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2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测绘学   347篇
大气科学   235篇
地球物理   275篇
地质学   1653篇
海洋学   215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379篇
自然地理   60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4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4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气候背景下冰川在博斯腾湖水量平衡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占东  王润 《湖泊科学》2006,18(5):484-489
基于博斯腾湖水量平衡关系,对博斯腾湖水量变化做了分析,认为博斯腾湖近年水位的显著变化与占其入湖水量85%的开都河流量变化有直接关系.冰川作为开都河上游重要的水资源形势,造就了开都河稳定的基流.部分冰川在近20年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影响下发生了较大退缩,消退的冰雪直接补给了开都河径流,对开都河连年丰水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相对海拔较低的中小冰川的退缩,冰益变薄雪线升高,冰雪储量减少,冰川对气温升高的敏感性开始降低,融水补给量可能随之减少,气候变暖所带来的融水补给效应将减弱,最终影响到博斯腾湖的入流补给.  相似文献   
102.
王敏  王猛  赵志中  钱方 《地质论评》2022,68(4):1530-1540
第四纪冰川和冰川地质遗迹的研究,是研究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分布很广,类型多。最北的大兴安岭、南部的广西大明山、东部的长白山和台湾玉山、最西的喀喇昆仑山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均有分布,是世界上低纬度地区山岳冰川发育最广泛的国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我国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分布概况,结合开展的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以地质遗迹调查规范为基础,系统开展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调查方法研究。根据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面的侵蚀、冰碛物的搬运和堆积等不同的地质作用阶段,总结我国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调查方法体系,为开展同类地质遗迹调查提供方法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介绍由重磁资料计算上海地区居里面、莫霍面、均衡重力异常及地幔流应力场的方法和成果,并在对成果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深部地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趋势的关系,其中着重讨论了居里面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对上海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利用由多源卫星测高资料计算的新版全球重力异常Grav_Alti_WHU,联合船测水深资料,构建了全球75°S—70°N范围的1′×1′海底地形模型BAT_WHU2020。以船测水深、现有模型和多波束测深数据为参考,对模型精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中国海域及邻区(104°E—160°E,0°N—50°N),本文模型与船测水深之差值的标准差约70 m,与SIO V19.1模型精度相当,优于ETOPO1、DTU10、GEBCO_08等模型,较此前发布的BAT_VGG模型精度提高了约30%,说明本文模型构建方法可靠、数据处理准确、精度较高。在全球范围内,BAT_WHU2020模型与船测水深之差值的标准差为50~65 m,差值在±200 m范围内的比率超过95%,与SIO V19.1模型精度相当,优于ETOPO1、DTU10、GEBCO_08等模型,较BAT_VGG模型精度提高了27%~36%。以SIO V19.1模型为参考,模型之差的标准差为90~110 m,约90%格网点差值在±200 m以内,约95%格网点差值在±300 m以内,两者一致性良好。最后,讨论了地壳均衡、Parker公式高次项等对成果精度的影响,模型的真实空间分辨率,以及以多波束测深为参考的模型精度问题。分析认为,BAT_WHU2020模型空间分辨率为10~18 km,在马里亚纳海沟、麦夸里海岭地区相对精度为5%~6%。  相似文献   
105.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地层超压普遍发育,超压层段与声波时差、电阻率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尤以电阻率响应最为显著,超压层段声波时差表现为异常高值,电阻率为异常低值的特征。利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大量测井、测试及相关地质资料综合论述超压成因,指出泥岩和砂岩中发育的超压并非由压实不均衡、构造挤压等作用导致,而主要由生烃作用造成的。研究表明有以下几方面主要证据:1)超压泥岩密度不具有异常低值特征;2)超压段泥岩密度与岩石颗粒垂直有效应力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3)超压砂岩不存在异常高地温梯度现象;4)超压顶界面深度范围为3 800~4 300 m,侏罗系烃源岩现今成熟度(Ro%)范围为0.6%~0.9%,温度范围分布在90 ℃~125 ℃;5)超压层段的侏罗系烃源岩现今生烃转化率最高可达70%,现今平均生油率可达90 mg/g·TOC,仍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6)泥质烃源岩本身对超压具有很好的封闭作用;7)侏罗系烃源岩内发育大量低角度或高角度微裂缝;8)超压储层主要以油层为主,无水层,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北凹陷砂岩中超压主要是通过烃源岩中排出的高压流体运移至储层发生超压传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冰碛地层划分及冰碛物同位素测年,发现最早一期冰碛物形成于0.7~0.6MaBP,指示自中更新世以来念青唐古拉山脉开始隆升,主峰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冰川剥蚀作用,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冰碛高平台;0.2~0.14MaBP念青唐古拉山又快速隆升,并堆积了刚刚伸出各大沟谷口的高侧碛;0.07~0.03MaBP念青唐古拉山再次小规模隆起,形成各大沟谷内的侧碛和终碛垄;0.01Ma BP还有小规模冰川活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冰川剥蚀作用反映出的山脉隆升过程,可较好地与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相对比,它应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7.
任贾文 《极地研究》1990,2(2):22-27
根据十多米深度钻孔温度的测量和分析,对长城站附近地区的冰川温度状况进行了讨论。近表面层温度在消融区稍低于-1℃,在积累区绝大部分区域接近或处于0℃。除海拔足够高的地方,如乔治王岛冰帽顶部,那里由于融化微弱且厚度不很大而致使冰与底床冻结在一起,该地区冰川大部分属于温型。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80-2010年的物质平衡、水文气象实测资料, 分析了1号冰川1980-2010年的各高度带物质平衡特征, 进而分析了1984-2010年纯积累和纯消融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象要素、冰川融水径流变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 1号冰川物质平衡处于持续的负平衡, 纯积累量与年降水的相关系数为-0.16, 纯消融量与年均温的相关系数为0.61, 与夏季(6-8月)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78. 2010年1号冰川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消融年(bn=-1 327 mm), 整个冰川处于消融区(平衡线高度大于海拔4 484 m, 积累区面积为0), 同时东、西支冰川各高度区间的物质平衡变化也与往年度显著不同, 说明2010年是1号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特殊年份, 也有可能1号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亏损变化阶段. 对其径流数据的分析还表明, 温度对径流的影响大于降水对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冰内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on Radar,GPR)调查冰川冰内结构和冰层厚度是一种监测冰川变化常用手段.应用麦克斯维(Maxwell)方程的二维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通过将模拟图像与老虎沟12号冰川的实测图像的对比,分析了雷达剖面中的几种反射特征,如冰裂隙、融洞、暖冰等.对比结果表明,GP...  相似文献   
110.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市场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民"各自为政"的分散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山区,小块土地分散经营更为突出,龙州县就是一例。龙州是典型的大石山区,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3.1%,75万亩耕地面积被分散成约300多万块。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后,每户所经营的土地都比较零散。1999年,龙州县上龙乡上龙村板卜屯群众通过自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