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篇 |
大气科学 | 5篇 |
地球物理 | 27篇 |
地质学 | 112篇 |
海洋学 | 3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7篇 |
自然地理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狼山分支断层是控制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的主要断层,多口油气高产井油气成藏均与该断层形成演化关系密切。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狼山分支断层几何学特征、运动特征进行剖析,根据断距、断层产状变化,将狼山分支断层分为北、中、南3段;以反转断层理论为基础,明确断层反转类型及期次;采用地层趋势法建模,钻井声波时差点控校正法计算断层上下盘地层原始厚度,恢复断层古断距,总结出正断层、逆断层及负反转3类生长断层的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定量计算不同沉积时期断层各段的活动速率。对断层北、中、南3段断层活动特征开展定量评价,根据平衡剖面对比及活动速率分析,认为狼山分支断层经历4个演化阶段,发育初期为3条倾向、走向不同的"孤立"断层;早白垩世李三沟组沉积时期分段逆冲,断层北段与中段"软连接";固阳组沉积时期各段逆断层均反转为正断层;古近纪至新近纪强烈伸展,断层北段与中段"硬连接"为1条断层;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局部走滑扭动,断层3段正式连锁成为现今的连通大断层。断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对于上下盘沉积体系发育、圈闭形成与演化以及油气的运聚与成藏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2.
桐柏造山带几何学、运动学和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桐柏造山带由6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 由南到北依次为桐柏片麻岩隆起带(TGR)、鸿仪河-罗庄榴辉岩带(HLE)、毛坡-胡家寨火山岩单元(MHI)、周家湾复理石单元(ZFB)、杨庄绿片岩单元(YGB)和董家庄大理岩单元(DMB). 桐柏造山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图像包括: 由后期隆升过程形成的穹隆构造、超高压岩石折返形成的顶部向北(top-to-north)的韧性剪切构造、与南北向挤压有关的顶部向南(top-to-south)的韧性剪切构造、左行平移剪切构造以及地壳较浅层次的东西向褶皱构造等几部分. 根据桐柏-大别地区已有的和本次获得的构造年代学数据, 可将研究区变形构造划归4个变形阶段. 从多期俯冲-碰撞造山带的观点出发, 根据各构造单元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展布, 结合几何学、运动学和构造年代学特征, 桐柏造山带构造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即: 约400~300 Ma的洋壳俯冲阶段、 270~250 Ma的大陆碰撞阶段、250~205 Ma的大陆深俯冲和折返阶段以及200~185 Ma的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83.
红河断裂带莺歌海段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河入海后的地质构造特征研究是当前红河断裂带研究的薄弱环节.结合莺歌海地区重力和地震资料解释与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红河断裂带莺歌海盆地内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并根据莺歌海盆地沉积中心迁移规律获得了红河断裂带的年代学数据.研究认为:红河断裂带在入海口附近分叉,其中Tien Lang断层折向NE,呈马尾状展布;在莺歌海盆地内红河断裂带分支为A(Ⅰ号断层)、B、C和D(莺西断层)4条断层,其中A断层是最主要的一条分支断层.莺歌海盆地内的分支断层均呈近NW-SE走向,延伸420~500km,其地震解释剖面上发育的典型花状构造和马尾状Tien Lang断层共同指示该断层具有走滑运动性质;红河断裂带对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盆地沉积中心变化规律揭示红河断裂带在30~15.5Ma期间具有左行走滑运动性质,15.5~5.5Ma期间为左行向右行转换阶段,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反转作用,5.5Ma以来具有右行走滑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84.
85.
本文以柴达木盆地西部侏罗系为例,对野外露头中的槽状交错层理进行识别和观测。根据其几何学特征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槽状交错层理;根据其岩性特征和槽的组合分为单岩性槽状交错层理和复合槽状交错层理。沉积水动力学分析表明可以从槽状交错层理特征中的粒序、低角度斜层和逆向层理提取可靠的古流信息。根据槽状交错层理几何学特征指示柴达木盆地西部侏罗系古流格局比较复杂,东北部水流自北东流向南西;西南部古流主要来自南东方向和北东方向,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斜坡处于持续沉降时期,为一沉积坳陷。 相似文献
86.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抽象模型,反映着地表的复杂地理现象。地图学的传统数学分析方法立足于欧氏几何、多元统计学和线性化技术,它建立在还原论支配下的简单性原则基础上,无法进一步提供更加有效的分析机制。分形几何学作为现代非线性科学的三大前沿理论之一,为现代地图学研究的定量化、系统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7.
山西及邻区水系与黄土冲沟的分形几何学分析结果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用分形几何理论,对山西及邻区水系与黄土冲沟作了分析,发现水系与冲沟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该区构造活动性的强弱,分维值的分布定量地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背景及各区域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在构造活动强的区域,分维值高,反之则低。按分维值的大小山西断陷带分成南中北三段,以中段介休-临汾一带的分维值及反映的构造活动性最强。该区分维值的分布及反映的构造活动性有从四周向中间增强的特点,增强区与强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8.
在人造卫星大地测量技术中,半动力半几何学方法满足了几何学法的严格同步的要求和动力法的高精度理论模型的要求,又有利于实时求解参数。讨论并研究了半动力半几何方法,以激光击中卫星的时刻为基准,利用ρo-ρc来内插同步测距资料,直接求解基线长度,最后利用收集到的两圈同步LAGEOS卫星激光测距资料试算了上海-武汉台站间的基线长度,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9.
A simple but accurate ultraviolet limb-scan spherically-layered radiative-transfer-model based on single-scattering physic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re we present a study focusing on atmospheric limb-scattered radiativ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ltraviolet band by using a limb-scan spherically-layered radiative-transfer-model based on the single-scattering approximation, which was developed by the present authors. We have applied an accurate numerical integration technique involving an auto-adaptive modified-space step, which assured high accuracy and simplification. Comparisons were made to the newly released spherical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SCIATRAN2.0, which was developed by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hysics (IUP/IFE) at University of Bremen and to measurements collected via an ultraviolet spectrometer on the Solar Mesospheric Explorer (SME) satellite, which was launched in October, 1981. 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 model provides a goo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arth-limb scattered ultraviolet radiance, and thus, is suitable for the study of the ultraviolet-limb radiative-transfer problem with high accuracy.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