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583篇
  国内免费   1002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438篇
地球物理   302篇
地质学   2028篇
海洋学   64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30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71.
北黄海温盐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2006~2007年夏冬春秋4个季节北黄海的大面调查资料,分析了4个季节北黄海温度和盐度大面以及典型断面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2007年冷水团势力范围强于2006年,北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受地形影响.黄海暖流冬春季较强,冬季最强,夏季最弱,秋季开始形成.鲁北沿岸流冬季最强,春季减弱,夏秋季消失,但夏季鲁北沿岸存在冬季鲁北沿岸流水的残余体,即鲁北沿岸水.辽南沿岸水4个季节都以低盐为特征,除夏季低盐中心位于庄河口外,其它3个季节低盐中心均位于调查区域的东北角.渤海与北黄海之间的水交换4个季节都存在.春季,断面盐跃层形成滞后于温跃层;秋季,断面盐跃层消失滞后于温跃层.  相似文献   
172.
北黄海典型水域春夏季浮游植物的昼夜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海西北部2006年夏季3个连续站和2007年春季1个连续站垂直分层拖网的调查资料,研究了黄海西北部典型海区浮游植物的昼夜垂直变化.夏季共检出浮游植物79种,主要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梭角藻Ceratium fusus、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春季检出51种,主要优势种为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具槽帕拉藻和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夏季L01站受潮汐的影响各水层低潮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于高潮期,垂直分布趋势为表层细胞丰度最高,底层最低.而由于底栖硅藻的细胞再悬浮作用夏季L02、L03站和春季L02站底层细胞丰度高于表层,但各水层细胞丰度的昼夜变化相对较平缓.  相似文献   
173.
川东北元坝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受晚期构造活动影响小,裂缝发育程度较中东部低,前人对其重视不够,裂缝发育控制因素不清楚。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解释、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裂缝类型和特征参数,建立了裂缝发育模式。结果表明:(1)元坝西部须家河组以低角度剪切缝和成岩收缩缝为主;须三段裂缝多为方解石充填,须二段裂缝以泥质充填为主。(2)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裂缝可划分为3期,分别对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期和晚喜山期,前2期裂缝全充填-半充填,第三期未充填。(3)研究区裂缝发育程度受地层变形强度、至断裂距离、单层砂岩厚度和砂岩类型的控制。九龙山背斜枢纽部位和东南翼地层曲率较大部位以褶皱相关裂缝为主,在东南翼断裂附近以断层相关裂缝为主,2类裂缝区为开发评价有利区。须三段砾岩区发育由砾缘缝和穿砾平缝组合而成的、开度小、未充填的网状缝,须二段石英砂岩发育沿层理破裂的低角度剪切缝及微裂缝,也是元坝西部须家河组气藏下一步开发评价需关注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74.
通过对北秦岭造山带变质基底杂岩中变质基性岩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秦岭岩群中的变质基性岩应为古元古代晚期侵位的基性岩墙,其化学成分相当于大陆裂谷或板内拉斑玄武岩,代表了吕梁事件的产物,形成于元古宙大陆地壳拉张构造背景的早期阶段,是秦岭造山带中元古代大陆裂谷小洋盆并存构造体制演化阶段的早期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175.
80年代末开始,西安出现了北倾北降的地裂缝生长段,有悖于此前南倾南降的分布及活动规律。据现场调查及其分析研究得出,北倾地裂缝的分布具次级地裂缝性质,为地裂缝活动构造属性的继承和发展;北倾地裂缝的现今活动性则主要由人为过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不均匀沉降所致;北倾地裂缝活动强度总体上弱于南倾地裂缝,且随南倾地裂缝活动的强弱趋势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6.
邓凤飞  张旭 《海洋学报》2022,44(9):13-22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是气候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强度变化可直接影响南北半球的热量分配,厘清其变化机理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未来预估至关重要。海洋沉积物记录发现,在晚更新世,AMOC的变化与地球岁差周期有紧密联系,但其物理机理尚不清楚。本文利用海洋-大气耦合气候模型—COSMOS(ECHAM5/JSBACH/MPIOM)模型,通过敏感试验,分析在冰盛期冷期和间冰期暖期气候背景下,AMOC对地球岁差变化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岁差降低引起的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增强,会导致间冰期暖期背景下的AMOC显著减弱,但对冰盛期AMOC的影响并不明显。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间冰期暖期,夏季太阳辐射增强,造成高低纬大西洋海表的升温,同时促进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的局地降水,两者导致北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降低,共同削弱大西洋深层水生成。而在冰盛期冷期,大西洋高低纬度地区的响应对AMOC的影响反向—副热带升温触发的海盆尺度低压异常,通过其南侧的西风异常削弱大西洋向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导致净降水增多,海表盐度下降;同时,高纬度升...  相似文献   
177.
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AMO), the multidecadal variation of North Atlant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exhibits an oscillation with a period of 65-80 years and an amplitude of 0.4℃. Observational composite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warm phase AMO is linked to warmer winters in East China, with enhanced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 of this region and reduced precipitation in the south, on multidecadal time scales. The pattern is reversed during the cold phase AMO. Whether the AMO acts as a forcing of the multidecadal winter climate of East China is explored by investigating the atmospheric response to warm AMO SST anomalies in a large ensemble of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GCM)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from three AGCMs are consistent and suggest that the AMO warmth favors warmer winters in East China. This influence is realized through inducing negative surface air pressure anomalies in the hemispheric-wide domain extending from the midlatitude North Atlantic to midlatitude Eurasia. These negative surface anomalies favor the weakening of the Mongolian Cold High, and thus induce a weaker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相似文献   
178.
北太平洋对人为二氧化碳吸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一个开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研究人为CO2在北太平洋的吸收和分布,并与闭边界模式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是两个重要的人为CO2汇.使用较大的等密度面扩散系数使得西北太平洋人为CO2通量增大,而赤道海区通量减小(RUN2).与闭边界模式相比,开边界模式中该两个区域的人为CO2通量都增加了.1800~1997年间,北太平洋共吸收人为CO2 2375GtC(1Gt=1×1015 g, RUN1).副极地海区是人为CO2的一个重要输出区,能输出人为CO2吸收量的38%~54%,而20°N~30°N海区是人为CO2的一个重要贮存区,占整个北太平洋的24%.开边界对于10°N以南太平洋吸收和贮存人为CO2有很大影响.与基于观测资料的估计相比,虽然模式低估了西北太平洋的人为CO2的穿透,高估了东北太平洋的人为CO2的穿透,但总的说来,模式比较好地估计了人为CO2在北太平洋的贮存.  相似文献   
179.
1837年甘肃岷县北6级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1837年甘肃岷县北6级地震的历史资料考证、 发震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在1837年地震中遭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位于今岷县堡子乡武旗及临潭县陈旗一带(当时的洮州厅以东约15 km)。 由此确定1837年甘肃岷县地震极震区位于甘肃岷县-临潭-卓尼三县交界, 极震区烈度为Ⅷ度, 震中位于北纬34.7°, 东经103.9°, 误差在10 km以内。 该地区构造位于东昆仑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应变传递和构造转换的中间过渡区, 其中临潭-宕昌断裂带活动特性差异明显, 只有部分地段表现出全新世活动特征, 地震极震区一带分布有不同程度的滑坡和基岩崩塌等。 综合分析认为, 临潭-宕昌断裂带的岷县-宕昌段的前缘分支断裂是甘肃岷县1837年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80.
孙殿卿院士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学奠基人之一.他是李四光教授最忠实的学生和助手,他不但继承了李四光教授的学术精华,在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学方面还有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