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重力场与构造应力场内在关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地球动力学原理,提出了重力异常变化量向构造应力场应力降转化的理论模型,推导了简明的应力降值及其方位角的实用计算公式。考虑到研究的是动态场,涉及到的时间范围短,在做理论分析时,可以忽略地形改正和莫霍面深度起伏改正。从而,能够应用重力测量研究监测区域的动态应力场特征。根据应力分析方法,阐明了重力场和应力场的异常变化与孕震过程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2.
本文是关于组合桩动态有效应力,包括非线性应力-应变反应的分析方法。组合桩是作为一个整体分析,不是作为有相互作用因素的单个桩分析。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使用单个桩和2×2组合桩离心试验的数据。一切阻抗因素的时间变量反映出非线性效应,是本分析方法的有意义成果。  相似文献   
83.
道路绿化带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服务功能,道路绿化带信息的精细分类与提取以及绿化带的动态分析对于道路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基于车载LiDAR技术的道路绿化带自动提取与绿植地物精细分类算法。为验证算法有效性,选取北京市丰台区某路段作为实验区域,一期试验数据采集时间为2015年6月,二期试验数据采集时间为2015年9月。将车载LiDAR点云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剪裁分块等预处理,提高算法运行速度。首先对每段道路点云数据进行地面、低矮地物与高地物分类,并将低矮地物与地面点进行组合;然后通过绿化带的点云特性与空间特征,精确提取出每段点云数据中的绿化带,根据所提取的绿化带确定分类范围,利用各类地物点云的特征差别,对绿化带内地物进行详细分类;最后对比同一区域内的多期绿化带数据,从而判断绿化带面积以及绿化带中的各种地物是否发生变化。为验证算法精度,采用人工交互的方式提取绿化带,并对绿化带内各类地物进行人工分类,以此作为参照将人工统计得到的信息与自动提取出的绿化带信息以及各个分类地物信息进行对比,试验区人工提取绿化带总面积为13 027 m 2,自动提取绿化带总面积为12 749 m 2,2组数据相差278 m 2,相对误差为0.02。自动分类算法在试验区场景中杆状地物的探测率为80%,树木的探测率81.81%,灌木探测率为73.91%。对比2期绿化带数据,发现面积缩减量为129.5 m 2,另外新增3株灌木。实验结果说明了本文所述算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4.
陈贵川 《四川气象》2003,23(3):51-53
通过综合应用ASP、VBScript、Java、VB等程序开发工具在Internet上实现等值线动态分析的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85.
刘凤岳 《海岸工程》1994,13(1):20-23
根据1989年11月至1992年5月二次实测水深资料,分析了龙口港航道淤积变化及形成外航道口门拦门沙坝的原因。  相似文献   
86.
中国沿岸海平面变化的一种本征分析和随机动态联合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将经验正交函数法与随机动态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了中国沿岸5个站的海平面变化.由于空间本征函数在短时间可认为不变,用随机动态方法分析各主要时间本征函数,最后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求出各主要时间本征函数的线性增长速率,分别乘上相应的空间本征函数便得到各站的相对海面线性增长速率,对未来的时间本征函数作出预报,从而得到未来的平均海面预报值.各站均衡基准下的海平面线变速率平均为0.24cm/a.  相似文献   
87.
利用宁夏扬黄新灌区地膜玉米试验地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地膜玉米的水量平衡进行了动态分析,并运用FAO-PM方程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膜玉米生育期间的蒸散量及地膜玉米的耗水规律,由此对该地区地膜玉米的灌溉制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膜玉米生育期内的耗水量除受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外,主要依赖于灌溉量的大小,要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全生育期一般需灌水5-6次,灌水量在3450-3900m3/hm2。  相似文献   
88.
陈欢强  陈秀亨 《岩土力学》1982,3(1):119-128
本文探讨了三个问题:一是建立电磁-机械式动力三轴仪的教学模型;二是根据此模型对 DSZ-100型动力三轴仪作动态分析.得到了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的结论;三是应用动态分析的结果讨论合理设计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9.
The study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cropland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factors and the functional effects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On the other hand, crop dynamics mapping is essential to know the overall agro-spatial diversity of the area. Therefore, this paper addressed a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cropland and cropping pattern change in the Bogra district of Bangladesh over the last 16 years (between 1988/89 and 2004/05). In this paper, crop mapping from multi-temporal and multi-sensor satellite images was described. Landsat TM and IRS P6 LISS III satellite images were used with GIS for spatial dynamics of cropland and cropping pattern change analysis. First, seasonal cropland maps were derived from object-based classification of satellite images, then two-date classified image differencing with GIS overlay technique and decision rules were applied. Cropping pattern change was analyzed in a spatial and quantitative way for the 16 years and for this, Integrated Land and Water Information System (ILWIS) and Land Change Modular (LCM) of IDRISI Andes were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area, mono crop cultivation was found in summer, but in winter, areas under different crop cultivation had changed dramatically. Chang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hanges mainly occurred in the north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of the areas, and during the time the highest change area was found under the rice-potato pattern.   相似文献   
90.
赵玉东 《新疆地质》2019,(2):286-286
《油田开发地质学》一书讲述了合理开发油田开展的地质综合研究,通过有效建立油气开采与驱替系统,实现用最少的投入采出更多油气,达到提高油田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全书以地震、钻井、录井、测井、测试、地球化学及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对开发地质学理论、方法进行阐述,主要包括精细构造、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储层特征、油藏动态分析、油藏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等,采用静态和动态方法相结合,对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提出油田稳产、增产、增储的措施方法。本书专业性、逻辑性和实用性较强,对油气田开发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