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9篇
  免费   4541篇
  国内免费   2788篇
测绘学   1574篇
大气科学   2021篇
地球物理   4984篇
地质学   7322篇
海洋学   2497篇
天文学   392篇
综合类   1135篇
自然地理   1863篇
  2025年   18篇
  2024年   443篇
  2023年   681篇
  2022年   804篇
  2021年   784篇
  2020年   740篇
  2019年   780篇
  2018年   559篇
  2017年   556篇
  2016年   558篇
  2015年   599篇
  2014年   963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877篇
  2011年   884篇
  2010年   901篇
  2009年   839篇
  2008年   827篇
  2007年   741篇
  2006年   807篇
  2005年   756篇
  2004年   645篇
  2003年   666篇
  2002年   647篇
  2001年   610篇
  2000年   526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471篇
  1997年   394篇
  1996年   418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317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90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201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4年   8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减缓和消除泥石流对桥墩的冲击作用对大桥安全至关重要。以品字形桩林作为防护结构,结合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和桥墩宽度等因素,提出了一种桩林结构尺寸的设计原则。先通过模拟泥石流中大块石对不同型式桩林结构的冲击作用获得了桩林结构的最佳布置方式,然后采用SPH(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FEM(有限元)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含大块石泥石流对设置品字形桩林结构情况下桥墩的冲击作用。结果表明:大块石与泥石流浆体共同撞击桥墩的冲击力为3 843 kN,远大于无防护时纯泥石流浆体对桥墩冲击力1 840 kN和有防护时的1 452 kN;桩间距3.0 m、桩排距1.0 m是品字形桩林结构最为合理稳固的布置方式;设置防护结构时桥墩所受泥石流浆体的冲击力峰值、墩底应力峰值和数值模拟t=8.0 s时墩底位移峰值相比于无防护状态下分别减小了约21.1%、79.0%和29.4%。采用品字形桩林防护结构对于桥墩受泥石流冲击破坏有相当显著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陈维  徐则民  刘文连 《岩土力学》2015,36(1):195-204
差异风化型危岩多形成于由砂岩和泥岩等软、硬岩性组成的互层陡倾岩质边坡中,其崩塌破坏属地质灾害中的常见形态。以普洱渡危岩高边坡为例,推导出差异风化型危岩岩腔后壁泥岩压应力随岩腔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计算公式。据普洱渡危岩高边坡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两类4种差异风化型危岩力学模型:第1类为主控结构面贯通率等于1时的泥岩基座压裂破坏型和转动破坏型危岩;第2类为主控结构面贯通率小于1时的坠落型和倾倒型危岩。利用岩石强度理论推导出研究区砂岩的二次抛物线型摩尔强度包络方程,以极限平衡理论和摩尔强度理论推导了4种危岩体在自重、地震力和裂隙水压力共同作用下的崩塌破坏判别表达式,并由此反演出危岩体的临界崩塌边界方程,得出危岩体崩塌边界(岩腔深度、危岩体厚度和高度、主控裂隙深度)之间的关系,为现场预测和判别危岩体的稳定性和崩落时序提供简便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偏移成像方法获得青藏高原西部Hi-Climb项目剖面北段地壳结构转换波成像。结果显示班公-怒江缝合带下方拉萨地体上地壳向N仰冲,下地壳向N俯冲,而羌塘地块上地壳向S仰冲,下地壳向S俯冲,可能意味着青藏高原西部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具有复杂的拼合过程。结合前人的岩石学研究成果,建立了新特提斯北洋盆洋壳S向俯冲、距今60~50Ma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拉萨地块的下地壳向羌塘地块下俯冲,而后印度板块俯冲到羌塘地块下方的地块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4.
新丰江库区上地壳三维细结构层析成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丰江库区布设一个范围约50 km×40 km、由50个地震临时台站组成的观测台阵,接收来自不同方位的人工震源产生的莫霍界面反射波;台阵中的20个台站和5个区域固定台还对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发生在库区的地方震进行了观测.本文联合利用人工地震莫霍面反射波走时和天然地震直达波走时,采用连续模型反演技术重建了库区上地壳P波、S波慢度扰动和Vp/Vs扰动分布图像.研究结果表明:新丰江库区东、西部地区上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库区东部地区构造复杂,多条断裂在该区呈交叉状分布.北西向的石角—新港—白田断裂带在库区段内具有复杂的岩性和构造特征,该断裂带在新港至双塘一线可能延伸至地下8 km左右;近北东向的断裂带切割地壳较深.峡谷区及大坝以东附近地区存在上、下贯通的波速比高值区,尤其是大坝以西的深水峡谷区,存在一条顺河走向的陡倾角断层裂隙带,为库水渗透提供了良好通道.库区西部地区为相对稳定构造区,完整坚硬的花岗岩体透水性能较差,受库水渗透影响很小.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与深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峡谷区及大坝以东附近地区上地壳介质性质呈现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微震分布在介质物性结构的特定部位,"软"、"硬"交错的介质环境是倾滑正断层型微小震产生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05.
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高原的岩石圈结构和构造地貌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回顾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的历史,剖析各种隆升动力学模式,依据着青藏高原岩石圈组成的构的强烈不均一性和、三分性”,“对称性”构造地貌格局,提出了青藏高原隆升是印度地块和塔里木一可拉善地块双向不均一俯冲和青藏腹地深层热隆扩展联合作用的结果,俯冲是高原隆升的重要机制,而热隆扩展是高原隆升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6.
叶萍  张宇  杨骁  黄斐 《矿产与地质》2020,(2):236-246
安家营子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地区,是典型的脉状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三类:富CO 2包裹体、CO 2-H 2 O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早期(Ⅰ)以富CO 2包裹体为主,主成矿期(Ⅱa)以CO 2-H 2 O包裹体和H 2 O溶液包裹体为主,主成矿期(Ⅱb)均为H 2 O溶液包裹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主成矿...  相似文献   
107.
108.
《中国勘察设计》2009,(1):72-72
经过近13个月紧张建设,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结构28日封顶。这是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场馆。  相似文献   
109.
台湾中西部沉积盆地三维密度结构及其重力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中西部沉积盆地是台湾省海陆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本文利用石油钻井资料和重力观测数据,依据Kriging插值及台湾中国石油公司深度-密度经验公式,计算了该地区沉积地层三维密度及剩余密度结构,并依据三维有限元解泊松方程方法,通过求解重力位计算出三维剩余密度体产生的剩余重力异常。密度结构显示,在0~6km深度范围,自更新统到先中新统的沉积地层大致分为2.0~2.30g/cm3、2.30~2.45g/cm3、2.45~2.60g/cm3、2.60~2.70g/cm3等4个密度层。其中,台中盆地陆缘区中下部2~4km深度存在较大沉积凹陷,凹陷区密度比周围低0.05~0.10g/cm3.重力计算结果表明,本区沉积地层产生的剩余重力异常在-20~+15mGal之间,深部凹陷对应负异常低值圈闭,其形态和量值与实测重力异常一致。   相似文献   
110.
银晕中天琴RR变星金属丰度的测定对于研究银河系晕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高分辨光谱的方法难以测量银晕中较暗的天琴RR变星的金属丰度.高分辨光谱测定金属丰度的方法对恒星大气模型的依赖性较高,而恒星脉动引起的复杂大气状况对于建立正确的大气模型本身就是挑战.△S光谱方法、Caby测光方法和光变曲线的参数方法则弥补了高分辨光谱方法的不足,将能测量更远距离上的天琴RR变星的金属丰度.着重介绍了这3种方法发展的历史、具体的观测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比较这3种方法的优劣,为实际观测时方法的选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