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9篇 |
免费 | 522篇 |
国内免费 | 2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6篇 |
大气科学 | 185篇 |
地球物理 | 163篇 |
地质学 | 2077篇 |
海洋学 | 177篇 |
综合类 | 129篇 |
自然地理 | 6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39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158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69篇 |
2011年 | 160篇 |
2010年 | 162篇 |
2009年 | 175篇 |
2008年 | 170篇 |
2007年 | 159篇 |
2006年 | 120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2年 | 4篇 |
1951年 | 1篇 |
1948年 | 4篇 |
1946年 | 2篇 |
1945年 | 4篇 |
1944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41年 | 4篇 |
194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青藏高原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这里冰川末端在近百年来总的进退变化趋势是退缩,但在本世纪初至20~30年代和70~80年代间多数冰川曾出现过稳定甚至前进。对比近百年来气候变化,冰川变化虽然滞后于温度变化,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多数冰川对温度变化滞后时间在10~20年间。根据80年代以来平均物质净平衡值,大致将青藏高原划分为:内部为平衡或正平衡区;向外为负平衡区;边缘为强负平衡区。以冰川对气候响应滞后关系预测,在今后10~20年间,青藏高原边缘冰川末端仍继续处于后退,而高原内部冰川末端位置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3.
基于改进型前馈神经网络的流域产流预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流域产流机制、影响因素和现行产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取前期影响雨量、主产流历时、全过程面平均雨量和4个代表雨强计7个因子作为神经网络输入,直接以流域产流深作为神经网络输出,并针对传统BP算法的固有缺陷,采用混合GN-BFGS算法训练网络。实例验证了所建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还对神经网络隐层单位数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4.
提出了以单位线总历时除以时段数N的办法,确定相对标准的时段Δt,推求出相对标准的单位线,计算其无因次量,并改单位线的时程为时段数n。较完整地解决了单位线的表达形式问题,使单位线成为无因次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65.
166.
岩溶地区地表水流域与地下水流域边界的分异形式有三类,即:地表分水岭与地下水流域边界在平面分布上基本一致;地表分水岭超出了地下水流域边界;地下水流域边界超出了地表分水岭.岩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流域的顶界为地表水流域的水面及下垫面,底界为浅循环潜水含水层或潜水—承压含水层下伏的隔水层顶面,在大厚度岩溶含水层分布区,可以弱岩溶发育带的顶面作为底界.其中地表水与地下水两个子系统间的次级边界,为地表水流域的下垫面.结合专门调查(勘查)评价和区域调查评价的特性,提出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及方法.这有助于在新一轮自然资源调查评价中,以流域为单元系统地开展水资源及环境调查评价,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及环境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67.
针对昆仑山口37号冰川(简称KLSK-37)冰舌前缘滑塌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潜在威胁,基于Hexagon KH-9历史卫星影像、多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以及谷歌地球(Google Earth,GE)高分辨光学影像,首次揭示了该冰川近40 a来的末端边界和表面高程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979―2010年KLSK-37冰川冰舌前进速度为(5±1.8)m/a,但是近10 a来前进速度加快,2015―2018年前进速度达(30±4.2)m/a。DEM差分结果估计得到1979―2000年、2000―2011年和2011―2018年共3个时间段内冰舌前缘堆积体增加的体积分别为(2.87±1.78)×105、(5.03±1.22)×105、(2.74±1.25)×105 m3,近40 a增加的总堆积体积为(10.64±2.50)×105 m3。综合分析KLSK-37冰川作用区的地形和研究区气候资料,发现冰川末端的阶坎状地形和表碛区冰面湖的发育是其冰舌堆积体处于强烈活动状态的主要原因,而昆仑山口气候近数十年暖湿化加剧趋势可能是其冰舌区不断滑塌的长期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8.
冰川岩溶为冰川融水对于下伏灰岩地层侵蚀形成的岩溶地貌,具有重要的气候意义,国内少有深入的研究。在山东费县小泉庄一带灰岩面上发现河曲状岩溶槽与冰臼一起构成的岩溶系统。对岩溶通道水流路径进行恢复,发现岩溶通道水流起源于前端的冰臼,根据岩溶通道的叠加关系恢复了通道形成的先后次序,进一步发现了冰臼具有位移特征,位移量的大小显示出移动过程具有稳定期与快速期。根据河曲状岩溶通道的特征及其与冰臼的关系,与阿尔卑斯山冰川岩溶特征进行对比,两者具有特征上的一致性。综合分析认为小泉庄灰岩面上分布的河曲状岩溶通道为冰水成因,其壶穴为冰水下注冲蚀形成的冰臼,均属于冰川岩溶。小泉庄典型冰川岩溶在中国东部低山丘陵区的发现,佐证了中国东部曾经存在广布的冰盖及山谷冰川。 相似文献
169.
地下水系统径流带的模糊划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径流带划分的模糊划分模式,为准确进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和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创造了条件.结合某水文地质单元的实际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0.
近50年疏勒河流域山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出山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祁连山区水文站和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近50年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流域山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出山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疏勒河山区气候持续向暖湿转化,且各季气温均呈持续的上升趋势,山区降水量总体上亦呈增加趋势,年际波动比较剧烈。在各季降水量中,除夏季外其他各季降水量的增加比较显著,海拔3 000m以上中高山地带夏季降水量变化不大,3 000m以下中低山地带夏季降水量略有减少。受山区降水,尤其是3 000m以下中低山地带的降水量显著增加与气温上升所引起的冰雪融水补给的影响,疏勒河出山径流呈持续的增加趋势。由于夏季降水量并未增加,在年径流总量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夏季径流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气温上升所引起的冰雪融水补给的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