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8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层序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利用周缘野外露头和盆地钻井测井相特征,分析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的岩性、古构造及海侵方向变化特征,总结层序发育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风化序列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及海侵方向转换面为二级层序界面,区域性海退面、下切冲刷面及陆上暴露面为三级层序界面; 潮间带砂坪及近岸相海侵含砾砂岩顶为海侵面,最大海侵面发育灰岩、泥页岩及煤层,是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分界面; 上古生界包括二级层序2个: MSQ1、MSQ2,三级层序6个: SQ1、SQ2、SQ3、SQ4、SQ5、SQ6,其中SQ1—SQ2发育水进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不发育低位体系域,SQ1为潟湖—障壁海岸沉积体系,SQ2为泥炭坪—泥坪相潮坪沉积;SQ3—SQ6发育完整的低位—海侵—高位体系域,SQ3发育区域性海退进积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SQ4早期为低位体系域下切冲蚀砂体,晚期沉积古环境由温暖湿润还原环境演变为炎热干燥的氧化环境,SQ5—SQ6早中期为氧化环境三角洲沉积,SQ6晚期为高位体系域具海侵夹层的潮坪相沉积。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及其他盆地层序与岩相古地理演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贵州2020年汛期不同历时强降水雨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晓平  廖留峰  段莹  于飞 《湖北气象》2020,39(6):586-592
  相似文献   
53.
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Ouikscat卫星拍摄的一组照片显示,近些年来,覆盖在北冰洋表面的冰盖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早在2004年到2005年间,北极地区原先即使在夏季也不会融合的冰盖就已萎缩了14%。而今,北极地区消失的冰盖总面积已经超过7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巴基斯坦或是土耳其的国土面积。  相似文献   
54.
近4万年以来,相应于两次高太阳辐射暖湿期渤海西岸曾经两次海水泛陆事件,即40~28kaB.P.与10~4kaB.P.海侵事件。文章基于众多钻孔海相层中有孔虫、介形类等海相微体生物化石的组合特征恢复海水深度,重建了海侵最大时的古海面的现代标高。结果显示: 40~28kaB.P.海侵,海面的现代标高最高可达-11~-5m;10~4kaB.P.海侵则为2~3m。后者同众多研究所认为的中全新世存在高海面,海面高度为2~3m的结论大致吻合,前者则与全球气候尚处在间冰阶,冰川部分消融,世界洋面处在-50m的大背景不协调。而辽东与山东半岛沿海众多钻孔揭示,40~28kaB.P.渤海地区并没有高于-50~-20m海面存在的证据。通过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40~28kaB.P.渤海西岸的海侵,是早玉木冰期持续4~5万年之久的冰期低海面环境,这种特殊的环境使现代渤海西岸的大部分区域远离沉积环境,成为冲刷侵蚀区,这种效应叠加在冰期边缘海式构造下沉与弧后盆地性质的构造下沉背景之上造成区域性异常地面低洼;渤海西岸异常地面低洼在间冰阶全球趋暖,冰川型海侵的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性强烈"视"海侵(指示当时海侵时海水深度很大,而不是海水的陆泛范围大)。  相似文献   
55.
56.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1大雾过程2011年10—12月,江西大雾天气多,灾害重,区域性大雾的日数(单日15站以上)达11 d,与常年相比持平。其中1月3—5日出现连续大雾过程,其中3日全省共45个县(市)出现大雾,武宁、崇仁、铅山等8个县(市)能见度不足200 m  相似文献   
57.
甘肃河东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利民  德庆措姆  孟丽霞 《干旱气象》2009,27(3):271-275,293
2008年7月20~22日甘肃河东出现了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对这次过程的环流形势演变、主要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流形势下,高原低涡东移发展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系统;低空急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流场形势引起强烈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保证了降水云系的发展和维持;比湿和假相当位温分布对暴雨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8.
郑婧  郭瑞鸽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32(3):I0001-I0001
1暴雨过程 2009年4—6月江西省共有6d出现区域性暴雨(表1),与历史同期相比,属偏少年份。其中,6月2—3日暴雨范围广,过程雨量大,全省过程平均降水59.7mm,局部出现山体滑坡;4月19日的暴雨过程雨强大,共有15县(市)出现大暴雨,樟树24h降水量创历年当月最大值。  相似文献   
59.
2009年6月28-30日湖北区域性大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燕  张文  王珏  孟英杰  徐明 《湖北气象》2009,28(3):215-221
利用NCEP资料、LAPS产品、地面自动站资料及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拼图资料,对2009年6月28—30日湖北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与动力、热力、水汽条件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贝加尔湖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北抬、西南急流发展、低层切变线南压和低涡东移的条件下发生的;低空急流的发展使大气强烈转暖,低层辐合与正涡度、高层辐散与负涡度及其相互配合,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冷空气南下在高温高湿的长江流域形成锋区以及西南急流加强,不仅向暴雨区提供了充沛水汽,还与切变加强、低涡东移共同造成能量锋区锋生,沿低层θse能量锋区及切变线有多个对流云团和强回波生成引发区域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60.
山西中南部区域性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的高低空气象观测资料、物理量场、以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9年2月8日发生在山西中南部地区的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天气过程,以500 hPa西风槽过境为背景,700~850 hPa存在明显的低空切变,300 hPa以下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湿层厚度高达200 hPa,散度的垂直分布表现为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对称结构,在强降雪时段450hPa以下存在明显的正负涡度对。这种物理量场的配置有利于促进低层湿空气的聚合及向上的抬升运动,为暴雪的产生提供必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