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5篇 |
免费 | 210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1篇 |
大气科学 | 7篇 |
地球物理 | 652篇 |
地质学 | 141篇 |
海洋学 | 20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40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美国西部80条基岩上的近场强震记录, 采用Nakayama方法生成记录的渐进谱, 并参照Kameda方式,用统计方法建立了根据震级、距离等地震参数预测渐进谱的统计模型. 提出一种以渐进谱为目标谱的生成幅值和频率非平稳地震加速度时程的迭代方法. 由于考虑了渐进谱幅值和相位的相互影响,所生成的时程的相位也是时频非平稳的,并在相位调整中识别了相位谱增量符号以加速迭代收敛进程. 最后根据统计回归的目标渐进谱模型和本文提出的拟合目标渐进谱的方法,可生成不同震级、距离条件下的幅值和频率均非平稳的地震加速度时程. 相似文献
22.
珊瑚岛礁地基处理问题日益突出,为研究珊瑚砂场地的振冲加固处理效果,分别对振冲加固的珊瑚砂地基和未经振冲加固的松散珊瑚砂地基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收集并对比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和加速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振冲加固后的珊瑚砂地基在经历0.1g地震时超孔压持续缓慢增长并直至激励结束,未经振冲加固的珊瑚砂地基在激励输入3~4 s内超孔压迅速上升并达到稳定,并且整个地震模拟过程中加固地基超孔压始终小于未加固地基。振冲可有效降低地震输入时珊瑚砂地基的超孔压发展,振冲加固后的珊瑚砂地基在0.1g地震作用下超孔压较未加固的松散状态下降了37.2%~67.3%。经振冲加固后的珊瑚砂地基可有效减少加速度的放大效应。振冲加固后的放大系数为未加固地基的78.1%~91.1%。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讨黄土基覆层边坡动力破坏特征与加速度的响应关系,采用1︰20振动台试验,设置输入地震波幅值逐级增大,实时监测边坡裂缝试验全周期内发育规律,应用MATLAB动力破坏特征检测系统获取地表裂缝的基本信息,提出边坡表面动力破坏特征,并结合各工况监测点加速度峰值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输入加速度峰值0.6g时,坡顶和坡脚的裂缝宽度、裂缝面积均有跳跃性增长,表明土岩接触面部位土体已发生累进剪切破坏,滑面和坡面上的加速度峰值响应突变,振幅突变较大,表明边坡已经发生破坏。(2)沿坡面和滑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均呈非线性增加,而沿坡面的放大系数在各工况下明显比沿滑面的大,说明加速度沿高程放大效应明显。(3)拉裂缝和剪切裂缝面积突增是边坡破坏的重要特征,贯通裂缝产生和加速度响应突变可以作为边坡动力破坏的依据。 相似文献
24.
针对核电厂CAP1400核岛结构地震反应问题,构建了核岛屏蔽厂房和辅助厂房整体结构的3个分析模型:原型和1/16、1/40缩尺模型,并在AP000谱和RG1.60谱地震动输入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探讨了振动台试验模型缩尺处理的合理性和精确性。研究表明,基于缩尺模型得到的结构自振频率相对于原型结构模型有所降低,降低幅度在8.5%以内;结构模型的缩尺对结构反应峰值加速度和高频(大于3Hz)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较为显著,但对较低频(小于3Hz)的加速度反应谱影响较小;模型缩尺对结构不同方向反应的影响中,刚度越大的方向其影响越大。进一步将结构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1/16缩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给出的结构自振频率远低于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但原型和1/16缩尺模型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构反应均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基于模型数值模拟和振动台试验研究,认为对于缩尺比1/16或更大的模型可以忽略模型的缩尺效应。 相似文献
25.
将Newmark-β法中常平均加速度法的基本假定与精细指数算法结合,根据指数矩阵的Taylor级数展开式,提出了动力方程的显式级数解,并设计了相应的时程积分算法.该算法的精度可根据Taylor级数展开式的项数进行灵活控制.算例的结果表明:在满足稳定性条件的前提下,随着时间步长的增加,其精度优于传统的时程积分法.通过稳定性的分析,指出其稳定性条件是显然满足的. 相似文献
27.
用在一个地震台接收到的同一个震源区内较小地震的振幅谱去除大震的振幅谱,可求得大震震源的频谱在两个拐角频率之间的趋势的斜率.利用 Q 值在0.0001——100Hz 之间几乎是常数的特性,用试错法对大震的振幅谱因衰减造成的高频损耗进行补偿.当补偿后的高频趋势的斜率与频谱比的高频趋势的斜率接近时,便表示所选取的 Q 值是适宜的.用这种方法,我们得到云南剑川地区的 Qp 等于900,Qs 等于400.而北京地区的 Qp 等于800,Qs 等于550. 相似文献
28.
建筑结构响应是有效反映结构动力特性的最直接参数,开展结构动力响应实时监测可为结构抗震韧性评估提供准确的地震动输入。本文基于非结构构件损失构建结构抗震韧性评估方法,研究确定位移敏感型和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易损性模型。选择某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基于监测数据开展结构抗震韧性评估。通过构建建筑信息模型(BIM),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中建立结构弹塑性分析模型,利用实时监测数据实现结构模型更新,直至监测数据与模型分析结果一致。由于实时监测数据峰值较低,结构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因此选择10条双向非脉冲地震动模拟实时监测地震记录。根据层间位移角和楼面加速度分布,开展结构功能损失评估,得到该建筑结构的抗震韧性得分。分析表明,该结构抗震性能较好,在遭受地震破坏后,会发生非结构构件脱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建筑抗震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29.
表层土剪切波速的不确定性对地表设计谱平台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层剪切波速对地表反应谱有重要的影响。选取构建了不同场地类别的235个场地地震反应模型,人工合成了12条强弱及频谱特性不同的加速度时程,运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的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研究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表层土剪切波速的不确定性对设计谱平台值的影响,统计给出了表层土剪切波速的变异率与地表设计反应谱平台值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地表设计反应谱平台值与表层土剪切波速的变异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随表层土剪切波速变异率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地震波输入条件下各类场地类别地表设计谱平台高度与表层土剪切波速变异率的数学模型为一阶指数函数。 相似文献
30.
Ekman动量近似下中间边界层模式中的风场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了一个准三维的、中等复杂的边界层动力学模式,该模式包含了EKman动量近似下的惯性加速度和Blackadar的非线性湍流粘性系数,它进一步改进了Tan和Wu(1993)提出的边界层理论模型。该模型在数值计算复杂性上与经典Ekman模式相类似,但由于包含了Ekman动量近似下的惯性项,使得该模式比传统Ekman模式更近于实际过程。中详细地比较了该模式与其他简化边界层模式在动力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经典的Ekman模式中,由于忽略了流动的惯性项作用,导致在气旋性切变气流(反气旋性切变气流)中风速和边界层顶部的垂直速度的高估(低估),而在半地转边界层模式中,由于高估了流动惯性项的作用,结果与经典Ekman模式相反。同样,该模式可以应用于斜压边界层,对于Ekman动量下的斜压边界层风场同时具有经典斜压边界层和Ekman动量近似边界层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