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8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966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701篇
地质学   2318篇
海洋学   319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0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赵燕强 《地图》2004,(2):47-47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可是当这位意大利人的船只靠近美洲大陆时岸上已经有人向他招手了毫无疑问印第安人才是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居民。在印第安人的信仰中土地是神圣的属于所有形式的生命.太家共有  相似文献   
992.
以1975年以来中国大陆6.0级以上地震震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的扫描时段和扫描半径等条件的约束下,选择了10种物理意义明确、独立性较强的测震学指标,对大陆西南、华北、西北3个研究区进行了强震前震源区附近地震学参数中期震兆标志研究,结果发现,西南研究区15个震例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8,华北研究区10个震例的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7,西北研究区18个震例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7。提取了中国大陆强震测震学指标分区预测标志,西南研究区为0.8,华北研究区为0.7,西北研究区为0.7。  相似文献   
993.
中天山东段前寒武纪变质地块中广泛发育花岗质片麻岩(包括石英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和花岗质片麻岩), 与星星峡群、卡瓦布拉克群副变质表壳岩系为侵入接触. 尾亚变质地块花岗闪长质片麻岩(IW11-1)中自形柱状锆石U-Pb同位素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1218±17 Ma, 下交点年龄为426±26 Ma. 花岗质片麻岩的远围岩-副变质岩石(W05-9)柱状锆石U-Pb同位素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1216±74 Ma, 下交点年龄为290±15 Ma. 库米什-干沟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全岩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1142±120 Ma, εNd(t) = −4.3. 这些年代学数据表明, 中天山东段各变质地块主要形成于1140 ~ 1220 Ma, 并伴有近同期的变质作用. 中天山东段这些花岗质片麻岩的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和εNd(t)值表明它们形成于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不同比例的混合, 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尾亚-星星峡、帕尔冈塔格和库米什-干沟变质地块的地质年代学、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似性表明它们曾经是一个统一的更大变质地块, 其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作用密切相关, 被后期地质作用所分离.  相似文献   
994.
赋存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熊耳群陆相火山岩中的上宫金矿,是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其成矿物质长期被认为来自结晶基底太华超群(所谓原生矿源层)、盖层熊耳群(所谓衍生矿源层)或燕山期花岗岩,或者下伏地壳或地幔。但是,这些观点与放射成因同位素研究结果相矛盾,因此可以认为成矿物质侧向来源于熊耳地体以南的管道口群栾川群沉积地层,后者沿马超营断裂向北陆内俯冲到熊耳地体之下,通过变质脱水导致上宫金矿成矿流体系统的发育和矿床形成。此外,成矿早阶段石英40Ar/39Ar年龄为222.8Ma±24.9Ma;成矿早、中、晚阶段矿物或岩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42Ma±10Ma,165Ma±7Ma和113Ma±6Ma,表明成矿发生在250Ma~100Ma之间,同步于华北与扬子板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秦岭-大别等中央造山系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构造中划分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构造带。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古生物和同位素定年以及变质变形、岩浆活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证明,勉略构造带先期原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除商丹缝合带以外的另一条于中-晚泥盆世扩张打开、晚二叠世开始俯冲、中-晚三叠世陆-陆碰撞造山的古板块缝合带,也是中国大陆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江苏东海大陆钻址区层析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鲁大别造山带是出露榴辉岩典型的超高压变质带,大陆科学钻选择东海县榴辉岩大片覆盖区作为址区,对揭示碰撞造山和后期变形及折返等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但该地区缺少深部地质资料和数据,层析成像作为深部速度扰动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作为这个地区的深部探测的先导工作。以钻址为中心布置了N340W和N70E的十字测线。层析反演结果第3层与重力异常变化一致,和Moho面变化有关,高速体和高重力都在中心出现,而郯庐断裂和嘉山-响水断裂均为高低速体变化的界线。NS剖面垂直于构造走向可分为三个部分,可能分别代表扬子板块、苏鲁地体和华北板块及它们之间界线的特征。南部断裂产状较陡,在其北侧隐约有不连续倾斜的高速体,北部断裂的产状比较一致的北倾,受郯庐断裂控制明显。200km深度以上的高速体与低速体发生突变的地带,分别处于30km、80km、130km的深度上,相当于Moho面、岩石圈、软流圈的大致深度。这种格局反映了苏鲁地区在断裂控制下岩石圈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能反映非平稳信号时频域特征的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百年来中国大陆西部及邻近大三角地区的地震资料,得到了地震活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特征。百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主要周期分别为42年、22年、7年和14年,而且其强度随时间在变化,由此我们认为对于地震活跃或平静期的讨论只有建立在具体的时间尺度上才有意义。同时利用各种尺度的小波系数和地震活动主周期对未来地震趋势进行的分析表明,未来几年该区地震活动仍相对较为活跃。  相似文献   
998.
在藏北尼玛县西边阿索一带首次发现最宽约14km的阿索构造混杂岩带。该带西宽东窄,呈喇叭状,由复理石岩片、深海硅质岩、泥质岩岩片、蛇纹质岩片、火山岛弧岩片、碳酸盐岩岩片、大陆碎片岩片等组成。其中以复理石岩片为基质包含其它外来构造岩片。阿索构造混杂岩带所包含的蛇绿岩主要岩性单位有:蛇纹岩、辉石岩、英云闪长岩、似层状花斑岩和辉长岩、粒玄岩、辉长辉绿岩、枕状玄武岩、角斑岩、硅质岩、含铁锰粉砂岩、薄层灰岩、浊积岩等,属弧后盆地扩张一消减产物。根据硅质岩中放射虫、复理石岩片中孢粉时代及构造片岩中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该弧后盆地扩张于晚侏罗世、闭合于早白垩世早期。空间上将狮泉河、永珠湖一纳木湖蛇绿岩带相连。  相似文献   
999.
IGCP440"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与裂解"项目2003年度工作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最新的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和航空地球物理资料,对全球各地原属于罗迪尼亚大陆组成单元的构造环境、地质事件特征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新见解和成因模式.认为东欧克拉通在1.7~0.9Ga有复杂的演化历史一个新的劳仑古陆和西伯利亚的重建发生在1 050~1 000Ma;中、新元古代南美洲造山拼贴的岩石构造历程构成南美陆台的西部边界非洲克拉通是古元古代/太古宙陆块汇聚收敛的结果;东南极的一部分在中元古时期附属于非洲南部;印度西北的新元古代长英质岩浆事件构成了罗迪尼亚大陆的西部边缘;前格林威尔时期的劳仑古陆已被确定为古元古代末期的一个主要大陆;在罗迪尼亚大陆中,华南可能位于劳仑古陆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之间;塔里木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相连接或邻近.据此检验了关于Pisarevsky提出的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新模式.新模式提出初始裂解是沿着劳仑古陆的西部边缘,与大西洋北部相类似.同时认为一些大陆(印度、刚果/圣·弗朗西斯科)可能不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00.
《地图》2005,(5):6-7
经历了20年的等待,总投资约32亿元人民币的厦门东部通道,也是中国大陆的第一条海底隧道——翔安隧道于今年5月开建,工程计划于2009年建成通车。翔安隧道不仅是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也是第一条由国内专家自行设计的海底隧道。而且也是厦门市基础建设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