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311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2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地裂缝是地质灾害中的地面变形灾害之一,是直接或间接地恶化环境、降低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和生物圈发展的地质事件。本文介绍了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并系统阐述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评价方法与模型,旨在为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对北京市通州区地裂缝现状进行了说明并对其进行了成因分析,选取了灾害发育强度、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三项因子共六个评价指标,然后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评定地裂缝的危险性等级,并绘制区划图。根据区划的结果,划分地裂缝中度易发区、轻度易发区、微度易发区以及非易发区。  相似文献   
962.
博儒 《河南地质》2010,(6):44-44
案例2007年12月,武汉A房地产公司经过长达285轮的竞价,拍下北京市门头沟新城冯村地区一期居住项目用地。15亿元的成交价比44332.17万元的挂牌出让起始价高出2倍多,一举成为门头沟地区的"地王"。随后,  相似文献   
963.
《河南地质》2010,(11):46-46
北京市土地出让开始推行一种新方式:挂牌上市土地设价格上限,报价达到上限的多个开发商,将靠投报配建租赁房的面积大小决出赢家。这种新的土地挂牌出让方式已在本月房山区长沟镇两宗地块上市时采用。  相似文献   
964.
段金平 《城市地质》2010,5(1):32-32,F0003,F0004
1月18日,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北京市地勘局从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手中接过了《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这表明,我国首个以城市地质为主题的地质调查项目的多项成果,正式移交给北京市。在项目进行的4年中,这些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北京奥运会、国土、规划、环保、水务、建设等众多领域,有力地支持了首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65.
高精度、动态、空间化的人口数据是科学核算城市资源环境压力、促进人口合理调控的重要参考依据。研究首先以2012和201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统计信息为基础,融合夜间灯光、土地利用、道路网络等数据,依据用地类型、VANUI指数对街道分割成的区域进行分类和分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人口空间化模型,制备2期100 m格网尺度的人口空间化数据。验证表明,模型误差在10%以内;与已有成果对比分析发现,人口空间化数据整体与局部精度均有提升。最后,基于该数据分析北京市人口分布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格网单元上的人口平均数量在-2542~190之间变化,以-500~500人为主。② 2期人口空间分布均呈“内密外疏”格局,且减少人口主要聚集于城六区,2012—2017年间减少近21万人;③ 首都功能核心区减少人口最为显著,减少量占城六区减少量的62%;④ 二三环间减少人口最多,共减少近11万人,减少量占城六区减少量的52%;⑤ 与城六区接壤的城郊街道,人口呈现增加趋势,可能形成新的人口聚集区。北京市人口时空变化特征与首都功能定位、产业升级转型、人口疏解政策实施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研究可为北京市未来人口空间合理布局与人口疏解政策完善提供定量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6.
2007年5月14日,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北京市人民政府、国际期刊联盟主办的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开幕。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1 000多位(国外650位、国内包括港澳台约350位)期刊出版业精英和传媒巨头汇聚一堂,把脉世界期刊业发展态势,共同探讨期刊界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967.
The urban population and urbanized land in China have both increased markedly since the 1980s. Urban and suburban developments have grown at unprecedented rates with unknown consequences for ecosystem functions.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 of rapid urbanization on the storage of soil carbon has not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he soil carbon stock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Beijing Municipality. We collected 490 top-soil samples (top 20 cm) from urban and suburban sites within the Sixth Ring Road of Beijing, which cover approximately 2400 km2, and the densiti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oil inorganic carbon (SIC), and total carbon (TC)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and suburban soil carbon characteristics across seven land use types. The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carbon densities among land use types. Additionally, urban soil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OC and SIC densities than suburban soil did, and suburban shelterbelts and productive plantations had lower SIC densities than the other land use types. The comparison of coefficients of variance (CVs) showed that carbon content of urban topsoil had a lower variability than that of suburban topsoil. Furthe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soil carbon storage increased with built-up age. Ur- ban soil built up for more than 20 years had higher densities of SOC, SIC and TC than both urban soil with less than 10 years and sub- urban soil. Correlat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e existence of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C, SIC, and TC densities of urban soil and the distance to the urban core, and the distance variable alone explained 23.3% of the variation of SIC density and 13.8% of the variation of TC densit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C and SIC accumulate in the urban topsoil under green space as a result of the convers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to urban land due to the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968.
COVID-19疫情对于休闲业造成重大影响.论文基于移动定位数据,利用核密度空间分析法、非参数检验方法,定量解析COVID-19疫情对北京市三环路以内休闲区域在清明节和劳动节人口热力影响.研究指出:①COVID-19疫情对于北京市节日休闲区域人群热力影响显著,研究选取的3类休闲区域人群热力在2020年清明节、"五一"劳...  相似文献   
969.
共享单车在“低碳交通”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同时,在共享单车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共享单车的投放不均衡等。本研究以北京市核心区为研究区,利用空间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共享单车出行的时间序列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共享单车出行的时间特征来看,一是从工作日的共享单车日均出行量远远大于休息日的日均出行量,工作日的日均出行量为623 257辆,休息日的日均出行量为245 039辆;二是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共享单车出行高峰时段均为上午8点—9点以及下午的17点—18点;三是共享单车的出行时长主要集中在10 min以内,30 min以上的占比较少;(2)从共享单车出行的空间特征来看,一是北京市核心区工作日共享单车的出行呈现出“大聚集,小分散”的特点,且早高峰与晚高峰共享单车出行的空间流动趋势恰好相反,休息日呈现出“早分散,晚集聚”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0.
为了分析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对入室盗窃犯罪热点带来的影响,论文收集了北京市2020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和2019年同一时期的入室盗窃案件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PAI(predictive accuracy index)指数等方法比较了疫情防控前后犯罪热点的变化,从路网密度、POI多样性等环境特征以及发案地点、重复作案等角度对发生明显变化的犯罪热点的环境特征和案件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疫情防控措施对犯罪热点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1)疫情发生后,北京市主城区内的入室盗窃类案件数量大幅下降,2020年一级响应期间的日均发案量较2019年同一时期降幅达66.8%;(2)2019年出现的8个主要犯罪热点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呈现出明显衰减现象,其中5个热点基本消失,3个热点有所减弱;(3)出现衰减的热点普遍具有交通便利性好、要素多样性高、发案地点集中、犯罪人重复作案明显等特点;(4)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的居家隔离和社交限制等措施对犯罪人的作案机会形成压缩、公共场所的实名查验对犯罪人的匿名性形成削弱是疫情期间犯罪数量下降和热点效应衰减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疫情防控期间的犯罪预防和警力资源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