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3篇 |
免费 | 333篇 |
国内免费 | 39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篇 |
大气科学 | 66篇 |
地球物理 | 397篇 |
地质学 | 1123篇 |
海洋学 | 182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50篇 |
自然地理 | 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7篇 |
1982年 | 7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6篇 |
1974年 | 4篇 |
1965年 | 12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61年 | 6篇 |
1960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为了解决无法采用已注浆锚索进行抗拔试验问题,基于界面脱黏剪切模型,利用荷载传递和弹性变形理论,考虑锚索锚固段与自由段长度比Lb/La的影响,建立了采用自由段已注浆锚索抗拔试验结果评价锚索抗拔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自由段注浆对锚索抗拔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当界面剪切阶段由弹性向脱黏过渡时,提高比例快速增加,并在脱黏后逐渐趋于稳定。其次,锚索自由段与锚固段交界面处剪切位移和轴力最大,并向两端逐渐降低。随着拉拔力的提高,界面剪切位移和轴力都不断增大,同时向锚索两端的衰减速度也加快。此外,弹性阶段时剪应力曲线为山峰型,而脱黏阶段为马鞍型,并随抗拔力的提高,马鞍开口逐渐扩大。最后,锚固段与自由段长度比Lb/La对锚索极限抗拔力的影响较小,其极限抗拔力折减系数γQ取值介于0.81~0.83之间,且Lb/La=2.5时,γQ计算值仅比实测结果小6.02%,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13.
研究了pH 和总钼酸根浓度对海水中钼酸根在针铁矿上吸附的影响。钼酸根在针铁矿上的吸附等温线为S型。假设海水中钼酸根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是在双电层的内Helmholt 层中的能量相等的不同位置上进行的,并考虑到吸附的钼酸根之间存在着横向相互作用,由此推导得到的吸附等温式可描述钼酸根在针铁矿上的S型吸附等温线,并计算得到钼酸根在针铁矿上的最大吸附量为4 .76 ×10- 5mol/g。钼酸根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受溶液pH影响,吸附密度随pH 的增加而降低。加入到海水中的钼约有20 % 可被水合氧化铁的清除作用所转移。 相似文献
214.
以中国近海典型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氧饱和度环境下底栖甲壳动物对有机物在沉积物中降解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氧饱和度培养模拟体系中中肋骨条藻在有/无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幼体活动背景下的降解过程,追踪中肋骨条藻中4种主要脂肪酸(C14:0,C16:0,C16:1(7)和C20:5)在100%,50%,25%和0%的氧饱和度体系中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100%氧饱和度体系中刀额新对虾幼体的活动能明显加快脂肪酸在沉积物中的降解(约为对照组的1.2~1.7倍),特别是对饱和脂肪酸C14:0和C16:0的作用最为明显;而在50%氧饱和度的缺氧体系中,在前三天的培养中,刀额新对虾幼体的活动逐渐减弱直至最终死亡,死亡之前的扰动增加了有机物在次表层沉积物中的埋藏并降低了其降解速率。研究还发现,在100%氧饱和度体系中,刀额新对虾幼体的扰动作用促进大量脂肪酸转移到次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中;而在50%氧饱和度体系中,这种转移作用明显变小。对于氧饱和度25%和0%的环境,刀额新对虾幼体在模拟培养开始后迅速死亡,对有机物质降解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15.
高温高压下水岩界面反应与金的迁移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高压下水岩界面反应与金的迁移富集王玉荣阚小凤王志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水岩界面反应自发电池实验地球化学本实验以哈达门沟[1]及东坪金矿[2]为地质背景,研究钾长石岩中金矿化富集的物理化学条件。该区金矿既与早期变... 相似文献
216.
217.
冻结-冻融过程中水分运移机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研究冻结-冻融过程中水分运移机理,在天山北麓平原通过人为控制潜水不同埋深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田间土壤水分运移观测试验,分析了土壤水势分布和土壤含水量分布特征,发现冻结过程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移机理、土壤水与潜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明显差异.在冻结过程中,潜水浅埋条件下,冻结层下界面与潜水面之间土壤水分运移状态呈上渗型,土壤水向冻结层下界面处运移、积累,同时引起潜水蒸发损耗使潜水位下降,表现出地下水向土壤水转化的基本特征.潜水深埋区,土壤水分运移状态呈上渗-入渗型,同样土壤水向冻结层下界面处运移、积累,同时潜水得到一定的入渗补给并使潜水位上升,表现为土壤水向地下水转化的特征.冻融过程中对于不同潜水埋深,由原来各自的土壤水分运移状态均逐渐转变为入渗型,形成潜水入渗补给,表现为土壤水向地下水转化的特征.冻融期是土壤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而言,冻融水的形成、运移和入渗补给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218.
结合基桩承载过程中的桩周土体应力状态分析和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分析,推导出基于土体应力状态的沿桩土界面的土体抗剪强度计算模型和基于界面摩擦特性的界面抗剪强度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土体抗剪强度和界面抗剪强度,推导出受该两种强度耦合作用影响的极限侧阻力计算模型,并用上海某工程算例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利用该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土的极限侧阻力随埋深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因内摩擦角和侧压力系数之间的不同关系,极限侧阻力随埋深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在特定关系下,存在一个临界深度,超过该深度极限侧阻力维持在一个稳定值甚至不断减小直至为零。 相似文献
219.
《地质科技情报》2021,40(5)
低渗储层中启动压力梯度导致流体渗流规律呈现非线性特征,使得低渗储层的开发方式与中高渗储层不同。为了研究新立油田低渗储层中的非线性渗流现象,以新立油田天然低渗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精密压力测试多孔介质渗流实验分析超低界面张力体系对新立油田低渗岩心中单相及两相流体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任何流体,新立油田低渗岩心均表现出非线性渗流特征,存在着一定启动压力梯度;低渗岩心拟启动压力梯度的值高于启动压力梯度,且两者均随着渗透率的提高而降低且与渗透率之间均为幂关系;超低界面张力体系可以明显地降低低渗岩心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与拟启动压力梯度;对于不同渗透率的岩心,两相临界启动压力梯度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两相临界启动压力梯度随着平均含水饱和度的上升先上升后降低;在不同渗透率下,对比水驱和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的临界压力梯度最高点,超低界面张力体系下的临界压力梯度最高点明显小于水驱,这表明界面张力的减小可以明显地降低驱油时产生的两相临界压力梯度,超低界面张力体系改善了油藏的注入性。本研究对新立低渗储层水驱后开发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20.
地震动输入界面的选取对深软场地地震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津和上海两个典型的深厚软弱场地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地震动输入界面对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对于场地1(天津)和场地2(上海),分别选择7个和8个剪切波速(υs)大小不同的土层位置作为地震动输入界面,并选用Taft、Northridge地震加速度记录和南京人工波作为输入地震动,将Taft波、Northridge波和南京人工波的加速度峰值水平调整为0.35m/s^2、0.70m/s^2和0.98m/s^2,用SHAKE91程序对这两个场地进行了不同的地震动输入界面、输入地震波和峰值加速度水平的128种组合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与从假想基岩面(υs≥500m/s)输入地震动的结果(假想的实际值)相比,可得到如下结论:(1)随着地震动输入界面深度(剪切波速)的增加,场地地表加速度反应谱逐渐地向实际值接近;(2)地震动输入界面的深度相同时,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水平越高,两者的加速度反应谱谱值的相对差异也越大;(3)对于一般建筑物,可以把剪切波速为400m/s左右的土层作为地震动输入界面;对于中长周期的建筑物,则应慎重选择地震动输入界面,最好选取υs≥500m/s^2的土层或基岩面作为地震动输入界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