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6篇 |
免费 | 533篇 |
国内免费 | 6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8篇 |
大气科学 | 377篇 |
地球物理 | 482篇 |
地质学 | 966篇 |
海洋学 | 416篇 |
天文学 | 35篇 |
综合类 | 100篇 |
自然地理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00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137篇 |
2013年 | 118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34篇 |
2010年 | 117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194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62.
63.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直肠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直肠内脱垂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行PPH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参数和主要症状积分。结果: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60/60);治疗后2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治疗前减少,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增加,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3、6个月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仅治疗后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能明显减轻直肠内脱垂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巩固术后远期疗效,效果优于单用PPH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4.
利用2002—2015年ARGO网格化的温度、盐度数据, 结合卫星资料揭示了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障碍层厚度的季节内和准半年变化特征, 探讨了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 障碍层厚度变化的两个高值区域出现在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北部。在赤道区域, 障碍层同时受到等温层和混合层变化的影响, 5—7月和11—1月受西风驱动, Wyrtki急流携带阿拉伯海的高盐水与表层的淡水形成盐度层结, 同时西风驱动的下沉Kelvin波加深了等温层, 混合层与等温层分离, 障碍层形成。在湾内, 充沛的降雨和径流带来的大量淡水产生很强的盐度层结, 混合层全年都非常浅, 障碍层季节内变化和准半年变化主要受等温层深度变化的影响。上述两个区域障碍层变化存在关联, 季节内和准半年周期的赤道纬向风驱动的波动过程是它们存在联系的根本原因。赤道东印度洋地区的西风(东风)强迫出向东传的下沉(上升)的Kelvin波, 在苏门答腊岛西岸转变为沿岸Kelvin波向北传到孟加拉湾的东边界和北边界, 并且在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顶部(95°E, 16°N)激发出向西的Rossby波, 造成湾内等温层深度的正(负)异常, 波动传播的速度决定了湾内的变化过程滞后于赤道区域1~2个月。 相似文献
65.
中国降水季节内振荡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对全国730个站点自1951~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进行气候平均分析,研究全国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主要以季节变化为主,而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主要以季节内振荡为主.气候平均下降水的准双周振荡和Madden and Julian Oscillation(简称MJO)的振幅都在4月份开始加强,在11月份开始减弱,而MJO全年表现都很显著,准双周振荡主要在夏季显著;MJO主要分布在36°N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准双周振荡主要分布在115°E以西的内陆. 相似文献
66.
The evolution of energy, energy flux and modal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l tides(ITs)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is examined using the measurements at two moorings along a cross-slope section from the deep continental slope to the shallow continental shelf. The energy of both diurnal and semidiurnal ITs clearly shows a~14-day spring-neap cycle, but their phases lag that of barotropic tides, indicating that ITs are not generated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Observations of internal tidal energy flux suggest that they may be generated at the Luzon Strait and propagate west-northwest to the continental slope in the northwestern SCS. Because the continental slope is critical-supercritical with respect to diurnal ITs, about 4.6 kJ/m~2 of the incident energy and 8.7 kW/m of energy flux of diurnal ITs are reduced from the continental slope to the continental shelf. In contrast, the semidiurnal internal tides enter the shelf because of the sub-critical topography with respect to semidiurnal ITs.From the continental slope to the shelf,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diurnal ITs shows significant variation, with dominant Mode 1 on the deep slope and dominant higher modes on the shelf. On the contrary,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semidiurnal ITs is stable, with dominant Mode 1. 相似文献
67.
68.
2011年对珠江口外内陆架海域22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Cr、Ni、Cu、Pb、Zn、Cd和As含量、形态特征、来源控制因素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采用了BCR提取法分析各种重金属赋存形态,并依据各种重金属的形态特征与沉积物基质属性进行了相关因子分析,了解其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珠江口外内陆架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为由陆向海的方向,随着水深增大而逐渐降低。重金属赋存形态中Cr、Ni、Cu、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Cd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Zn主要存在于残渣态与可还原态。各重金属非残渣态比重Cd最高,Cr最低,表明Cd的迁移性最强。各元素非残渣态在平面上的分布与总量分布模式相关性较好,因此,珠江口外内陆架海域通过总量来确定区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重金属元素与黏土含量、可还原态Fe、Mn含量普遍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珠江口外内陆架的重金属来源比较复杂,主要来源于附近大陆的物质输入。运用酸提取态百分含量风险评估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发现研究区各元素综合风险评价除Cd为高风险外,Cr元素综合风险评价为无风险;其余为中一低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钢质浮顶油罐雷电防护技术和施工工艺的研究,分析了钢质大型浮顶油罐的防雷技术措施;针对相关国家规范只有条文规定而无相应施工图集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防雷施工工艺图,以供油库防雷设计和施工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0.
西沙群岛潮、余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62、1974、1976、1991、2002年西沙群岛海域实测海流资料分析得出:西沙群岛潮汐特征系数为3.40,是不正规日潮;潮流特征比较复杂,少数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型,多数为不规则日潮流型;半日周期的内潮在永兴岛西部特别显著,最大流速可达1.5m/s,对珊瑚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西沙群岛余流,春季4~5月总体方向是东北,最大余流速度66cm/s,出现在中建岛西部;夏初余流方向偏北,速度明显降低,中建岛表、底层流速都不超过50cm/s。结合18a卫星高度计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春季和夏季西沙群岛海域处于反气旋式环流的北部,中建岛处于反气旋式环流的西缘,水平压强梯度大,加之地形影响,因此流速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