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0篇
  免费   2019篇
  国内免费   981篇
测绘学   319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4628篇
地质学   3607篇
海洋学   445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460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44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冯锐 《地球物理学报》1977,20(3):211-221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区于1962年3月19日发生6.1级地震。本文分析了1961年以来十四年间,特别是主震前后纵、横波速比Vp/Vs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波速比Vp/Vs在主震前出现了明显的负异常,总异常时间约为十一个月,于震前一个半月返回正常值,在主震震源附近的深水峡谷区异常幅度最大,异常时间和空间范围比一般构造地震的要小.后期几次强余震前也有异常变化。虚波速度在主震前存在某些异常特征。上述波速比的变化可以用扩容模式较好地解释。 波速比值是由两个台站的记录得到的。对虚波速度的计算采用了联合地震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29,自引:16,他引:113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以及相邻的越南、缅甸北部地区的5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和10个地震破裂带资料的力学分析,讨论了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及现代构造活动特征。并得出由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通海曲江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所围成的一个不封闭菱形地块相对外围区域有向南南东移动的趋势。此菱形地块控制着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63.
唐山7.8级地震前后的断裂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短基线、短水准等测量资料,把唐山地震前后京、津、唐附近活动断裂的运动划分为震前加速、震时滑动和震后调整三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的速率变化、活动性质和时空分布等特征,据此讨论了主要由地震蕴育、发生引起的活动断裂位移异常区的构造背景。最后,讨论了它们在地震预报和烈度区划工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本文在系统分析静海台井下地震记录图的基础上,发现并解决了具有一定实际和理论意义的两个问题:其一是证明了最初误认为是干扰的“双脉冲”图形实际上均是微地震。从而指出研究静海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应考虑微震活动问题。其二确认静海周围地区微震波形的4个主要震相是P、PP、S和SS,并对地面反射波PP和SS能够观测到的条件作了初步分析,其结果进一步说明井下地震记录较之地面记录更为“逼真”,复杂和丰富。  相似文献   
65.
地震泼由多种频率成份组成,在其传播过程中。由于地球介质的滤波作用,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高频成份逐渐被衰减。周期越大的成份传播越远。因此,在地震观测上,不同频带的地震仪用于观测不同震中距范围的地震,使仪器较好地响应,就我国台网而言,短周期仪用于地方震、近震的监测,中长周期仪和长周期仪用于远震,极远震的监测,其中长周期仪偏重于记录极远震。但作者在实际分析工作中注意到,短周期仪的记录应用于远震,极远震的分析,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短仪资料,将会更加丰富远震、极远震的震相资料。本文以高台地震台的资料为依据,从震中距和震级角度,与中长仪和长仪作比较,对短仪记录远震、极远震的震相及特征作了统计分析与初步探讨,并对新疆地区“影区”地震S波的记录、日本地区地震_PPcP等震相的出现提出了现象的存在,给出了相应的观测结果,以待步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梁子湖水体P的季节变化与沉积物P释放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级测定的方法对梁子湖沉积物中无机磷酸盐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梁子湖水体P的季节变化,并以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梁子湖沉积物在pH值和温度控制下P的释放特征。研究表明,梁子湖水体P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高,夏季低。沉积物无机磷(P i)中以钙磷(Ca—P)为主(55%~61%),铁磷(Fe—P)次之(28%~33%),铝磷(A l—P)最少(3%~5%)。在梁子湖的入水口和出水口,由于沉积环境影响到P的形态,P的释放明显较湖心高。在试验初期,由于扰动的影响,使得P的释放在第1天比第2天和第3天高,其后P的释放量则迅速增加。温度对P释放影响明显,其具体表现为,30℃时P释放达到峰值的时间比4℃时提前4 d,而且前者峰值比后者高出9倍。pH值对沉积物P释放同样有明显的影响,与正常状态下的湖水条件(pH值为8.5)相比,偏酸(pH值为5.5)和偏碱(pH值为11.5)条件下,P的释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67.
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在复杂探区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及黄土塬地区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大、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剧烈,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难度加大。长波长静校正容易引起构造形态畸变,短波长静校正影响地震剖面信噪比。针对此类问题,从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及短波长地表非一致性问题分析入手,提出部分炮检距叠加识别长波长静校正技术及分段统计逼近地表非一致性校正技术。该技术在复杂地表区与其它相关技术综合应用,可有效解决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68.
多时相组合分类法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简述了遥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等遥感监测方法.重点探讨了多时相组合分类方法的相关技术。对广西2002年和2003年两个时相的MODIS数据.采用多时相直接分类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对不同方式波段组合的试验表明。经过差值、比值处理的波段组合具有较差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只有30%~40%),而经过PCA变换的波段组合则具有相对较好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超过70%)。  相似文献   
69.
在低速层速度(地表直达波)已知的条件下,利用生产炮初至信息,用加权最小平方法和共轭梯度法建立的折射静校正数学模型,迭代求取长波长、短波长静校正量,在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虚假小幅度构造问题及改善剖面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培坤  纪友亮 《新疆地质》2005,23(2):152-157,i006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构造带上古生界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分析出该地发育了6种沉积相,分别为碳酸盐潮坪相、障壁砂坝-泻湖相、河口湾相、三角洲相、河流相、湖泊相.并按上古生界识别出的2个二级层序,推测出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演化经历了拗拉槽再活动背景下的裂谷海湾充填、陆表海充填和内陆坳陷充填3个发展阶段.并结合构造、物源供给、海侵、古气候等条件分析了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