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74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8 毫秒
701.
闽江口半咸水芦苇潮汐沼泽湿地甲烷动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2008-2010 年3 年的测定数据研究了闽江口半咸水芦苇潮汐沼泽湿地的甲烷动态特征, 其中2008-2009 年连续2 年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芦苇潮汐沼泽湿地在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3 个阶段排向大气的甲烷通量;此外, 还添加甲烷氧化抑制剂原位测定了芦苇沼泽湿地的甲烷产生与氧化, 采用自行设计的悬管装置原位测定了芦苇植株介导的甲烷传输排放速率。芦苇沼泽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高温季节同时也是甲烷排放的高峰期;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3 个阶段甲烷排放通量分别是0.69~40.95、0.26~9.57 和0.74~22.10 mg m-2 h-1, 平均值分别为7.53, 2.19 和4.93 mg m-2 h-1;涨落潮过程排向大气的甲烷通量明显低于涨潮前和落潮后;夏季测定日甲烷产生和氧化均高于冬季测定日;冬夏两个测定日芦苇植株髓腔内甲烷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夜高昼低及由底部向顶部迅速降低的特点;不同生长阶段的芦苇植株甲烷传输排放速率明显不同, 快速生长阶段的芦苇植株甲烷传输排放速率最高,年尺度上单株芦苇植株介导的甲烷传输排放速率平均值为33.67 μg culm-1h-1, 芦苇植株介导的甲烷传输排放量占芦苇沼泽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2.3%~28.5%, 植株距地面0~20 cm部位对整株传输排放甲烷的贡献率在不同季节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均值为43.4%。  相似文献   
702.
南通污水排海工程排放点比选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南通污水排海工程排放点位于-4m、-7m和-9m三个水深位置的污染物扩散影响,结果表明,在海域水动力条件下,-4m点高质量浓度COD水体面积最大,排放口污染最重,又位于浅海区,对海洋养殖极为不利,不宜选择;-7m点排放口和-9m点排放口均没有出现超过三类水质标准的区域,-7m点排放口影响水域COD质量浓度大部分为二类水质标准区域,只有面积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范围三类水质标准区域,满足排海要求;-9m点排放口虽然对海域影响最小,但因其离岸距离过远,将大幅增加工程的施工及运营难度,为此,在能够保障COD排海条件的情况下,同时结合各方案管线长度带来的施工难度以及造价费用,采取-7m点为最佳排海口方案。  相似文献   
703.
谭忠盛  李健  卓越  张鹏 《岩土力学》2012,33(7):1927-1932
采用无纺布作为防水层中的垫层,是国内外隧道工程中结构外层防水常用的措施,但对于无纺布如何改善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力分布及结构应力分布却一直缺乏相应研究。依托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对不同防排水方式(即全封堵、堵排结合及排放方式)的隧道衬砌无纺布作用进行研究,采用相似模型试验方法,模型试验的比例尺为1:38.88,试验台架可同时施加土压力和水压力。通过模型试验得出结论:无论在全封堵条件还是限排条件下,无纺布均起到很好的集水、附水的作用,加强了水在衬砌四周的流动性、相互补给性,使衬砌周围的水压分布更为均匀,并且改善了衬砌结构周边的应力环境。  相似文献   
704.
中国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评述了中国全国及区域水平交通领域CO2排放研究的不足和困难,提出了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燃油消费量的估算方法、参数及区域分配方法,并根据文献研究和公开资料进行校对,采用中国交通领域CO2排放因子,计算中国2007年全国和各省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的CO2排放。中国2007年交通领域CO2排放量为4.36亿t,占2007年全国能源利用CO2排放的7%,低于2007年全球交通部门23%的排放比例。中国道路运输CO2排放占交通领域绝对主体,为86.32%。  相似文献   
705.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几个主要温室气体研究项目中关于二氧化碳(CO2)排放源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结合最新资料,对1990年的中国CO2排放源进行了收集和完善,对1994年中国CO2排放源重新做了计算.其中,工业生产过程的CO2排放,在以前的研究中仅仅计算了水泥一项,本研究中我们增加了石灰、钢铁、电解铝三项,力求使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结果表明,1990年和1994年中国CO2矿物燃料燃烧和工业过程总排放分别为2218.9×106t(合605.1×106t碳)和2787.8×106t(合760.3×106t碳),分别占当年全球CO2总排放的10.2%和12.7%.能源和工业生产活动的CO2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矿物燃料燃烧是中国CO2的最大排放源,占总排放的90%以上.对CO2排放源的不确定性分析表明,中国CO2排放存在大于10%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706.
珠江流域上下游之间经济不均衡发展状况严重,“逆地理梯度发展效应”明显。其主要原因是上游山区遭遇工业化迟滞与边缘化困境。因而加速那里的工业发展以摆脱“贫困恶性循环”,是实现全流域经济差异收敛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区域单元主体功能定位不同,上游山区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努力与水系上游限制工业排放的环保要求直接矛盾。为此,可建立一种兼顾发展与环保、效率与公平、能调动上下游双向积极性的制度安排——“珠江流域工业排放局域配额制”,通过排放配额在流域单元间的公平分配和交易,让那些为承担生态屏障义务而被迫放弃部分工业发展权的上游地区(排放配额卖方)得到相应补偿,也让那些分享生态服务并“超限”发展工业的区域(排放配额买方)支付相应代价。  相似文献   
707.
全球长期减排目标问题引发了各国对今后稀缺的大气温室气体容量资源如何进行公平分配的博弈,其中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均等的人均历史累积排放权分配理念。该理念由于人口动态变化的因素存在4种可能的操作性定义,运用数学表达式推算出4种潜在的排放权分配方案。对4种方案的简单模拟和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揭示了各方案的优劣和特点。  相似文献   
708.
四月 《地球》2010,(1):56-59
碳捕集成封存(Carba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709.
巴丹吉林最高沙山区CO2浓度与昼夜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沙漠区CO2浓度和对大气CO2的影响以及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在2009年5月对全球最高大的巴丹吉林诺尔图东大沙山等进行了17个钻孔CO2浓度的昼夜观测。结果表明,巴丹吉林大沙山不同观测点CO2浓度差异较大,各观测点CO2浓度变化在0.01%~0.075%之间;夜间沙层CO2浓度低,白天CO2浓度高;CO2浓度昼夜变化明显,从早7时到次日7时1~5m各深度CO2浓度均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规律;在24h内,沙层CO2浓度变化存在4个转折点,分别出现在凌晨5时、11时、18时和21时左右。在沙层水分一定的条件下,昼夜温度变化是造成沙层CO2浓度昼夜规律变化的主要原因,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含水量较高的沙层CO2浓度明显高于含水量较低的沙层;5m深度以上沙层CO2浓度均高于地表空气CO2浓度,表明极端干旱的高大沙山区是CO2的来源区,也指示环境恶劣的裸露高大沙山区微生物活动产生的沙层CO2浓度仍然超过了大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710.
广东珠江流域上下游之间经济不均衡发展状况严重,呈"逆地理梯度发展效应"。其主要原因是上游山区遭遇工业化迟滞与边缘化困境,因而通过加速工业发展来摆脱"贫困恶性循环"是实现全流域经济差异收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区域单元主体功能定位不同,上游山区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努力与水系上游限制工业排放的环保要求直接矛盾。为此,需要找到兼顾上游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障的两全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