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583篇
  国内免费   1002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438篇
地球物理   302篇
地质学   2028篇
海洋学   64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30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41.
为获知不同时期封闭式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质因子、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结构对大西洋鲑(Salmo salar)体内土腥味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于2018—2019年4次采集封闭式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样和大西洋鲑。测定水体的氨氮、亚硝氮、硝氮、活性磷酸盐等指标,分析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通过16S高通量测序测定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通过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MD-SPME-GC-MS)方法,分析大西洋鲑背肌中土臭素(Geosmin,GSM)和二甲基异冰片(2-methylisoborneol,MIB)的含量。研究发现:测定水质指标中温度、溶解氧、盐度、pH、氨氮、亚硝氮、硝氮、活性磷酸盐、总氮、总磷、总悬浮物和溶解性总有机碳在不同时期差异显著。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3目、26属,蓝藻门(Cyan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为优势门;不同时期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但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水质差异引起的。在不同时期,鱼体MIB含量均高于GSM含量,MIB为鱼体中主要的土腥味物质,在7和10月MIB含量较高。鱼体土腥味物质含量受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影响,而水质因子可能通过影响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的结构,来影响养殖鱼体内土腥味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2.
沿大西洋东北陆架边缘大群冷水珊瑚丘或礁生态系统的发现,极大地推进了过去十年来对冷水珊瑚丘的分布、表层沉积物、群生的生态系统和环境特征的研究深度,取得了包括扫描测深仪、遥控的海底机动展开操作系统的浅部取心和地震调查成果。水文调查的全球性覆盖是困难的,研究表明冷  相似文献   
143.
根据最新调查获得的北黄海盆地海洋重力、海洋与航空磁力和多道地震资料,结合以往周边地区的资料,编制了北黄海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在重磁基础图件的基础上,通过解析延拓、任意方向导数计算、离散小波变换等处理,结合地震和地质资料,对北黄海北缘断裂带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北黄海北缘断裂带的存在,并对该断裂带的延伸长度、切割深度和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北黄海北缘断裂带是辽东隆起与北黄海盆地的界线,断裂带两侧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而且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对北黄海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4.
北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近年来在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认识的总结,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从盆地的基底结构、地质结构和主要构造类型等方面对北黄海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北黄海盆地是在前中生代结晶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盆地经历了走滑拉分(J3-K1)、断陷(E2-E3)、拗陷(N—Q)3次主要的沉降作用过程,形成了下、中、上3个构造层,在盆地内发育了断裂、褶皱和潜山3种基本构造类型。盆地的这种构造特征为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运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边界条件,特别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由于走滑拉分形成的下构造层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同时还有良好的圈闭发育条件,后期的构造改造也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聚集,应是北黄海盆地的主要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45.
北黄海潮流、余流垂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2006年夏季与2007年冬季在123.51°E,38.00°N的各1个月潮流和水位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夏季余流呈现两层结构,上层流向为西北,下层流向东南,并且当大潮日期附近,在跃层附近深度存在若干流速较强的水层;冬季余流除了个别层以外基本上均为西北向流入北黄海,从中可以看到风场改变所引发的异常增减水和强流出现。对潮流椭圆的分析表明,半日潮族分潮流的最大流向自夏季至冬季存在着顺时针的旋转,旋转角大约为16(°)~18(°),并且夏季半日潮族随深度顺时针,全日潮族逆时针旋转,而冬季基本上上下一致。  相似文献   
146.
热带中东大西洋海域大青鲨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青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研究其繁殖生物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大青鲨的资源状况。本文根据2007年12月-2008年3月采集的热带中东大西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兼捕大青鲨样本,对大青鲨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雌雄大青鲨平均全长分别为248cm和260cm,雄性大青鲨全长分布显著大于雌性大青鲨(P<0.01);获得的雌雄大青鲨都处于性成熟状态,大青鲨成体及胎儿雌雄性比都符合1∶1,雄性大青鲨精巢和总性腺重量均随鱼体全长的增加而增加(P<0.01),而雌性大青鲨卵巢重随鱼体全长变化不大(P>0.05),总性腺重量随鱼体全长的增加而增加(P<0.05);鳍脚长度和雄性大青鲨全长关系线性显著(P<0.01),卵壳腺宽度随雌性大青鲨全长而增加(P<0.05);雌性大青鲨怀胎儿数3~50尾,平均33尾,怀胎儿数随雌性大青鲨全长的略有增加趋势(P=0.39),大青鲨胎儿的平均全长为22.3cm,胎儿的平均体重为61.9g,胎儿全长(TL)与胎儿体重(RW)关系呈对数线性显著(P<0.01),其关系方程为:RW=0.051×TL2.180。结果可为我国参与国际鲨鱼养护与管理,评价热带大西洋公海海域大青鲨种群数量变动提供基础生物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7.
Large-scale detachment faults on mid-ocean ridges (MORs) provide a window into the deeper earth. They have megamullion on their corrugated surfaces, with exposed lower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rocks, rela- tively high residual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and P-wave velocity, and a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ocean- ic core complex. According to 30 detachment faults identified on MORs, we found that their distances to the axis mostly range from 5 to 50 km, half-spreading rates range from 6.8 to 17 mm/a, and activity time ranges from recent to 3 Ma. Most of the detachment faults are developed on the slow spreading Mid-Atlantic Ridge (MAR) and ultra-slow spreading Southwest Indian Ridge (SWIRl, with the dominant half-spreading rates of 7-13 mm/a, especially 10-13 mm/a. Furthermore, they mostly occur at the inside corner of one segment end and result in an asymmetric seafloor spreading. The detachment faults on MOR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ism and influenced by the magmatism. Long-lived detachment faults tend to be formed where the ridge magma supply is at a moderate level, although the tectonism is a first-order controlling factor. At the slow spreading ridges, detachment faults tend to occur where local magma supply is relatively low, whilst at the ultra-slow spreading ridges, they normally occur where local magma supply is relatively high. These faults are accompanied by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with their relationships being useful in the study of hydrothermal polymetallic sulfides and their origin.  相似文献   
148.
次表层高盐水(34.68‰)作为北太平洋热带水(NPTW)的示踪,可用来研究黑潮入侵,了解南海与太平洋的水体交换。文章利用基于高分辨率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COM)的海洋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海北部次表层高盐水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模拟结果显示,南海北部高盐水位于100~200m水深,最西可达111°E,其体积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12月达到极大值,6月达到极小值。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其季节变化主要受低纬度西北太平洋大尺度环流的调制,与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的季节变化(1月到达最北端、6月到达最南端)呈现很好的相关性。受太平洋大尺度风场的影响,北赤道流分叉点上半年(下半年)向南(北)移动,导致黑潮输运增强(减弱),通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的盐通量减少(增加),从而使南海次表层高盐水的盐度降低(升高)。吕宋海峡断面的流速和盐通量分布特征显示,西太平洋高盐水主要通过吕宋海峡中部(20°~21°18'N)进入南海北部。  相似文献   
149.
在1993—1994年间,俄罗斯“罗加乔夫教授”号科学调查船,在大西洋15&#176;20′N处的转换断层以南35海里处发现新的活动热液场。它的存在与原先的推测一致,曾在底水中发现异常的甲烷和锰(Klinkhammer等1985;Bougault等1993)。相似的硫化物沉积曾在14&#176;54′N即紧靠裂谷峡谷东壁底部的摄像中出现(Eberhart等,1988)。  相似文献   
150.
用北太平洋(含赤道太平洋区)1949~1979年的COADS资料,通过矢量EOF分解得到北太平洋异常风场的分布型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分析表明,EOF1~5场与大气活动中心、海洋相互作用有联系,具有明显的天气学意义。此外,还讨论了EOF异常风场间的转换及其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