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4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401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359篇
海洋学   216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35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利用黑龙江省1960~1990年的气候资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各市县隆冬时节开展冰雪旅游有利和不利的气候条件,并对适宜开展冰雪旅游的市县进行了冰雪旅游区划,规划出宜冰不宜雪、宜冰不宜多雪、宜冰宜多雪等不同旅游地区,为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规划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河南地质旅游资源区划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河南省地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对其进行综合区划,既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依据地质演化历史的相似性等4个原则,作者把该省地质旅游资源划分为:太行山地质旅游资源群、邙山黄河地质旅游资源群、嵩山地质旅游资源群、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地质旅游资源群和南阳盆地地质旅游资源群等5个区域。  相似文献   
993.
西南三江造山带地层区划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西南三江为一复杂造山带,由特提斯大洋板块的怒江-孟连主大洋及欧亚大陆板块的扬子陆块大陆边缘弧盆系、冈瓦纳大陆板块北缘弧盆系构成。随着特提斯大洋怒江-孟连洋俯冲、消亡,后板块发生碰撞、走滑及岩浆岩侵位等,形成了现今由板块缝合带、增生杂岩带构成的西南三江造山带,造就了复杂的地层系统,包含史密斯地层、有限史密斯地层,非史密斯地层。本文突破"传统地层学"概念,按"构造地层学"的现代地层学概念建立了西南三江地层格架,划分出欧亚大陆板块的北羌塘-三江地层大区、特提斯大洋板块的班公湖-怒江-孟连构造-地层大区、冈瓦纳大陆板块的冈底斯-腾冲地层区。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对大同盆地地下水中砷、氟、碘等的分布和成因进行分析,开展地下水质量区划,依据地下水污染调查取得的最新系列测试数据,结合以往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编制大同盆地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砷含量、氟含量、碘含量等水化学特征分布图,以直观反映大同盆地地下水高砷、高氟、高碘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分析pH值、硫酸根含量、硝酸根含量、铁含量、锰含量与砷的关系,探讨高砷水的形成原因; 根据pH值、钙离子、重碳酸氢根离子与氟的关系,分析氟超标原因; 指出高碘区与高氟区分布的相似性和成因的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周边高砷、高氟岩层是地下水砷、氟的原生来源,特定的河湖相沉积环境则为砷、碘的富集提供了原生地质条件; 北部地区氟增高与地下水位下降致使黏性土中的氟离子进入含水层有关,中部地区高氟与土壤盐渍化有关; 中部富含淤泥质黏土的湖相地层是碘富集的原生地质因素,冲积洼地地下水径流条件滞缓是碘富集的水动力因素; 干旱气候条件下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亦是高氟、高碘地下水形成的重要因素。依据砷、氟、碘、硝酸盐、亚硝酸盐、总含盐量(total dissolved salt,TDS)、总硬度、氨氮等单组分含量分布,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了大同盆地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质量区划,可为当地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新疆冰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及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1984-2014年新疆雹灾受灾面积、总成灾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新疆生产总值及以县为单位的雹灾频次等统计数据,构建雹灾经济损失指标和风险度指标,进行新疆冰雹灾害评估研究。其中雹灾经济损失指标可用于评价新疆雹灾经济损失的趋势变化,风险度指标可借助GIS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形成新疆雹灾风险区划。研究表明:雹灾经济损失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受环境不稳定度的影响较大,二者保持着较好的正相关性。新疆冰雹灾害总体以中、低度风险为主,高风险次之。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喇叭形河谷地带的伊犁地区及其两侧的阿克苏、博州等地,建议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人工防雹能力等方式降低上述区域的雹灾损失。  相似文献   
996.
蒸发波导是发生在海洋近地层中的一种异常折射现象,它能够改变电磁波的正常传播特性,对雷达、通信等电子设备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被动式大气波导探测系统监测数据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同化的0.25°×0.25°格点数据,对中国近海的蒸发波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蒸发波导对雷达的影响,对中国近海的蒸发波导进行了区域区划,形成了中国近海蒸发波导四级分布,以及雷达可利用波导范围的区划,为指导部队训练过程中利用蒸发波导环境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97.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实施效果评价对于总结实施经验、改进区划环境管控目标和完善区划环境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的主要目标、环境保护要求、保障措施等,界定了区划生态环境目标的评估范围。采用基于GIS技术的分析方法,设计了对应关系分析、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实现程度分析、环境变化趋势分析及影响关系分析等关键环节,探讨了各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在多个环节、不同情况时的合理性,构建了一套我国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实施效果评估方法和流程,为开展各级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历史山洪灾害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区域分布差异性明显且难以预报,关于山洪灾害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山洪灾害预警、山洪灾害防治区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历史山洪灾害点为基础数据,以6个一级地貌大区(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大区(Ⅰ)、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大区(Ⅱ)、华北-内蒙东中山高原大区(Ⅲ)、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大区(Ⅳ)、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大区(Ⅴ)、青藏高原高山极高山盆地谷地大区(Ⅵ))为基本分析单元,统计对比不同地貌区域内山洪灾害数目、密度,并进一步分析山洪灾害随高程、高程标准差以及50年一遇6 h雨量(H6-50)的分布情况,从而获得中国历史山洪灾害的主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洪灾害集中分布于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大区及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大区,占全国山洪灾害的60%左右。6 h雨量(H6-50)处于240~280 mm区域山洪灾害密度最大。高程标准差小于30 m区域山洪灾害密度较大。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大区高程处于10~50 m间,高程标准差小于30 m,雨量(H6-50)在150~270 mm间地区山洪灾害密度较大;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大区山洪灾害集中分布于高程600 m以下,高程标准差小于50 m,雨量(H6-50)大于120 mm地区。以地貌区划结果为基本分析单元相对于行政界线而言更有助于分析山洪灾害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9.
东北地区水稻霜冻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在综合考虑致灾因子自然属性和承灾体社会属性的基础上,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将传统的灾害研究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利用1961—2010年东北地区182个气象站点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和1991—2006年172个水稻产区县(市)国土面积及社会经济资料,包括1981—2006年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发育期资料,对东北地区水稻霜冻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可划分为高风险、次高风险、中等风险、次低风险和低风险5个水稻霜冻灾害风险区域。东北地区水稻霜冻灾害高风险区位于黑龙江省的黑河地区大部、伊春西部和吉林省的延边州西部、白山北部等地,而辽宁省的中南部等地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1960 -2010年四川雷暴逐日观测资料分析四川雷暴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川雷暴年平均雷暴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高原雷暴发生的日数明显多于盆地区域,川西高原南部山区偏多于川西高原北部。把研究的防御重点信息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互结合,将雷暴灾情实况、雷暴多发区域、人口、经济情况的属性信息特点进行地理编码,使其转换为包含经度、纬度、海拔等相关地理信息的地理图层shape文件,实现灾害防御数据信息与地理信息的融合。结果表明:盆地东部的南充、广安和高原的盐边为雷暴重点防御一级区域;巴中、阆中、峨眉、盐源为雷暴二级防御区域;绵阳、南充、泸州、阿坝为雷暴三级防御区域;成都、温江、都江堰、达州、遂宁、雅安、宜宾等为雷暴四级防御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