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9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1000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768篇
地质学   2341篇
海洋学   340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832.
应用全球九个区域的大震预测中国大陆强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献智  张国民 《地震》1992,(3):41-47,61
在一年尺度内,全球有九个区域的大震(M_s≥7 3/4)与中国大陆强震(M_s≥7.0)对应的次数较高,总的大震对应率达85.5%,二者相关性较好,因此,可根据这九个区域发生的大震预测中国大陆将要发生强震的概率,作为预报中国大陆地震趋势的一种方法。文中对一些现象做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833.
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以中强震为主。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统计学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区中强震前地下水位动态异常的形态,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由此建立了地震预报的指标,并用1989年10月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实例进行了其信度与预报效能的检验  相似文献   
834.
中国大陆区域 Lg 震级标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广泛搜集了中国大陆(除新疆、西藏外)地区的短周期地震记录资料.分五个区测定了有关 Lg 波的各物理量 Lg 波初至和最大振幅的群速度分别为3.540.02km/s 和3.300.05km/s.Lg 波的周期在0.2-1.2s 之间,平均0.7s.Lg 波衰减系数值各区分别为:东部0.00340.0001km-1,西南0.00310.0004km-1,东北0.00270.0004km-1,华南0.00220.0001km-1和西北0.00210.0002km-1.全部平均 =0.00270.0006km-1.并讨论了振幅比 H/Z、振幅台基校正值 Dz 和 Dh 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台基性质相互之间的关系.根据各分区值分别建立了各分区的 mLg震级校准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大陆(除新疆、西藏外)地区统一的 mLg(mxh)震级校准函数 q()可推广至新疆地区.观测结果表明:使用各 Lg 振幅(lgz,lgh,mxz 和 mxh)计算mLg值间的偏差;统一和分区mLg的台网震级差;各区内分省测定 mLg值之差均小于0.1级.在2-6级范围内,中国mLg基本维持了原 ML(CHN)的震级水平.   相似文献   
835.
欧亚大陆具有镶嵌状构造型式,它由无数稳定地块被造山带环绕所构成。显然,欧亚大陆是由无数个具有不同特点和成因的小地块并接而成的一个复合大陆。这些小地块彼此接近并最终碰撞到一起形成这一较大型的大陆。造山带是将这些较小地块焊接起来的缝合线。主要的碰撞事件发生在晚前寒武纪和显生宙。欧亚大陆内最大的稳定地块是克拉通或先前的大陆:东欧、西伯利亚、印度、华北和杨子克拉通。它们构成了欧亚大陆的骨架。此外,许多小地块或微大陆包括在造山带内的生长大陆中,象塔里木、卡萨克斯坦、印度支那、Tuva-Mongollan,中蒙、K(?)ingan-Byreya,Fankay,Okhotsk,Omoloag等。尤如欧亚大陆一样,克拉通也是在元古宙时期由几个较小地块增生而成的。比如,东欧克拉通的伯罗的地盾和乌克兰地盾所包括的绿岩-花岗岩域(Murmansk,Kola,  相似文献   
836.
837.
838.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陆板内地震活动的总体特征和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动力学条件,把中国大陆看成一个整体系统,研究整体系统中地震事件的多层次结构及不同层次地震事件的相互联系,提出了中国大陆板内地震活动的自组织孕震模式,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39.
三个大陆(印度次大陆、南美大陆、非洲大陆)溢流玄武岩区的地貌,证实了这类地区是在熔融的热地慢柱作用下形成的这一新模式,与热柱活动相关的地形穹隆的典型水系型式直至二亿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宕桨板下作用导致地壳增厚,是这些特征得以保存的最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840.
本文利用计算应变负荷潮的积分Green函数方法,计算了全球Schwiderski海潮模型M2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应变负荷潮.根据负荷潮的分布特点,中国大陆大致可以分成以东经100°为界的东、西两个区域.在东区,负荷潮主要受太平洋海潮的控制;在西部内陆地区,除太平洋海潮外,它们还明显地受印度洋海潮的影响.根据本文计算结果绘制的M2分波应变负荷潮在中国大陆的地理分布图,为如何正确考虑M2分波负荷潮对应变固体潮观测结果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