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青藏高原南部下的横波各向异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庆田  Hirn  A 《地震学报》1996,18(2):215-223
利用中法合作布设在青藏高原南部近20个三分量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SKS数据,计算并研究了台站下方各向异性的特征,讨论了各向异性层的深度、厚度、起因以及青藏高原岩石圈变形模式.各向异性研究表明:雅江南北各向异性存在较大的差异.雅江以北快速波偏振方向平均在N70E左右,且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在雅江附近近于东西方向;而雅江以南快速波偏振方向平均在N25W左右.雅江以北各向异性强度(快、慢波到时差)普遍很强,在那曲附近可达1 s,且存在局部变化;而雅江以南各向异性强度普遍较弱,一般在0.2 s,且相对稳定.对各向异性特征的分析认为:雅江以北的各向异性是青藏高原上地幔物质内部变形引起的,快波偏振方向代表物质流动变形的方向;而雅江以南的各向异性是印度板块俯冲形成的强变形带引起的,快波方向代表与俯冲有关的变形方向.研究还认为: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是岩石圈内部整体沿北东方向流动变形和沿大型走滑断裂旋转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
本文发展了一种三维欧拉型污染物长距离输送实用模式,比较详细地考虑了源、输送、干、湿沉降、气、液相化学过程。用分裂解法对气相化学过程进行查表式处理,颇具特色,使用实测气象输入场,节约了大量的计算机资源。通过模式的灵敏度试验,模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根据与实测资料对比,模式有较好的可信度,能方便的计算长时间(月、季、年)的污染物沉降及远距离输送态势。  相似文献   
63.
中国天山花岗岩类的时空分布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天山花岗岩类具明显的时空分带特征,以古生代最为明显.它们可分为:1.中天山南缘中加里东期花岗岩带:2.中天山北缘晚加里东期花岗岩带;3.中天山南缘早华力西期花岗岩带;4.中天山北缘中华力西期花岗岩带;5.马宗山南缘晚华力西期花岗岩带;6.南天山南坡晚华力西期花岗岩带.在时空上,花岗岩类在中天山陆壳南、北缘呈交替分布的格局,显示出与天山陆壳南、北张合呼应、交替演化的和谐一致关系.中天山花岗岩类是几个地槽主旋回的产物.天山花岗岩带与蛇绿岩带成“对”分布,沿“中天山南缘深断裂”,及“中国天山主干断裂”两侧延伸,二者互相平行.天山花岗岩类是多成因的.分为洋壳重熔型、陆壳重熔型及洋壳陆壳混合重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64.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新原理构成的测磁方法:环形激光弱磁传感器.给出了结构,讨论了灵敏度,说明了其可能具备的特点和潜在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65.
唐山地区Ms6.9和Ms6.5地震前后S波分裂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蓟县地震台和滦南地震台短周期地震仪230 个小震记录,获得了唐山地区西南部1976年8 月~1978 年3 月的S波分裂图像,研究结果表明:ΔTSV- SH值在1976 年11 月15 日MS6.9 和1977 年5 月12 日MS6.5 地震前显著增大,前兆开始于主震前20~30 天,在震前1~11 天出现最大的变化,到时差达到0.02~0.04 s/km ,并且在主震后几小时内恢复到正常水平;最大的ΔTSV- SH值出现在主震震中附近,且随距主震距离增加而减小。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张应力区,ΔTSV- SH> 0;在压力区,ΔTSV- SH< 0,这与理论模式一致  相似文献   
66.
陈聪  雷军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1):88-103
本文收集到北美夏洛特皇后群岛VIB和DIB台站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2700余条近震三分量横波观测记录.经严格筛选提取到55条35°横波窗内的快慢波到时差值.通过建立到时差与多界面横波分裂路径关系,实现了对横波不同深度分裂界面的可靠识别和深度确定.依据对横波到时差及归一化到时差的分析结果,确认地处俯冲带的夏洛特皇后群岛的地震各向异性分别存在于该地区的上层陆壳、中层洋壳俯冲带及俯冲带底部或下层岩石圈顶部附近.发现除地幔岩石圈外,上两个分层的各向异性强度由北向南减弱,同时向西运动的洋壳俯冲带向南加深.不仅如此,归一化到时差结果显示该地区2012年M7.8强震前后各向异性强度减弱,但在3个各向异性层存在较大差异.无论在分层界面较浅的北部格雷厄姆岛附近还是在分层界面较深的南部莫尔兹比岛附近,强震后最上层的陆壳和最下层地幔岩石圈的各向异性强度均没有变化.M7.8后各向异性减弱全部发生在中层洋壳俯冲带内.并且,距离强震震中越近各向异性强度减弱越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强震前后应力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该地区洋壳俯冲是引起M7.8强震和现今构造运动的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67.
为了研究安徽及周边地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及其动力学变形机制,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50个固定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水准量"反褶积法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H-κ叠加技术和莫霍面Ps横波分裂技术,获得了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纵横波速比和地壳各向异性信息.H-κ叠加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比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华北地块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29 km,且相对平坦,波速比较高,表明地壳中镁铁成分居多.大别造山带地壳较厚,平均为33.1 km,但波速比变化较大.造山带主体波速比约为1.75甚至更低,是长英质-中性岩石特征,与造山带中下地壳拆沉有关,而造山带北部的六安断裂带出现的高波速比与局部岩浆活动产生的基性火山岩有关.扬子地块地壳厚度介于前两者之间,平均为31.5 km,波速比局部特征明显.黄山区域波速比为1.79,反映了该区域中酸性花岗岩特征.地壳各向异性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域的分裂时间为0.2~0.6 s.华北地块横波快波方向总体为NW-SE向,与SKS分裂方向和GPS方向一致,表明壳幔变形方向一致,再结合华北块体地壳厚度较薄和高波速比,推测华北地块在拉张应力下,上地幔物质上涌,侵蚀下地壳,导致地壳变薄和火山岩成分增多.大别造山带区域的快波方向表现为NW-SE向,这与SE向的中下地壳塑性流动或多期的拆离折返构造事件吻合.郯庐断裂带附近的快波方向为NE-SW甚至N-S向,反映了该断裂带在其东西两侧挤压作用下,近南北向拉张运动.  相似文献   
68.
使用横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 对2014年5月30日盈江MS6.1地震震区内多个近场流动台站记录到的大量波形数据进行横波分裂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盈江MS6.1地震序列的快S波偏振方向为近NS向, 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主震发生后, 由于震源区应力状态的调整, 卡场台(KAC)快S波偏振方向发生逆时针偏转, 勐弄台(MNO)快S波偏振方向离散度减小, 并且由于受到研究区内断裂的影响, MNO台偏振方向较KAC台偏振方向更加离散. KAC台和MNO台的慢S波时间延迟均表现出主震发生前短时间内突然减小, 震后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 这意味着临震前震源区地壳应力的释放和震后地壳应力的增强, 预示了后续余震的持续发生. 地震序列时间延迟平均滑动曲线起伏振荡, 表明了余震的发生伴随着震源区地壳应力的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69.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和含裂隙双相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理论,导出了四重旋转对称含裂隙双相各向异性介质的本构关系与地震波传播的运动方程,并以平面波为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0.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横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2007年6月3日宁洱Ms6.4地震余震序列的三分向记录,为探索横波分裂现象以及上地壳存在裂隙各向异性提供依据,并发现快速S波偏振有两个优势方向,分别为NW140°和Nwl50°,这与宁洱地区的主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横波分裂延迟时间能够动态反映地下应力场的变化趋势,且较大余震发生之前延迟时间出现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