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6篇
  免费   2538篇
  国内免费   3059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1167篇
地质学   12532篇
海洋学   1321篇
综合类   759篇
自然地理   407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615篇
  2020年   537篇
  2019年   605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481篇
  2016年   562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739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641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624篇
  2007年   573篇
  2006年   560篇
  2005年   519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419篇
  1998年   347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283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191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7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彩虹地区存在两类烃源岩,一类形成于深水高盐蒸发环境,另一类形成于较浅水碳酸盐环境。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本区来自不同油蘸的26个油样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其空间变化规律及其与地质控制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油样成分特征和空间展布的两分性明显。油样成分两分主要是由于母源的差别所致。而油气特征在空间上的两分则可能反映盆地演化过程中构造作用对沉积环境和礁体空间展布的控制。礁间盐层的存在限制礁体间的横向连通性。石油就近聚集的结果导致在空间上原油特征沿袭了母岩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2.
南薇西盆地、南薇东盆地同处于南沙中部海域南沙地块上,地理位置十分相近,但其构造特征却有明显差异。本文根据两盆地的构造沉降变化规律及构造沉降在盆地总沉降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分析两盆地构造演化的差异性以及构造演化阶段的不同对盆地沉积面貌所造成的影响,同时论述构造特征、构造沉降、构造演化、沉积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3.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原油同位素类型和单体烃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 ,发现整个东部凹陷原油及其组分的碳同位素值偏重 ,指示其源岩有机质中藻类和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较少 ;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值关系揭示东部凹陷大部分原油样品与沙河街组沙三段烃源岩的特征相近 ,而南部和北部地区少数样品表现出负的碳同位素异常 ,与该区中生界源岩样品的接近 ,推测原油中可能混入了中生界来源的油气。南部地区各样品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和单体烃的碳同位素曲线均相似 ,揭示了两者具相同的油气来源。北部地区各原油样品的单体烃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间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但茨榆坨地区的原油样品的碳同位素值比牛居地区的系统偏轻 ,可能是成熟度相对较低引起的 ,表明茨榆坨地区原油具有早期成藏的特征。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是研究油气来源和成藏特征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4.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识别巴彦浩特盆地火成岩,首先利用高精度重磁资料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初步确定火成岩的平面位置和深度,然后利用钻遇火成岩的已知测井资料,建立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在地震剖面上标定出火成岩并分析其波组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火成岩的精细识别.研究表明,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是提高反演解释精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5.
藏北措勤盆地早白垩世Aptian-Albian台地型浅水碳酸盐岩的δ 13C值分布于2.48‰~5.46‰之间, 平均值为3.93‰. 不仅具有正偏移特征, 而且比具有较高δ 13C值的同期深水碳酸盐岩的δ 13C值还平均偏高1.17‰. 研究表明其成因为, 首先在全球大洋缺氧事件背景下, 有机质的高速埋藏使海洋总溶解碳库中δ 13C值升高, 致使所有海相碳酸盐岩的δ 13C值普遍升高; 然后在具有分层结构的古海洋中因经历不同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而造成浅水碳酸盐岩的δ 13C值明显高于深水碳酸盐岩的该值.  相似文献   
96.
渭河盆地断层活动反映的第四纪构造事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渭河盆地南缘和北缘几条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迁移变化。利用横跨断裂的构造地层剖面 ,结合断裂上覆黄土地层的年代学研究结果 ,对断裂活动强度迁移变化的演化阶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大约 80~ 90万年前 ,渭河盆地南缘的临潼 -长安断裂带的活动性发生了显著变化 ,骊山山前断裂也有活动性迁移现象 ,渭南塬前断裂开始强烈活动 ,渭南塬全面抬升 ;12万年前左右 ,渭河盆地北缘的口镇 -关山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该区断层活动的这些变化是对第四纪中晚期的 2次重要构造事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97.
中国东部陆缘中区第三纪主要发育5期构造-火山事件高峰,分别发生在58~46Ma、38~36Ma、26~24Ma、20~16Ma、8~4Ma。形成的火山岩岩性相对单一,主要为玄武岩,大量隐伏于新生代含油气断陷盆地中,这与裂谷作用有关,而野外露头区只发育古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火山岩。研究表明,火山作用伴随着盆地发育的全过程。成盆早期的火山岩代表着裂谷作用的开始。成盆中期火山活动相对强烈,不但形成大量火山岩,而且也是盆地生油岩发育的主要时期。盆地形成后期火山作用微弱。新生代火山作用的中心往往成为成盆中心和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98.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溶斑形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属蒸发边缘海相地层,其风化壳是中部气田的主要产气层段。该层中广泛发育毫米级、厘米级的溶斑,这些溶斑的产状、大小、成分以及溶孔内的充填物十分复杂,有的具多期充填,充填物为石膏、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黄铁矿等多种矿物。溶斑中下半部残留的岩石经溶蚀后的白云石晶粒形成的渗流砂示底构造十分明显。研究表明,溶斑的形成不仅具有适宜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其复杂的生成演化史,而且与原始沉积以及不同地史阶段的岩溶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9.
内蒙古苏里格庙地区晚古生代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岩心观察 ,结合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资料分析 ,并根据层序地层和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建立了苏里格庙地区的层序地层格架 ,并将上古生界划分为 3个二级层序 (超层序组 )和 15个三级层序 ,其中本溪组和太原组的层序具二元体系域结构 ,即由海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 ;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的层序具三元体系域结构 ,包括低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剖析了陆表海浅陷沉积、陆表海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沉积及近岸内陆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超层序组 (或层序组 )中层序的发育特征 ,论述了层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0.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与低压油气藏成藏机理综述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地下异常低压主要有两种成因:抬升—剥蚀反弹和在介质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条件下的区域地下水稳态流动,而化学渗透与流体“冷却”在低压形成中只起次要作用。根据圈闭类型、储盖组合及成藏过程,将低压油气藏分为三种类型:①常规地层型(除砂岩透镜体外)低压油气藏,低渗透岩石通常起遮挡作用,底水与边水不发育;②砂岩透镜体低压油气藏,通常分布于盆地中心的深部,具有不含水、充满油气的特点,油气的充注和水的排出与构造抬升之前压实作用、超压引起的水驱裂缝和毛细管力的作用有关,抬升—剥蚀引起的异常低压导致水由砂岩向页岩的流动有助于油气藏中水的排出;③深盆区低渗透储层低压气藏,通常分布在含水层的下倾方向(气水倒置),异常低压是由于构造抬升致使超压向低压演化的结果。实例研究表明,构造抬升盆地中的低压系统是一个水动力相对封闭的体系,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