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6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693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242篇
地球物理   682篇
地质学   2373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褐藻胶(Na-alginate)工业在国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等都日趋标准化,产品的种类及其在工业上的用途也走向多样化。我国在五十年代初期曾呈奎和纪明侯就用野生的马尾藻作为原料进行了褐藻胶的提取研究,井确立了褐藻胶的生产工艺,从而诞生了我国的褐藻胶工业。六十年代以来,由于海带的大量人工栽培,褐藻胶生产便采用海带作为原料,由此,这个新兴工业迅猛发展。目前,中国的褐藻胶生产的规模和产量在世界上已名列前矛,除了主产品褐藻胶以外,还同时生产甘露醇、碘等联产品。但这个工业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別是褐藻胶的粘度、透明度及色泽等质量指标是人们极为关切的问题。本文拟就海藻原料的前处理工艺对胶的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做一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渤海海域的上第三系油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渤海湾盆地沉积与构造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迁移与演化、烃源岩与储盖层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盆地内的勘探现状分析了渤海湾海域上第三系的油气远景。认为盆地内凸起、低凸起以上第三系为主体,伴有东营组和前第三系油气藏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渤海油气勘探最现实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下第三系储层砂岩为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杂基含量小于5%,矿物成分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胶结物主要成分为高岭石、石英次生加大边、碳酸盐矿物,总含量小于10%.  相似文献   
16.
Jiyang (济阳) sag is an oil rich basin,consisting of Huimin (惠民),Dongying (东营),Zhanhua (沾化),and Chezhen (车镇) depressions.The elastic rock of Paleogene has undergone early and middle diagenetic stages and now the main clastic reservoir is in the middle diagenetic stage.Primary and secondary pores are developed in Paleogene sandstone,the latter is generated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and calcite cement in rocks owing to the organic acid from the maturated source rock,but the materials dissolved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depressions.The reservoir secondary pores of Dongying depression are generated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calcite cement,the ones of Zhanhua and Huimin depressions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the secondary pores of Chezhen depression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in upper section,and the dissolution of calcite cement in the lower section of Paleogene,respectively.The secondary pores are developed in two depths and the depth goes down from west to east,from south to north in Jiyang sag.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secondary pore development are maturity and location of source rock.Lastly,the favorable reservoirs a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reservoir buried depth,sedimentation,and diagenesis.The reservoir with high quali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parts in Dongying depression; there are some good reservoirs in Gndao (孤岛),Gudong (孤东),and Gunan (孤南) areas in Zhanhua depression,and the favorable reservoir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 steep slope and the south gentle slope of Chezhen depression and central uplift,south gentle slope of Huimin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17.
岩石圈中热压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中西部地区发育众多前陆冲断带,它们具有构造变形复杂、油气潜力大和有别于经典前陆盆地的沉积和油气地质特征,但其成因过程和动力学并不清楚。文中利用中西部盆地区的地温、岩石热物性参数和地热学模拟技术,分析该区岩石圈热状态和流变学特征,进一步结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揭示盆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和岩石圈性质。研究表明,中西部各主要盆地的岩石圈具有厚度大、强度高、地温低等热-流变学特征,表现为刚硬块体;而其周缘和造山带区却表现为温度高、强度低和厚度小等特征,是构造变形的易发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岩石圈性质和变形过程等深部构造对前陆盆地成因演化的控制作用,进而初步归纳这类陆内再生前陆盆地的成因演化机制:发育于小型克拉通块体的边缘,其就位受控于岩石圈热-流变学非均质性和构造继承性,其动力来源是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其持续的挤压作用。上述研究为探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前陆盆地成因机制提供了深部资料和岩石圈热-流变学约束。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砂6井第三系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野外地质剖面、测井相标志的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第三系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描述了柴达木盆地砂6井第三系主要发育的三种沉积相及发育的主要类型,指出了研究区内有利于油气生成和储集的沉积相类型。  相似文献   
19.
葛店煤矿双庙扩大区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勘探区为一轴向北北东向的不对称向斜构造,地层倾角26°~30°,测区深部有岩浆岩侵入体,严重影响煤层赋存形态;地表条件复杂,村庄密集、河流较多,测区东侧塌陷区水塘大面积分布.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施工难度大。本区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为12线18炮制,为避免偏移归位及叠加次数降低等问题,在向斜轴部两侧、村子周边及河岸处适当加密炮点,并在塌陷区利用钢钎插置检波器以保证CDP点完整性。数据处理采取了叠前反褶积、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数据处理效果显著。遵循多波组对比、多个数据体综合解释的原则,以纵向、横向和任意时间剖面相结合,充分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地震资料解释。本次勘探成果查明了主采煤层三2^2、二2煤层的构造形态及埋藏深度;解释落差5m以上断层34条,其中修改原有断层5条;另外新发现小于5m的异常断点22个。经巷道验证煤层底板标高误差0.43%~1.96%,巷道已揭露断层7条,与解释成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盆地形成过程中沉积充填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依据沉积充填特征、构造接触关系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盆地具有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属性;综合分析年代学、沉积物性和盆地内部填充单元的差异划分出与柴达木岛弧带和祁连山南部弧后前陆盆地相关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认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中期,南部遭受俯冲作用持续向北挤压推覆导致盆地挠曲沉降;中三叠世中期-晚三叠世中期发生弧(东昆仑-柴北缘)-陆(巴颜喀拉地块)碰撞,祁连山南部盆地挠曲沉降增大,其间形成区域性断裂和不整合等盆地记录的地质事件;晚三叠世晚期祁连山南部盆地发生过补偿陆相填充,弧后前陆盆地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