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5篇
  免费   1205篇
  国内免费   2022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423篇
地球物理   848篇
地质学   4449篇
海洋学   85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02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6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秦岭北带泥盆纪Nereites遗迹相及其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秦岭北带泥盆系舒家坝组下一中上部的巨厚陆源碎屑岩系中含有极丰富的遗迹化石,它们可为解释该组沉积环境提供重要信息:(1)由大量典型深水遗迹化石组成的Nereites遗迹相,可与世界各地浊积岩系和复理石相中的Nereites遗迹相进行对比,该遗迹相主要发育在浊流沉积区直至深海平原,其沉积水深最大可超过2000m;(2)舒家坝组的遗迹群落中,除大量属深水型分子外,还见有典型的浅水分子,两种水深性质不同的遗迹组合共生在一个沉积剖面,正是浊积岩系和复理石相才具有的独特分布特征;(3)根据沉积层序和遗迹组合的对比确认舒家坝组不存在风暴岩。  相似文献   
12.
对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带内3个采样点的蛇纹岩样品开展了主量、微量元素和H-O-B同位素分析,以揭示其构造属性、蛇纹石化温度和流体来源。贺根山蛇纹岩具有低Al_2O_3含量(0.2%~1.3%)、高Mg~#(89~92)特征,为难熔地幔残余。蛇纹岩的U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对富集LILE和亏损HFSE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点,反映其原岩为化学成分高度亏损的俯冲带型(SSZ)超基性岩。样品的dD值相对均一(dD=-120‰~-133‰);理论计算显示,这些蛇纹岩的H同位素组成可能是蛇绿岩剥露地表后与区域大气降水发生再平衡作用的结果。贺根山蛇纹岩的d~(18)O变化在4.3‰~9.8‰之间,反映不同地点蛇纹石化的温度存在差别:其中贺根山东样品具有相对较高的d~(18)O值(d~(18)O=7.7‰~9.8‰),蛇纹石化温度为90~130℃,同时部分样品中出现碳酸盐矿物,表明蛇纹石化作用发生在近海底环境;小坝梁样品具有最低的d~(18)O值(d~(18)O=4.3‰~5.0‰),其蛇纹石化温度在205~235℃之间;贺根山南样品的d~(18)O值变化范围较大(d~(18)O=6.0‰~9.7‰),其蛇纹石化温度在90~170℃之间。3个采样点蛇纹岩的d~(11)B值也显示出一定的变化(d~(11)B=9.1‰~14.7‰),指示蛇纹石化流体来源于脱水的蚀变洋壳和海底沉积物;理论模拟和计算结果显示,这些板片流体的d~(11)B值变化在15‰~25‰之间。  相似文献   
13.
14.
东南极格罗夫山存在一套经历了峰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镁铁质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对含石榴石的镁铁质麻粒岩的详细研究则显示了近等温降压 (ITD)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 ,与拉斯曼丘陵有相似的演化历史。岩石的主量元素组成和玄武岩一致 ,并且具有拉斑玄武岩演化趋势。进一步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这套玄武岩为洋岛型玄武岩 (OIB)和洋中脊型玄武岩(MORB)的组合。OI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 ,它们均富集Ti(TiO2 =2 .68% )、REE( =2 0 2 μg/g)、LREE[(La/Yb) N=4.8]、Ti/Y( =343)、Zr/Y( =3.1 ) ,具洋岛玄武岩的特征 ,推测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 (EM)。而MORB型以低Ti (TiO2 =1 .1 %— 1 .31 % ) ,明显低于OIB的P的含量 (P2 O5=0 .1 %— 0 .2 % ) ,低REE ( 4 7— 93μg/g)、LREE/HREE( 2 .2 7— 2 .5 4 )、(La/Yb) N( =1 .30— 1 .62 )为特征 ,具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MORB和OIB组合的出现说明在泛非期该区可能存在过洋盆。  相似文献   
15.
商州市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州市金矿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与中秦岭造山带接合部的北秦岭南部边缘。该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均产于中元古界武关岩群控矿韧性剪切带之中。受左行剪切作用控制呈雁行状排列的单条含金石英脉中金矿构造透镜体规模小、品位低、间隔大而不利于机掘开采。同一条控矿韧性剪切带内发育走向相同,倾向相反,含金石英脉交汇部位矿体变厚,品位增高,因而是成矿有利地段。深大断裂附近出露的构造蚀变岩带有一定找矿潜力,建议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以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16.
大别造山带的汇聚演化历史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来自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显生宙以来的地层记录以及北淮阳地区的地层记录可能为两个陆块的汇聚模式提供制约。通过对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显生宙以来岩相古地理进行比较,其中3个阶段相似, 2个阶段差别很大。以浊积岩发育作为俯冲阶段的标志,磨拉石建造出现作为闭合的标志,显生宙以来,大别造山带曾经历了两次俯冲和两次汇聚,俯冲时间分别是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和早三叠世,汇聚的时间分别为中 晚泥盆世和中三叠世,早期的汇聚具有软碰撞特征,以上认知得到了北淮阳地区地层、古生物和沉积记录的支持,同时也与大别山造山带榴辉岩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基本吻合。高压 超高压变质岩在晚三叠世处于快速折返阶段,早侏罗世以前到达地表,其平均折返隆升速率为39~66mm/a。  相似文献   
17.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是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绝佳场所,其形成记录了新元古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程,主要由一系列微陆块、岛弧、海山/大洋高原、增生杂岩及蛇绿混杂岩构成.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基本一致,除了典型的蛇绿岩组分外,大多发育典型的海山岩石组合,即枕状玄武岩、火山...  相似文献   
18.
吴功建 《矿床地质》1998,17(Z6):1103-1106
祁连山造山带系由北祁连和中-南祁连两个地体组成。地应力测量表明,为水平双向挤压。大规模隆升发生在新生代。应力场模拟表明,为双向挤压造山,且北部力大于南部力。祁连山为一“厚壳薄幔”和“热壳热幔”型结构,在上地壳有较大厚度低阻层,再加上断裂发育,是一个有利于寻找与岩浆有关的金属矿的造山带。今后找矿应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以期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葛茂卉  张进江  刘恺  李壮 《地质科学》2020,(4):1179-1201
黑龙江杂岩作为存在于佳木斯地块西缘的牡丹江洋俯冲—增生的唯一直接记录,对限定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依兰和牡丹江地区出露的黑龙江蓝片岩和云母片岩分别进行了地球化学和40Ar-39Ar年代学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依兰和牡丹江地区的蓝片岩原岩均为碱性玄武岩,与OIB的地球化学性质相一致,指示其形成于洋岛环境。结合作者在依兰地区发表的蓝片岩原岩结晶年龄为~288 Ma,表明在早二叠世时期,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存在古洋盆,即牡丹江洋。此外,在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杂岩中获得的云母片岩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187±2 Ma,其与变基性岩常常相伴产生,表明二者共同经历了牡丹江洋的俯冲消亡过程,因此代表了黑龙江蓝片岩的形成时代,即早侏罗世。综上,本文对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提出了新的解释,即:早二叠世,牡丹江洋一直存在于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早侏罗世,牡丹江洋向松嫩地块之下发生俯冲消减,进而造成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发生碰撞拼贴。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太原组的沉积特征及聚煤变化规律,采用了标志层、煤岩层组合特征、层间距、测井曲线形态等方法,对矿区内煤层、岩层进行了综合对比。确定了该区主要煤层的赋存层位、形态、分布及变化特征,对周边地区找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