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74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81.
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相对贡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过去几年,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大量的痕量气体的浓度增加对气候的联合效应可能赶上甚至超过浓度日益增加的二氧化碳的效应。这些痕量气体主要是甲烷、一氧化二氮和含氯氟烃类,在浓度上比二氧化碳低2~6个数量级,然而它们每个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能力比二氧化碳强得多。实际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痕量气体是1980—1990年辐射作用项增加43%的主要原因。需要一个比较各种“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相对贡献的指数,以便确定限制这种变暖的有效对策。在特殊时期内,对附加温室作用项贡献的估计完全没有考虑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驻留时间上的差异。这里,我们通过提出甲烷、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和含氯氟烃类相对于二氧化碳的全球变暖潜力指数,将目前的工作扩展到卤化碳的领域。例如,我们发现每摩尔甲烷的全球变暖潜力为二氧化碳的3.7倍。据此,与80年代辐射作用增加57%相对应,现在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的80%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的。  相似文献   
682.
Ⅰ.方法 实验用海水经砂滤。将性成熟的二龄亲蛏经过阴干和流水等刺激,在白天按全遮光和自然光照分为两组,观察亲贝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683.
反硝化过程是维系闭合氮循环所必需的氮素形态转化环节。土壤反硝化过程速率及产物比的直接测定是研究氮循环过程机理的基础,但却是一个难题。为解决此难题,德国卡尔斯鲁厄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近合作新建了一套通过氦环境培养-气体同步直接测定土壤反硝化气体--氮气(N2)、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碳(CO2)排放的系统和与之配套的三阶段培养方法。为检验该新建系统和配套方法测定土壤反硝化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盐碱地农田土壤(采自山西运城)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验室培养试验,在初始可溶性有机碳(DOC)供应比较充足约300 mgC kg–1干土(d.s.)的条件下,测试了不同初始土壤硝态氮含量水平(10、100 mgN kg–1d.s.左右,分别表示为10N和100N)的反硝化气体和CO2排放过程。结果显示:100N的反硝化速率(定义为N2、N2O 和NO 排放速率之和)显著高于10N 处理(统计检验显著水平p<0.01);两个处理的反硝化产物均以N2为主(质量比分别占77%和75%),产物的NO/N2O摩尔比分别为1.2和1.5,N2O/N2摩尔比均为0.19;土壤反硝化气体动态排放速率及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培养土壤中消失的硝态氮被回收81%~87%,培养前后的氮平衡率达92%~95%。因此,该新建方法测定土壤反硝化速率和产物比的结果具有很好的可靠性,为定量研究土壤反硝化过程提供了有效的直接测定手段。研究中检测到的土壤反硝化产物NO/N2O摩尔比大于1,不同于以往用液体培养基纯培养反硝化细菌得出的NO/N2O摩尔比远小于1的结论。这意味着,不能用NO/N2O摩尔比小于1与否来推断土壤排放的N2O和NO是主要来源于反硝化作用还是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684.
利用地面细颗粒物(PM2.5)浓度和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地基 AERONET观测资料、GFED生物质燃烧排放清单和大气化学—天气耦合模式WRF-Chem,模拟研究了华北地区2014年10月气象要素和大气污染物的时空演变,重点关注北京10月7~11日的一次重霾事件及其天气形势、边界层气象特征、输送路径、PM2.5及其化学成分浓度变化等特征,以及秸秆燃烧对华北和北京地区细颗粒物浓度和地面短波辐射的影响。与观测资料的对比结果显示,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北京地区地面气象要素和PM2.5质量浓度,考虑秸秆燃烧排放源可以明显改进北京PM2.5浓度模拟的准确性,但在重度污染情况下,模式总体上低估气溶胶光学厚度和高估地面短波辐射。10月7~11日北京地区重霾事件主要是不利气象条件下人为污染物累积和区域输送造成,也受到华北地区南部秸秆燃烧的影响。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大面积秸秆燃烧释放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在南风的作用下输送至北京,秸秆燃烧对北京地区地面PM2.5、有机碳(OC)、硝酸盐、铵盐、硫酸盐和黑碳(BC)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4.6%、36.8%、23.2%、22.6%、7.1%和19.8%,秸秆燃烧产生的气溶胶可以导致北京地面平均短波辐射最大减小超过20 W m-2,约占总气溶胶导致地表短波辐射变化的24%。  相似文献   
685.
草地异戊二烯排放通量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白建辉  Brad Baker 《大气科学》2004,28(5):783-794
2002年夏季对中国内蒙古草原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通量进行的首次测量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异戊二烯的排放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采样箱对太阳辐射有非常明显的衰减作用,其衰减率为17%~35%.为准确估算异戊二烯的排放通量,建立其排放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可见光辐射传输与守恒的观点,在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异戊二烯排放通量的经验模式.结果表明,对日变化、季节变化和日总量的模拟值与测量值比较一致.在使用箱方法时,应该考虑箱内外辐射、温湿度、水汽含量之差引起的排放通量的差别,特别是箱内外辐射之差所引起排放通量的差别.同时也说明,可见光辐射是影响异戊二烯排放的最主要因子.利用异戊二烯排放通量的日总量与11:00通量之比和可见光辐射日总量与11:00时累计值之比的定量关系,可以由某日11:00的排放通量来推算该日的日总量,其平均相对偏差小于14%.  相似文献   
686.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几个主要温室气体研究项目中关于二氧化碳(CO2)排放源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结合最新资料,对1990年的中国CO2排放源进行了收集和完善,对1994年中国CO2排放源重新做了计算.其中,工业生产过程的CO2排放,在以前的研究中仅仅计算了水泥一项,本研究中我们增加了石灰、钢铁、电解铝三项,力求使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结果表明,1990年和1994年中国CO2矿物燃料燃烧和工业过程总排放分别为2218.9×106t(合605.1×106t碳)和2787.8×106t(合760.3×106t碳),分别占当年全球CO2总排放的10.2%和12.7%.能源和工业生产活动的CO2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矿物燃料燃烧是中国CO2的最大排放源,占总排放的90%以上.对CO2排放源的不确定性分析表明,中国CO2排放存在大于10%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687.
中国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评述了中国全国及区域水平交通领域CO2排放研究的不足和困难,提出了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燃油消费量的估算方法、参数及区域分配方法,并根据文献研究和公开资料进行校对,采用中国交通领域CO2排放因子,计算中国2007年全国和各省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的CO2排放。中国2007年交通领域CO2排放量为4.36亿t,占2007年全国能源利用CO2排放的7%,低于2007年全球交通部门23%的排放比例。中国道路运输CO2排放占交通领域绝对主体,为86.32%。  相似文献   
688.
珠江流域上下游之间经济不均衡发展状况严重,“逆地理梯度发展效应”明显。其主要原因是上游山区遭遇工业化迟滞与边缘化困境。因而加速那里的工业发展以摆脱“贫困恶性循环”,是实现全流域经济差异收敛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区域单元主体功能定位不同,上游山区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努力与水系上游限制工业排放的环保要求直接矛盾。为此,可建立一种兼顾发展与环保、效率与公平、能调动上下游双向积极性的制度安排——“珠江流域工业排放局域配额制”,通过排放配额在流域单元间的公平分配和交易,让那些为承担生态屏障义务而被迫放弃部分工业发展权的上游地区(排放配额卖方)得到相应补偿,也让那些分享生态服务并“超限”发展工业的区域(排放配额买方)支付相应代价。  相似文献   
689.
谭忠盛  李健  卓越  张鹏 《岩土力学》2012,33(7):1927-1932
采用无纺布作为防水层中的垫层,是国内外隧道工程中结构外层防水常用的措施,但对于无纺布如何改善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力分布及结构应力分布却一直缺乏相应研究。依托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对不同防排水方式(即全封堵、堵排结合及排放方式)的隧道衬砌无纺布作用进行研究,采用相似模型试验方法,模型试验的比例尺为1:38.88,试验台架可同时施加土压力和水压力。通过模型试验得出结论:无论在全封堵条件还是限排条件下,无纺布均起到很好的集水、附水的作用,加强了水在衬砌四周的流动性、相互补给性,使衬砌周围的水压分布更为均匀,并且改善了衬砌结构周边的应力环境。  相似文献   
690.
渤海海洋污染与赤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是一个为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三省一市所环抱的半封闭内海,总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渤海以其有限的海洋环境资源,为沿海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09,6,主要海洋产业产值1997年为1007亿元,然而其本身的环境却遭到了损害。在渤海沿岸有217个排污口昼夜向渤海排放污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