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3篇
  免费   1177篇
  国内免费   1091篇
测绘学   1239篇
大气科学   1400篇
地球物理   887篇
地质学   2724篇
海洋学   724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843篇
自然地理   3290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21.
西南地区区域洪涝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1 2001年5~9月寸滩(寸滩位于重庆市区以东,长江干流北岸)逐日08时流量分析和区域洪涝暴雨的成因分析,得到几点认识(1)西南地区区域洪涝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造成区域洪涝的主要因素是流域底水条件和由暴雨造成的面雨量,两者缺一不可.(2)西南地区区域洪涝的概念模型可以以不同的寸滩流量条件与不同的间隔天数、不同的流域性降水条件表示,也可以以第一次区域洪涝出现前、后,不同的间隔天数与不同的流域性降水条件表示.  相似文献   
222.
一次强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1998年7月武汉强暴雨的天气演变特征,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强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先于暴雨生成,暴雨最强时低空急流也最强;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及低空急流左侧非热成风梯度的存在,使得中尺度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出现空间不稳定现象,高空急流右侧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和低空急流左侧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向暴雨区增加,暴雨区恰为这两支波叠加后振幅最大的区域,高低空急流耦合下的非热成风、中尺度对流-对称不稳定可能是这类强暴雨产生的动力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3.
2002年6月13日重庆区域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中  周毅 《气象》2004,30(5):30-32
通过对重庆西部“6 1 3”区域大暴雨的分析 ,发现此次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 ,结合地面弱冷空气条件下产生的 ,同时对ECMWF和T2 1 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发现ECMWF和T2 1 3的形势预报能力都比较好 ,但T2 1 3的部分物理量要素和降水量预报能力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24.
RGMAP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RGMAP系统在崇阳县幅1:5万区调过程中的应用实践.阐述了数字区调过程中的数字路线、数字实测剖面数据采集以及室内数据整理、地质图编稿和专题图件制作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RGMAP综合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5.
议京西大台地区的燕山运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邵济安  张履桥 《岩石学报》2004,20(3):647-654
作者研究了京西大台地区的燕山运动,初步研究表明:这里不存在强烈的挤压变形迹象和显著的角度不整合.缺乏磨拉石建造。龙门组是厚度有限的河流相沉积,九龙山组是具有弱火山活动的湖相一滨湖相沉积。在隆起带和沉降带之间侏罗系地层显著的厚度变化率、大安山一斋堂滑覆构造及其派生的髫髻山断陷盆和大量高角度滑动面理,都显示了伸展构造背景下基底断块的差异升降。髫髻山组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的一套火山岩显示了上述运动的深部背景。  相似文献   
226.
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基于陈守煜多级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提出了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级别特征值解决了多层多级多目标系统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的评价,给出了多个目标隶属函数的计算公式。经分析比较,方法可行,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227.
陕西省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郝俊卿 《陕西地质》2004,22(2):101-106
陕西省独特的区域地质背景条件,造就了地质遗迹资源种类丰富、代表性强、规模大和崩塌构造发育等特征,涵盖了极高的地学科学价值,但目前保护利用中存在着缺乏系统地调查、保护工作滞后和利用潜力尚待挖掘等问题。本文依据“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地质遗迹资源提出了科研 观光型、科研型两种保护利用类型,以此实现陕西省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28.
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三个区域现今大地热流平均值分别为56.3、67.3和65.3mW/m^2,对应的生态环境格局也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大地热流每增加4~5mW/m^2可使年均地表温度升高约l℃,使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升高2。C以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平均大地热流比西北部高出11mW/m^2,东北部年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2~3℃,其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4~6℃。西北部的大地热流平均值已经低于维持地表生态系统延续所需大地热流的临界值(57mW/m^2),其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上已经处于脆弱境地;东北部和南部的大地热流均大于57mW/m^2,自然生态系统均尚较稳健。东北部的沙漠化可能是风沙侵入的结果,其生态应该是可以恢复的。整个西北部作为一个整体看,72万年以前大地热流就已衰减到临界值以下,区域生态系统渐趋脆弱,开始整体上向荒漠化演变。  相似文献   
229.
本文在综合整理、研究江西省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对富大铀矿与区域地球物理场和深部地球物理构造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利于形成富大铀矿的地球物理-地质构造环境模式,预测了江西省主要铀成矿带内富大铀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30.
在南昌地区,利用遥感技术能够清晰地辨别出二种新构造运动:垂直升降运动和水平拉张运动。垂直升降运动造成了赣江、抚河由西向东迁移;而水平拉张运动引起青岚湖、军山湖等湖泊拉张裂开。研究认为这二种构造运动已经引发了对该地区经济发展造成潜在影响的地质灾害,并认为鄱阳湖的成因不是简单的泥沙淤塞萎缩型,而应该考虑新构造拉张作用。笔者认为这二种新构造运动的发现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昌地区(包括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和安义县)是江西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地壳稳定性和新构造运动的活动性一直倍受关注,有关部门先后多次利用地质、水文、物探、遥感等方法进行调查。由于南昌地区座落在赣江、抚河平原之上,北濒鄱阳湖,第四纪河湖相冲积物分布非常广泛,约占整个地区总面积的60%,而且厚度大(平均厚度为25m)因此新构造运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作者在承担《南昌市遥感综合调查》项目过程中,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首次发现南昌地区存在的二种新构造运动,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证实这二种新构造运动确实存在。本文论述了南昌地区二种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其产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并提出在南昌地区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