谱和热红外遥感数据估算地表土壤缺水状况,并计算蒸散通量。本模型利用2000-2002年的13期Landsat TM和ETM+遥感数据计算了栾城地区1 000 km2范围的蒸散通量。通过与地面同步微气象观测值的对比,显示利用笔者建立的双源蒸散模型和简化的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梯形法确定土壤水分状况,在华北平原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7.
江娃利 《中国地震》2006,22(2):135-141
文中讨论了近300年来发生在华北平原5次M≥7强震的构造特征及存在问题。其中包括对1966年邢台地震不存在地表地震断层的认识,对唐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是西倾逆冲走滑断裂引发的问题,以及对1830年磁县地震和1937年菏泽地震发震构造环境的讨论。作者认为,当前在华北平原强震构造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该区主要构造的晚第四纪活动状况不清楚,由此影响了华北平原强震构造标志的建立。如何在众多断裂中甄别出全新世活动的断裂,是开展华北平原未来强震危险性预测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8.
石家庄市位于华北平原腹地,地处京津冀都市圈,区位优势优越,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是全国铁路、公路、邮政、通讯的重要枢纽,现辖6区、12县、5个县级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全市现有耕地面积58.843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52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96亩,低于全国和  相似文献   
129.
白洋淀流域地下水更新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到水库拦蓄、抽水灌溉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流域平原区河流断流,非承压含水层逐渐被疏干。下游的白洋淀无法得到河流和地下水的补给,时刻面临干涸。鉴于白洋淀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多次实施调水补淀工程。然而,白洋淀渗漏严重,调水补淀的效果不理想。为了保护白洋淀,亟需恢复地下水的可持续性,这首先需要查明地下水的更新能力。2009年,对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进行实地调查,并采集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共36个,分析其氚含量。利用线性插值法、吴秉钧法和连炎清法恢复了该地区降水氚含量的历史数据,结合数学物理模型估算了非承压地下水的更新能力。结果表明,氚含量较高的白洋淀水渗漏使得周边地下水氚含量增高。总体上,沿山区到淀区的方向非承压地下水更新速率逐渐由15.0%/a降低至4.0%/a。山前平原冲洪积扇区域是非承压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平均更新速率达9.8%/a。冲积平原区域非承压地下水的平均更新速率仅为4.4%/a。为此,需要限制在冲积平原区域开采非承压地下水,以逐步恢复其更新速率,使其重新补给白洋淀。地下水的恢复过程可能较慢,但可从根本上解决调水补淀无法解决的干淀问题。  相似文献   
130.
华北平原作为人口最多的平原地区,其地下水资源开采十分严重,常态对该地区地下水储量(ground water storage,GWS)变化的精确监测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利用重力卫星数据反演了华北平原的GWS变化,并与水文模型、降水资料、南水北调调水量和地下水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融合浅层GWS变化和深层地下水变化方法,得到总地下水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重力卫星与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模型估计的水储量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重力卫星反演的GWS变化与浅层地下水井资料估计结果一致性较好;考虑深层地下水的贡献,融合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井资料估计结果和重力卫星反演结果吻合更好,相较于仅使用浅层地下水估计结果吻合度更高,并表明浅层地下水为GWS变化的主要变化量;2003—2017年,华北平原地下水处于长期亏损趋势(-1.3±0.6 cm/a);2018—2020年,重力卫星反演结果与同时段内顾及深层地下水井资料的总GWS亏损速率几乎一致;2021年,重力卫星和地下水井资料与前期观测结果形成鲜明的U型反转,GWS均呈增长趋势;降雨和南水北调对华北平原的水储量变化具有直接影响,对缓解GWS亏损和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