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62篇 |
免费 | 1066篇 |
国内免费 | 4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52篇 |
大气科学 | 360篇 |
地球物理 | 290篇 |
地质学 | 1715篇 |
海洋学 | 606篇 |
天文学 | 42篇 |
综合类 | 547篇 |
自然地理 | 65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196篇 |
2022年 | 217篇 |
2021年 | 288篇 |
2020年 | 251篇 |
2019年 | 250篇 |
2018年 | 172篇 |
2017年 | 194篇 |
2016年 | 197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314篇 |
2013年 | 220篇 |
2012年 | 238篇 |
2011年 | 248篇 |
2010年 | 234篇 |
2009年 | 272篇 |
2008年 | 268篇 |
2007年 | 268篇 |
2006年 | 220篇 |
2005年 | 181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167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133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100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0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4篇 |
1950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1946年 | 2篇 |
1943年 | 1篇 |
194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94.
近年来,重庆地区开展的大量危岩防治工作表明,现有的危岩分类方案缺乏统一的定义和内涵,使用中容易出现混淆和争议,同时,还存在危岩无类可归的现象。针对现有危岩分类方案的不足,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国内主要危岩分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危岩崩塌事件的调查成果,对危岩分类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危岩破坏时的初始运动方式,将危岩分为倾倒式、滑移式、错断式、悬挑式、坐落式和坠落式等6类,并根据危岩结构面组合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差异,进一步细分为11个亚类;其次,对各类危岩的定义、主控结构面位置及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变形机理进行了细致的界定和总结,最后,结合典型危岩崩塌实例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说明。新的危岩分类方案类型全面,定义明确,界限清晰,实用性较强,可以有效地指导危岩勘查评价、监测预警以及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5.
河流冲刷对第四纪软弱地层岸坡的地质灾害起到控制性作用。本文以磨西台地冰水堆积物岸坡为例,充分考虑河流与岸坡地质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对实测地质灾害的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监督分类方法,评价各环境因子(尤其是河流冲蚀特性因子)在河流岸坡稳定性评价中的作用,进而采用高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预测。研究表明,河流弯曲度、河流流量、岸坡坡度、河床宽度、岸坡宽度与地质灾害的发育相关性强,采用这些参数和Logistic模型预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能很好的反映现状和未来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进而提出了磨西台地岸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6.
贵州“三稀”元素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稀"元素是现代高精尖科学技术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贵州典型"三稀"元素矿床的基本特征,将"三稀"元素矿床划分为沉积、热液和岩浆作用3种成因和9个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矿床的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沉积、热液成因"三稀"元素矿床是地质找矿重点,黑色岩系型、含煤岩系型、铝铁岩系型、磷块岩系型"三稀"元素矿床具有重大资源潜力,铅锌矿型、汞锑金矿型"三稀"元素矿床具有富集度高和独立成矿优势。对现有优势矿床及其含矿岩系开展"三稀"元素资源潜力的再评价是发现共(伴)生"三稀"矿产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7.
南桐矿区破坏煤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破坏煤是煤和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之一,研究破坏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桐矿区大量井下煤壁、手标本和显微镜观测为依据,提出了新的破坏煤宏观和微观分类,并指出了二者的对应关系;查明了煤层破坏程度的横向和纵向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8.
对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造成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分类管控,然而传统的采样测试方法存在工作量大、代价高等问题。可见—近红外(Vis-NIR)反射光谱是一种快速低成本获取土壤理化信息的手段。为研究Vis-NIR反射光谱预测模型划分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类别的能力,文章以典型人为污染地区(浙江温岭)和典型地质高背景地区(广西横县)的390份农田土壤为样本,测定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和pH值,并测定土壤Vis-NIR光谱。使用偏最小二乘(PLS)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回归模型,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和pH值进行预测,并基于预测值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分类。结果显示,温岭土壤主要污染元素Cd和Cu的光谱模型回归预测偏差(RPD)分别为1.23和1.19,预测机制与有机质有关。横县土壤主要污染元素As和Cd的RPD分别为1.98和1.93,预测机制与铁氧化物和粘土矿物有关。地质高背景土壤重金属与铁氧化物的正相关性普遍较强,使得光谱模型对重金属含量预测准确度较高。温岭和横县土壤pH值的光谱模型RPD分别为1.76和1.68。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光谱分类的总体
准确度分别为75.0%~100%(温岭)和80.0%~100%(横县)。将Vis-NIR光谱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快速分类总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长期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宝贵 的资料,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GIS在各学科的应用,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大量数据的分析与再利用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00.
云南个旧南部地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研和大量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地质中对应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对样品和变量进行分类划分和成因解释。首先,将样品和元素进行综合计算,按第一、二因子轴作出样品-元素因子平面图,在图上划分四个象限,按象限进行分类,探讨其样品-元素分类规律。其次,按象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分析各因子轴所代表的元素共生组成规律和成矿期次。根据上述研究认为第一因子轴(F1)所代表的Sn、Cu、Pb、Cu、Zn、Au、Ag等元素为主成矿元素组合和主成矿期次,而其它因子轴所代表的Mo、W、Bi、Be等元素为次成矿元素组合和次成矿期次。成矿作用是在区域构造应力驱动力的作用下,与花岗岩侵入有关。成矿溶液除来自深源以外,还与周围基性岩体(脉)和围岩密切相关,矿液实质是一种混合矿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充填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和有利 的地层层位中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