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4篇
  免费   2534篇
  国内免费   3066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1169篇
地质学   12575篇
海洋学   1322篇
综合类   759篇
自然地理   410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463篇
  2022年   557篇
  2021年   618篇
  2020年   537篇
  2019年   605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481篇
  2016年   562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739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624篇
  2007年   573篇
  2006年   560篇
  2005年   519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419篇
  1998年   347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283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191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7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生代黄骅坳陷构造伸展、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孟庆任  王战  王翔  解建民 《地质论评》1993,39(6):535-547
黄骅坳陷是一典型的张性盆地,其构造主要受西缘向东倾的拆离断层的控制。构造沉降分析显示盆地西部以裂谷沉降为主,而向东热沉降逐渐增大,反映了上地壳的强烈裂谷区与岩石圈深部强烈减薄区发生了错位。沉积作用在裂谷期和热沉降期具明显不同的特点,指示了早期基底快速不均匀的下沉和晚期基底广泛缓慢下沉的过程。玄武岩的形成和演化也与盆地构造发展过程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是在下伏岩石圈上部发生简单剪切和下部发生纯剪切的构造伸展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2.
关于构造—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日辉  游海涛 《世界地质》2001,20(2):142-147
构造-地层分析在研究层次上可分为(1)区域构造和深部过程对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控制;(2)构造几何学或断裂几何学对盆地或地层几何形态的控制;(3)单元构造样式和单元沉积型式的对应关系。在油气勘探中除了了解前两方面问题外,更重要的是研究后者。根据我国陆相裂谷盆地的特点,分析和讨论了构造-地层分析在油气勘探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93.
TBM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带,区内主要含气层系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一段以及下石盒子组盒一段。根据岩心分析结果统计,该地区属中一低孔、低一特征渗地层。在充分研究该地区最新测试分析等资料基础上,通过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油藏地质特性与测井响应特征的映射关系,确定测井储层参数转换模型,划分渗透性地层,计算反映储集层基本特性的地质参数;并以测井解释成果为基础,以试气证实的气层、水层及干层为标准,建立气层、水层及干层的测井模式,制作测井参数图版,采用地质、测井、气测相结合的方式,逐层逐井对未试气的储层重新进行气层、水层及干层判识。  相似文献   
994.
一个热水沉积锑矿床——以贵州晴隆大厂锑矿床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明道 《贵州地质》2008,25(1):26-30
笔者通过对晴隆大厂锑矿床实地调查研究,不仅发现辉锑矿在"大厂层"岩石压实、固结成岩阶段结晶低温热水沉积成因的直接标志,而且还对"大厂层"空间分布、垂向结构、组成特征、矿化阶段、形成环境和成矿时间等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是中二叠世末期峨眉地幔柱活动早期局限海湾浅水环境低温热水域成岩成矿作用叠加而形成的热水沉积型锑矿床.  相似文献   
995.
鄂尔多斯盆地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控制着后期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与古地理展布。通过野外剖面、岩芯分析、测井数据等建立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选取寒武纪SS1最大海泛面(徐庄组沉积晚期地层)为标志层,通过残余厚度印模法,并结合古地质图分析,对研究区前寒武纪进行古地貌恢复,明确了前寒武纪沉积背景、构造格局及物源方向。总体上,前寒武纪鄂尔多斯盆地南、北濒临秦祁海和兴蒙海,东、西被贺兰和晋豫陕坳拉槽所夹持,古地貌东北高、西南低,受秦祁海影响最大,可将其划分为3个古构造地貌单元:高地剥蚀区、受古构造控制形成的坳陷区以及处于剥蚀与沉积过渡地带的斜坡阶地区。通过研究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与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分布认为,拉张活动背景下的坳陷带以及斜坡带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块,前寒武纪古地貌格局影响了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发育与分布。恢复古地貌形态对于揭示物源供给,研究沉积物搬运、平面和纵向展布特征,探究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以及进一步揭示生储盖组合和分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结合带局部地段被与结合带演化密切伴生的各类盆地盖覆是各造山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因而初步将盖覆结合带的盆地划分为二类 :一是以边缘前陆盆地为代表的盖覆结合带而不破坏结合带的纵向盖覆性盆地 ;二是以横推断层盆地为代表的盖覆且破坏结合带的横向破坏性盆地。区内海相侏罗纪盆地实为与空喀拉温泉澜沧江结合带演化密切相关的盖覆结合带的陆内俯冲型边缘前陆盆地。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证实了结合带在盖覆层之下仍存在 ,更说明结合带两侧板块构造建造对比明显有异 ,分属两类不同性质的大陆边缘 ,进而得出了结合带在研究区内潜伏于盖覆层之下的结论 ,从而建立了结合带存在的三方面的鉴别标志  相似文献   
997.
《地学前缘》2017,(4):32-40
文章分析了台西南盆地渗漏型和扩散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并通过对比DSDP 84航次570号钻孔含天然气水合物层段测井资料,结合研究区的区域地质条件、水合物饱和度、钻井岩心资料以及地震反射剖面特征,总结出台西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测井响应规律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含水合物沉积层的测井曲线有高电阻率、高声波速度、高中子孔隙度、低补偿密度和低自然伽马的"三高两低"的异常特征,渗漏型水合物层测井曲线"三高两低"特征较扩散型明显,渗漏型水合物沉积层内水合物碳氢气体浓度高,在断层通道内高度聚集形成块状水合物,水合物的饱和度最高达到100%,水合物分解后形成碳酸盐层,部分碳氢气体沿裂隙向上运移后再次形成的水合物层,扩散型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水合物稳定带的底部,水合物呈分散状存在于沉积物中,水合物分布范围较大,气体容积扩散,碳氢气体浓度下降,水合物的最高饱和度为31%,水合物气源主要为微生物成因气,裂解气可能以生物降解气的形式与微生物气为水合物的形成共同提供气源。研究区断层、断裂和气烟囱等构造发育,地震反射剖面上具有似海底反射(BSR)、振幅空白带、BSR与地层斜交、穹状反射(速度振幅异常而形成的眼球状结构)等水合物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998.
富有机质页岩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但热演化过程中的孔隙结构变化特征不甚清楚,是当前领域研究的难点.用新疆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低成熟油页岩样品开展高温高压半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对各温度阶段的样品进行抽提,利用低温吸附技术定量表征未抽提和抽提样品的孔隙结构,揭示低熟到过成熟页岩样品的孔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低熟-成熟阶段,中、大孔量随热模拟温度上升而降低,微孔量先降低再升高,高压及滞留油/沥青对所有孔隙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过成熟阶段,孔含量明显上升,残留沥青中会产生微孔及中、大孔.在热模拟实验中温度、压力条件对孔隙结构具有重要影响,有机质演化产物与孔隙演化趋势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99.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马五_(1+2)气藏储集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地震、地质、测井等信息,考虑沉积、成岩、地貌、生产动态等多因素,在沟槽识别和致密带研究基础上,通过井间干扰、油层压力变化和试井边界响应分析,按照局部、就近原则对靖边气田马五1+2气藏进行了储集单元划分。共划分出111个储集单元,其中独立型69个,复合型42个。这些储集单元的面积多介于10~50km2之间,单个储集单元的井数一般少于6口。在对气藏储层特征综合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流动单元划分思路与流程,并认为关键环节包括古沟槽识别、致密带研究、动静结合确定储集单元等3个方面。储集单元一方面受控于被致密岩相包围的有利成岩相带,宏观上与弱—中等充填泥粉晶白云岩相对应性好;另一方面又受各级古沟槽夹持,在两个一级古沟槽之间往往共生多个储集单元,而这些储集单元边界又严格地受二级或三级沟槽切割控制。  相似文献   
1000.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研究了黄骅坳陷新近系馆陶组Ⅲ段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识别出1个长期、两个中期和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其中短期、中期旋回都可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对称型两类。深入探讨了不同结构类型和充填样式的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对储层的控制作用,认为储集砂体主要发育于长期及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的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