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2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967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708篇
地质学   2290篇
海洋学   333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0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61.
新生代亚洲形变与海陆相互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汪品先 《地球科学》2005,30(1):1-18
在现今各个大陆中, 亚洲经历的新生代形变最强. 白垩纪到老第三纪时的亚洲大陆, 不仅面积较今为小, 而且形态偏瘦"; 自从始新世印度与亚洲碰撞之后, 亚洲的面积与高度急剧增大. 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和边缘海的张裂, 东亚原来西倾的地势发生倒转, 形成了从大陆中央隆升区向周围辐射的亚洲大河流系. 亚洲隆升有可能是北极冰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为隆升不仅改变大气环流、加剧风化作用, 而且还使西伯利亚河系改向北流, 通过注入北冰洋的淡水促使海水结冰、导致冰盖形成. 新生代亚洲形变, 也使得亚洲季风系统在早中新世形成, 又在约8 Ma与约3 Ma时强化. 同时, 西太平洋边缘海系列的形成, 也改变了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流经边缘海的太平洋西部边界流, 对于洋面升降和构造运动极为敏感, 在冰期低海面时边界流位于边缘海之外, 使大洋输向大陆的热量和水分大为减少. 今天, 亚洲与太平洋之间的能流与物流最为活跃, 可惜亚洲在全球气候环境演变中的重要性至今未能获得学术界的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762.
靖海凹陷为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点盆地之一,系统深入研究盆地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有助于深化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认识,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新思路。本次研究以靖海凹陷2D地震资料的地质构造解释为基础,描述新发现的拆离断层的几何学特征,对比靖海凹陷东、西部结构样式差异性;通过沉降史模拟结果和典型拆离断层生长发育过程分析,恢复了靖海凹陷自新生代以来的沉降和构造演化过程;结合研究区深部资料与国外深水盆地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过程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和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以及破裂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靖海凹陷东部与西部的盆地结构样式存在差异性,西部发育大型拆离断层及其所控制的拆离盆地系统,东部则呈现为由多个简单的南断北超的半地堑盆地所构成的复式地堑结构。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断陷期和坳陷期,其中断陷又可细分为断陷Ⅰ幕和断陷Ⅱ幕。盆地断陷Ⅰ幕对应于南海北部陆缘伸展阶段,高角度断层普遍发育;盆地断陷Ⅱ幕对应于南海北部陆缘减薄阶段—剥露阶段,拆离断层发育;当南海北部岩石圈完全破裂之后,盆地进入到坳陷期。  相似文献   
76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榴辉岩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5000m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该钻孔0~2000m主要由榴辉岩、片麻岩、石榴石橄榄岩和少量片岩和石英岩组成。累积厚度达1000多米的榴辉岩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不同的矿物含量和不同的全岩化学成分,可划分成富Si的石英榴辉岩、富Ti的金红石榴辉岩、富Al的多硅白云母和蓝晶石榴辉岩、富Mg的双矿物榴辉岩和具有正常玄武岩成分的普通榴辉岩。榴辉岩的原岩包括基性层状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榴辉岩全岩成分对石榴石和绿辉石中某些化学组分的含量有明显控制,而且直接影响到变质条件估算的准确性。扩散成分环带的广泛发育表明超高压矿物在早期退变质过程中发生了成分再平衡。这一事实以及具有成分生长环带石榴石变斑晶的存在,为榴辉岩形成在更高温度(>940℃)和更高压力(>4.5GPa)条件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64.
本文重新审视了青藏高原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解决板块构造理论的"登陆"难题提供新的线索,为理解板块汇聚边界的大陆岩石圈演化及其能源资源、地质灾害和全球环境效应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如下十大关键地学问题:①印度大陆北漂模型;②印度-亚洲初始碰撞时限;③青藏高原的古特提斯造山作用;④古近纪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地壳缩短;⑤...  相似文献   
765.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有大量的超镁铁岩体,对这些岩体的成因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为了鉴别这个地区有无在俯冲进变质前经历过地壳浅部地质过程的超镁铁岩,本文利用BrF5气氛中用CO2红外激光熔样和质谱测试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内603.20-683.53m深度的三个石榴单辉橄榄岩样品的单矿物橄榄石、石榴石、单斜辉石的氧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橄榄石的δ^18O值为+3.31‰+3.82‰;石榴石的为+4.03‰+4.10‰;单斜辉石的δ^18O值误差较大,平均值为+2.10‰。这些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总地低于典型的地幔值。研究表明,岩石单矿物低δ^18O值是侵入到地壳浅部的超镁铁岩体与寒冷大气降水热液之间的氧同位素交换反应所造成,之后发生了与地壳围岩一齐的俯冲、超高压变质、折返退变质等过程。这是苏鲁地区首次发现的低δ^18O值的岩浆侵入型超镁铁岩体,具有重要的大陆动力学意义,从超镁铁岩方面证明了苏鲁地体可能是大别地体的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766.
《岩矿测试》2011,(4):450
2011年6月《SCI》公布了国际期刊最新的统计结果,《SCI》共收录期刊8005种。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大于50的期刊有: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94.262),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54.333),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53.484),  相似文献   
767.
东秦岭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秦岭陕南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盆地中主要发育有冲积扇、小型辩状河、河口湾、潮坪、潮下洼地、台地边缘生物滩、生物礁、开阔台地、斜坡和盆地沉积环境。台地沉积主要由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合类型岩石组成,斜坡-盆地为巨厚的陆源碎屑浊积岩充填。根据沉积作用特征和大地构造差异,在构造活动期和构造稳定期的沉积模式就反映了沉积盆地演化特征。 根据沉积作用,沉积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地层层序、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球物理和化学资料,论证了当时沉积盆地为南北向展布(与秦岭造山带总体方向垂直),具向东走滑的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盆地的发展演化阶段为:(1)岩石圈裂前拱起-陆内裂谷早期阶段(Z2-S);(2)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的中期阶段(D1-D3);(3)晚期回返-陆内俯冲阶段(C-T2)。盆地的关闭是由于强烈陆内俯冲,同时盆地被挤压进东西向展布的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768.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计算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大陆范围内Te值有很大的范围,不同构造单元有不同的Te值。Te值的大小与岩石圈的热结构(热年龄)、壳幔耦合等因素有关。同时Te值和地壳厚度、地表有关矿产的分布、岩石圈地幔的物质组成等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69.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新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车坳陷东部侵入于元古宇基底变质岩中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岩石具有富硅(SiO2=75.77%~77.79%)、高碱(Na2O+K2O=6.90%~7.95%)、富钾(K2O/Na2O=1.21~1.98)、低TiO2(0.06%~0.13%,平均0.08%)和准铝质(铝饱和指数A/CNK=0.92~1.15,平均1.07)的特点.岩石明显富集Rb、Th、K、Nd、Hf、Zr、Tb、Y和Yb,亏损Ba、U、Nb、Ta、Sr、P、Sm、Ti等元素,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06~0.11,平均0.10).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起源于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对花岗岩进行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获得了646.5±3.9 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说明花岗岩形成于早震旦世,而不是以前认为的石炭纪.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这次岩浆事件是塔里木地块基底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770.
科学超深井硬岩取心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超深井是人类观测深部地球的“望远镜”。获取典型区块的原状岩心,建立高分辨率的地层剖面及其物、化性剖面,是科学钻探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在深部钻探中,钻头驱动方式和岩心提取方法,是影响工程能源消耗、施工周期和工程经费的关键因素,从多方面阐述了科学超深井取心钻进多项关键技术和难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