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2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967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708篇
地质学   2290篇
海洋学   333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0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61.
陆元超  朱光  尹浩  张帅  牛漫兰 《地质学报》2022,96(10):3410-3425
郯庐断裂带起源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板块的汇聚过程中已被多数学者所认同。该断裂带的起源机制,涉及到这两个大陆板块的汇聚方式。可是,对于这一重要问题却长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依据郯庐断裂带内部及其两侧前陆上构造与年代学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该断裂带的起源机制。郯庐断裂带内部残留的起源期构造为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所获得的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239~217 Ma。华北克拉通边缘的徐淮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及九江地区扬子板块上的弧形褶皱带,分别为苏鲁造山带、大别造山带点碰撞的产物。郯庐断裂带西侧的华北克拉通边缘,在汇聚过程中呈现为刚性陆块的特征,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牵引弯曲现象。而东侧的扬子板块前陆构造,在汇聚过程中却明显出现了大规模的牵引弯曲现象。断裂带东侧的张八岭隆起北段,出露了扬子板块上中地壳韧性拆离带,其中所获得的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245~218 Ma,其滑动方向受控于郯庐断裂带起源期的左行走滑运动。这一系列构造与年代学信息,表明郯庐断裂带起源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板块的汇聚过程中,代表了这两个大陆的斜向汇聚边界。该断裂带起源期的活动时限,与大别、苏鲁造山带内大陆深俯冲时间相吻合。在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华北克拉通,原始应存在着向南的突出体(嵌入体),从而导致嵌入式碰撞与嵌入体边界的大陆斜向汇聚(起源期郯庐断裂带),符合嵌入式碰撞导致板片撕裂模式。  相似文献   
962.
内蒙古狼山地区乌花辉长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组成,其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319.8±1.8)~(325.4±1.6) Ma,属于早石炭世末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上,乌花辉长岩属低钾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具有较高的Mg#(多在76.70~80.35之间)、Al2O3(13.55%~25.13%)和较低的TiO2(0.18%~1.35%)。稀土总含量较低(∑REE= 8.92×10-6~40.10×10-6),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高,呈现出轻稀土元素(LREE)略微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La/Yb)N = 1.74~3.06)的特点,Eu呈明显的正异常(δEu=1.156~3.86)。岩石富集Pb和K、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Nb、Ta、Zr、Hf、Th等高场强元素,较低的Zr含量(4.38×10-6~26.6×10-6)和Zr/Y比值(1.08~2.35),呈现出典型的俯冲-消减带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Sr-Nd-Hf同位素研究表明,乌花辉长岩岩浆源区为富集地幔,在侵位过程中受到的地壳混染程度较弱。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乌花辉长岩为俯冲-消减构造体制下由俯冲带流体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而成,代表了俯冲相对早期阶段的产物,指示华北板块北缘西段在早石炭世晚期开始进入到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阶段,并可能结束于早二叠世之前。  相似文献   
963.
利用相关函数分析方法对190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和兴都库什中深源地震区的7.0级以上地震与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的其它各地震活动区7.0级以上地震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和兴都库什中深源地震区的地震活动与其它各地震活动区的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结果对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强震的预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4.
中国大别-苏鲁造山带为大陆板块俯冲形成的碰撞造山带,该带北缘和内部产有原岩时代为新元古代-晚古生代的浅变质岩。这些浅变质岩对应于扬子板块北缘前寒武变质基底和扬子板块北缘古生代大陆架沉积物,形成过程于印支期扬子板块向北俯冲过程中的刮削作用密切相关,与大洋板块俯冲过程中刮削形成的加积楔具有类似的动力学过程。对大别-苏鲁造山带浅变质岩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高压-超高压岩石形成与折返过程,而且确定了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缝合线位置位于大别造山带北淮阳带的北部和苏鲁造山带的五莲-蓬莱群的北侧。  相似文献   
965.
GPS时间序列与强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连续观测的基准站水平位移时间序列进行分析。通过对1999年3月份以来GPS1000周至1258周的原始时间序列的EOF分析、时间序列中除去长期位移速率后的EOF分析、及强震前半年时间段内的时间序列的EOF分析,研究强震前中国大陆水平位移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与强震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6.
赵燕强 《地图》2004,(2):47-47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可是当这位意大利人的船只靠近美洲大陆时岸上已经有人向他招手了毫无疑问印第安人才是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居民。在印第安人的信仰中土地是神圣的属于所有形式的生命.太家共有  相似文献   
967.
以1975年以来中国大陆6.0级以上地震震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的扫描时段和扫描半径等条件的约束下,选择了10种物理意义明确、独立性较强的测震学指标,对大陆西南、华北、西北3个研究区进行了强震前震源区附近地震学参数中期震兆标志研究,结果发现,西南研究区15个震例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8,华北研究区10个震例的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7,西北研究区18个震例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7。提取了中国大陆强震测震学指标分区预测标志,西南研究区为0.8,华北研究区为0.7,西北研究区为0.7。  相似文献   
968.
中天山东段前寒武纪变质地块中广泛发育花岗质片麻岩(包括石英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和花岗质片麻岩), 与星星峡群、卡瓦布拉克群副变质表壳岩系为侵入接触. 尾亚变质地块花岗闪长质片麻岩(IW11-1)中自形柱状锆石U-Pb同位素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1218±17 Ma, 下交点年龄为426±26 Ma. 花岗质片麻岩的远围岩-副变质岩石(W05-9)柱状锆石U-Pb同位素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1216±74 Ma, 下交点年龄为290±15 Ma. 库米什-干沟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全岩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1142±120 Ma, εNd(t) = −4.3. 这些年代学数据表明, 中天山东段各变质地块主要形成于1140 ~ 1220 Ma, 并伴有近同期的变质作用. 中天山东段这些花岗质片麻岩的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和εNd(t)值表明它们形成于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不同比例的混合, 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尾亚-星星峡、帕尔冈塔格和库米什-干沟变质地块的地质年代学、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似性表明它们曾经是一个统一的更大变质地块, 其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作用密切相关, 被后期地质作用所分离.  相似文献   
969.
赋存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熊耳群陆相火山岩中的上宫金矿,是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其成矿物质长期被认为来自结晶基底太华超群(所谓原生矿源层)、盖层熊耳群(所谓衍生矿源层)或燕山期花岗岩,或者下伏地壳或地幔。但是,这些观点与放射成因同位素研究结果相矛盾,因此可以认为成矿物质侧向来源于熊耳地体以南的管道口群栾川群沉积地层,后者沿马超营断裂向北陆内俯冲到熊耳地体之下,通过变质脱水导致上宫金矿成矿流体系统的发育和矿床形成。此外,成矿早阶段石英40Ar/39Ar年龄为222.8Ma±24.9Ma;成矿早、中、晚阶段矿物或岩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42Ma±10Ma,165Ma±7Ma和113Ma±6Ma,表明成矿发生在250Ma~100Ma之间,同步于华北与扬子板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970.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能反映非平稳信号时频域特征的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百年来中国大陆西部及邻近大三角地区的地震资料,得到了地震活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特征。百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主要周期分别为42年、22年、7年和14年,而且其强度随时间在变化,由此我们认为对于地震活跃或平静期的讨论只有建立在具体的时间尺度上才有意义。同时利用各种尺度的小波系数和地震活动主周期对未来地震趋势进行的分析表明,未来几年该区地震活动仍相对较为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