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2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967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708篇
地质学   2290篇
海洋学   333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0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51.
间歇10年之后.大洋钻探计划(ODP)第150航次返回到新泽西近海以评价全球海平面变化对被动大陆边缘碎屑沉积物的影响.通过深海钻探计划(DSDP)第93和95航次的初步努力,以及诸多石油公司的研究,为第150航次对新泽西陆缘的重点研究和相关钻探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852.
根据古地磁、古生物地理和地质构造分析,东亚大陆在中生代中晚期至新生代初期大幅度向南运动;新生代中晚期以来大幅度向北运动。运动学模式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大致在始新世与渐新世之间,这与全球运动学和动力学发生的重大改组的时间相一致。由此提出大陆后退这一新的南海形成演化的运动学模式。  相似文献   
853.
在早白垩世 (约 1 45~ 1 0 0 Ma前 ) ,沿着冈瓦纳大陆的边缘发生的构造过程在陆壳的形成中起了实质性的作用。尽管对白垩纪岩石圈板块的构造活动已进行了不少的研究 ;但对它们的形态和在该区运动轨迹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这可用以下的情况来加以解释 ,即在该区形成的洋壳或者从那时起消亡和被改造了 ,或者可能位于现在新西兰的东北部 ,而后者实际上未被研究过。“格洛玛·挑战者”号钻探船第 91航次获得的资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填补这个空白。该航次是在太平洋西南部的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边界以东进行的。在该区所打的 595和596号钻孔…  相似文献   
854.
关于显生宙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年代、幅度和作用机制尚在争议.当人们能够通过地震剖面的地层记录客观地识别被不整合面分割开的沉积体时,必须根据经验研究和模式比较,来确认这些沉积体与海平面的相关关系.为了评估海平面变化对被动大陆边缘碎屑沉积物的影响,大洋钻探计划150航次于1993年5月28日至7月25日重返新泽西滨外区调查.  相似文献   
855.
856.
以西巴兰线为界,南海南部划分出两种不同的地貌单元。西部为巽他大陆已消亡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开始在始新世(约46Ma),停止在19—21Ma(磁异常6),海底扩张比中国大陆架晚得多。破裂间断持续约3—5Ma,是以中中新世不整合面为标志,在沙捞越陆地也存在。裂谷后地层的年代约始于16Ma,覆盖在裂谷地形之上。东部为会聚边缘,在中中新世演变为碰撞带。 巽他陆架除局部深盆地外,具有统一的约30km的厚度,并延伸到约200m的水深。陆坡狭窄。从陆隆(危险区)的水深从500m变化到大陆-大洋过渡带的3.5km水深,宽度为170至330km。 拉让三角洲延伸到陆架和陆坡。其后裂谷沉积物覆盖在危险区裂谷期的最高地形。在东部,后裂谷沉积物较薄,仍然没有完全覆盖裂谷期的地形。单面山地貌显然支持南沙群岛的碳酸盐岩隆结构,其陆坡在2—3km水深突然抬升。 沙巴和文莱边缘曾经是会聚的碰撞带。陆地地质指示中生代蛇绿岩基底。主要碰撞特征是,西科迪勒拉山主要由始新世至早中新世砂质的浊积岩组成,在西克拉克山主要是渐新世至早中新世(32—18Ma)的岩石,其幕式抬升发生在14—8Ma的整个上中新世和上新世。2km深的西北婆罗洲海槽可能是会聚阶段的残留,而且也是碰撞的前渊。 石油丰富的巴兰三角洲,形成于西科迪勒拉山的抬升和剥蚀,其范围甚至延伸至西北婆罗洲海槽。有证据表明被动边缘的陆隆(危险区)已经俯冲在沙巴之下,并引起西科迪勒拉山的抬升。因此,西巴兰线将西部的消亡被动边缘与东部的碰撞带截然分隔,现在显然表现为一条大的右旋转换断层。  相似文献   
857.
钓鱼岛说史     
莫知 《海洋世界》2012,(9):12-17
钓鱼岛问题牵出的不仅仅是几个岛屿的归属问题,而是其背后所涉及的,在我国周边海域尤为严峻的海洋划界问题。在我国国土的陆地面积之外,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主张管辖海域面积,而其中与周边国家尚存争议的,就占到一半以上,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858.
《海洋世界》2008,(1):4-4
巴西、智利和美国科学家正在南极大陆钻取一个深133米的冰芯,以研究近250年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据报道,他们选取海拔2000米的南极底特律高原作为钻探地点,钻探工作于2007年12月启动,目前已获得一些样品。  相似文献   
859.
张箭 《海洋世界》2007,(1):60-65
人们对于“地理大发现”的概念和含义有诸多误解,或者说至少认识得不够全面。哥伦布于1492年“偶然撞见”了美洲大陆,这作为地理大发现中的“经典案例”常常被人提起;而浩荡的郑和船队所经过的绝大部分地区和驶过的大部分航线,却不属于地理大发现的范畴。历史以怎样的方式评价这种“无意的伟大”和“有意的错失”?  相似文献   
860.
科技     
《国土资源》2007,(7):48-48
青藏铁路沿线发现六条铁矿异常带在青藏铁路沿线存在六条具有直接寻找铁矿意义的异常带,这是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开展1:20万航磁调查后发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