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8篇
  免费   2382篇
  国内免费   2444篇
测绘学   924篇
大气科学   1083篇
地球物理   3822篇
地质学   7421篇
海洋学   677篇
天文学   136篇
综合类   798篇
自然地理   703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525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680篇
  2013年   499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657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663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481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399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277篇
  1993年   306篇
  1992年   281篇
  1991年   244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6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在盛产萤石的武义盆地,岩层中氟丰度为0.005%-0.089%,生态水源含氟均值:地表水为0.21mg/L,第四系孔隙水为0.277mg/L,否定了以往认为该盆地为高氟区的观点,建国以来,该区未发现氟骨症患者。患氟斑牙者达30%以上共7个村,皆因饮用高氟构造裂隙水所致。工厂排污导致的叠加氟污染危害较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62.
南海南部地洼区新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南海南部地洼区的岩石圈动力学环境,把本区新构造运动类型划分为拉张型、挤压型、平移剪切型和旋动型,并对其构造演化与动力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63.
湘中涟源地穹测水组与龙潭组煤的形成温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煤形成温度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湘中涟源地穹测水组、尤潭组煤的热演化史。利用LOM法同时参考其它测温结果,计算了研究区各煤级的形成温度,并认为在各种受热条件下(深成热、区域岩浆热等),如果受热时间相差不大,形成同一煤级的温度是差别不大的。  相似文献   
964.
李克让 《铀矿地质》1995,11(1):25-31
本文从研究国外超大型铀矿床特征和分类入手,总结其铀成矿地质条件,结合我国北西部地质特征、矿化分布特点,认为我国北西部今后寻找超大型铀矿床主要是中新生代可地浸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其次是伟晶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及奥林匹克坝型(即隐爆角砾岩型)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965.
探地雷达图象的正演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世坤 《地球科学》1993,18(3):285-293
  相似文献   
966.
造山带的网结状构造样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结状构造样式是造山带地壳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线状强应变带与夹持其间的透镜状弱应变域规律组合格式。这种网结状型式在几何学上具有尺度不变性,并具三维特征,理论分析和实际观察指出,这种网结状构造样式,是在应变软化作用及变形分解作用控制下递进发育而成的,而造山带地壳结构的不均一性、组成造山带岩石的流变学特征以及变形物理环境,又是控制应变软化及变形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7.
华北陆块、秦岭地块和扬子陆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证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河北井陉和湖北宜昌、兴山的39个采样点、392个样品进行的古地磁测试,以及7个采样点、71个样品中的原生剩磁以及笔者前期研究结果,系统分析了三大块体的古地磁极位置、古地磁偏角以及古纬度自寒武纪以来的变化特征,并进行了古地理复原。研究表明,三块体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寒武纪时,华北陆块、秦岭地块以及扬子陆块自北到南顺序排列于北纬2.9°、南纬5.5°以及南纬17.0°。秦岭地块北侧和南侧分别存在一古洋盆,此时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相距约1400Km左右;三块体向北漂移的过程中伴随着旋转运动;三块体开始拼合的时间为晚二叠纪至早三叠纪之间,华北陆块和秦岭地块完全拼合的时间为早三叠纪至中三叠纪之间,三块体完全拼合的时间为中三叠纪至晚白垩纪之间;晚白垩纪以后,一体化的三块体继续向北漂移,并于第四纪到达现今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968.
福建省古生代至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格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边效曾  褚志贤 《福建地质》1993,12(4):280-291
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是控制福建古生代及以后大地构造演化的两条北东东向的断裂带。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前者是加里东期的地体碰撞带,沿线分布了构造混杂岩、变质超基性岩体、具有角闪岩相和中压矿物的变质岩以及同碰撞型花岗岩体,以后又发育为A型俯冲带;后者是发育于加里东构造层之上的海西期张裂带,在形成海西期的福州—永定海峡的同时,产生了石炭纪海底双模式火山岩及层控铁矿,印支期的碰撞活动使海峡封闭并发育A型俯冲作用。由此,北东东向的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可以将福建划分为三个古生代的构造地层地体:闽北地体、闽中地体和闽东南地体。通过对福建省古生代地体构造分析、古地磁测量及古地理重建,展现在我们眼前是:华南(其中包括福建)在古生代中期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后,横渡特提斯海,在古生代末至中生代初到达劳亚大陆,与中朝板块碰撞引起了福建地体间强烈的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969.
湖南省板溪群现场考察会考察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70.
北京大海坨ML=4.9地震前,白家疃地热,地形变两种观测项目,同时观测记录到明显的异常变化,具有短期和短促,突发的临震异常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分析方法,结果较好,为单台项(前兆方法)综合预报提供了震兆观测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