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407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马槽滩磷矿区的矿体形态特征及合理勘查工程间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槽滩磷矿区矿体形态复杂,底板起伏不定,多年来勘查工程间距不断改变,因此用多种方法讨论了合理工程间距.探采对比和数理统计学方法求得控制资源量的合理工程间距分别为200m×150m和200m×100m;控制半变异函数的变程亦为200m×100m,均与现行规范相吻合。但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异相同,因此建议用正方形网格进行勘查更为合理,间距为150m×150m。  相似文献   
62.
城市生活垃圾土的成分非常复杂,大量纤维材料(如塑料、纺织物、皮革等)的存在使得其力学性质与普通土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现有土体本构模型难以对垃圾土的力学行为进行较好的模拟。对此将垃圾土看作是由纤维材料和泥状物(除纤维材料外剩余的成分)组成的复合体,荷载作用下垃圾土的力学特性取决于纤维材料和泥状物的共同作用,并提出了纤维作用参数R的概念。通过构建新的反映纤维加筋作用的塑性势函数,并依据试验结果推导了纤维作用参数R的演化方程,建立了一个能够合理描述垃圾土力学应力-应变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将垃圾土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与三轴排水试验结果和他人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垃圾土应力-应变特性,尤其是应变水平较大时应力-应变曲线上翘的形状,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模型的建立可为更好地服务于垃圾填埋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高温岩体储留层注水过程中缝网间距对储留层岩体温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考虑热对流和热传导效应的热流固耦合力学模型。以水平井多簇缝网地热开发为例,将缝网及其周围岩体简化为等效的多孔介质,利用ABAQUS二次开发功能实现了流固耦合和热对流耦合。模拟结果表明:储留层岩体温度的变化按注水持续时间分为3个阶段:初温保持阶段,该阶段储留层岩体温度保持原始温度,缝网间距的不同对储留层岩体整体温度无影响;快速降温阶段,该阶段储留层岩体温度下降随注水时间呈现负指数变化规律,缝网间距与储留层岩体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温度缓慢下降平稳阶段,该阶段初期缝网间距与储留层岩体温度的关系和快速降温阶段一致,但后期缝网间距与储留层岩体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空间上,在岩体温度高的区域,缝网间距越小,岩体温度变化梯度越大;在岩体温度较低的区域,缝网间距越小,岩体温度变化梯度越小。  相似文献   
64.
针对传统非等间距GM(1,1)模型在建筑物沉降监测中预测精度不够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等间距GM(1,1)建模方法。此法基于初始条件改进及把灰色微分方程的白化方程中的灰导数用离散形式进行表示的改进相结合、提高非等间距GM(1,1)模型的建模精度。结合桂林市某广场的集商用、住房于一体的高层建筑的沉降变形监测实例,将本模型的沉降预测的结果同文献中另一非等间距GM(1,1)改进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和检验,充分验证了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预报中本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对进一步促进非等间距GM(1,1)模型在沉降变形预测中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用标贯击数确定抗液化振动挤密砂桩的间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了抗液化振动挤密砂桩的侧向和竖向加密的同时,又考虑了砂桩的充盈系数对加固作用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抗震规范的液化判别方法,根据标准贯入击数确定抗液化振动挤密砂桩间距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66.
在小口径加筋砼灌注桩试桩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对小口径加筋砼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和检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7.
结合两个工程实例,介绍了用压浆加筋法处理两种不同类型的基桩质量缺陷的设计、施工工艺方法,并对加固处理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8.
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研究,推导得到水平向与环向组合式刚塑带加筋土的强度表达式,并考虑筋材强度的发挥和筋土比例,随后进行详细讨论分析。研究表明,组合式刚塑带加筋土的黏聚力有很大的提高,如果环内含有草根,则形成二次加筋作用,其强度会进一步提高。用文中所推导出的强度公式得到的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最大误差在5.1%以内,同时加筋材料强度的发挥在1%~7.5%。最后对加筋土强度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组合式刚塑带加筋土的黏聚力增大了2.75~5.35倍,内摩擦角最大提高了21.7%;而水平向刚塑带加筋土、环向刚塑带加筋土的黏聚力分别增大了0.5~2.767倍、0.732~3.417倍,而它们内摩擦角则增加不多,最大增加了2.2°。综合考虑认为,“4环+3水平”组合加筋形式的加筋效果最好,其次是“2环+4水平”组合加筋形式。在实践中,可参照以上两种加筋形式进行边坡、地基加固修复等。  相似文献   
69.
土工格栅加筋是提升橡胶碎石混合料承载能力的重要方式。为探究土工格栅加筋橡胶碎石复合体动力特性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分级循环荷载作用下大型三轴试验,对3种代表性橡胶掺量碎石混合料进行不同层数土工格栅加筋,分析其累积塑性应变、滞回曲线发展演化规律,对比动弹性模量、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关键参数,探讨耦合作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同级动应力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可减缓累积塑性应变的增大,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多,加筋效果更为明显;橡胶掺量增加可提升试样延性,但导致承载能大幅降低,不利于筋材加筋效果的发挥;滞回曲线形态主要取决于橡胶掺量,随着橡胶掺量增加,其形态更加饱满、倾斜,其排列更加稀疏;土工格栅加筋可提升复合体动弹性模量,并随筋材层数增多呈现出明显增长阶段;橡胶掺量对阻尼比初始值以及变化趋势产生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70.
朱顺然  徐超  丁金华 《岩土力学》2018,39(5):1775-1780
针对土工合成材料界面特性试验易受试验装置影响的特点,采用大型叠环式剪切仪进行土工织物与砂土的界面剪切试验。对比砂土本身、土工织物与砂土的两种剪切试验结果发现,土工织物-砂土剪切引起的叠环位移较小;叠环的水平位移变化规律与土体的剪胀性具有密切联系,土工织物限制了下剪切盒内土颗粒的运动,对达到峰值强度时的土体剪胀也具有抑制作用。由试验结果可知,筋-土界面的剪切带远小于剪切的影响范围,土工织物在界面剪切中的作用不能仅通过剪切带反映,还应考虑土工织物的屏蔽作用和对于土体剪切带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