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8篇
  免费   963篇
  国内免费   538篇
测绘学   613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681篇
地质学   1195篇
海洋学   234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地震序列类型的岩石破裂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花岗岩和砂岩拼合的岩样,做单面直接剪切破坏实验,并以微破裂信息存储分析系统连续采集信号。通过波形图研究发现,诸如“前破-主破-余破型”、“主破-余破型”、“群破型”、“双破或多破型”、“孤立型破裂”等都有波形记录,而大破裂前的“平静”、“密集”、“低频扰动”及“慢破裂”现象也有波形显示。这些结果与天然地震很相似。几乎所有天然地震的类型和震兆异常都能在声发射破裂实验中得到发现和验证。实验还显示,在低应力阶段破裂类型较单一,但随着应力升高和逼近主(大)破裂,破裂类型越来越多,而且低频成分变多的破裂增多,慢破裂也增多。  相似文献   
992.
藏北双湖地区上三叠统肖茶卡群的重新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双湖地区肖茶卡一带上三叠统肖茶卡群中发现2套砾岩,根据岩石组合、生物化石和界面特征,以2套砾岩为标志层。将原肖茶卡群分解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至上分别为肖切堡组、角木茶卡组和日干配错组。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层序地层方面阐述了3个组级地层单位的特征和划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在海洋三维地震作业中,潮汐运动对地震作业影响很大,有时甚至因为潮汐对地震电缆的侧向影响需要中断作业。本文根据作业工区附近港口的潮汐数据计算推断出作业区潮汐的运行规律,遵循其规律避开潮汐的高潮期进行地震作业,以取得更好的地震采集资料和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994.
《地理教学》2006,(3):43-44
通过外部资本、技术优化内部资源配置,通过内部经济整合深化区内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内源和外源力量的交互作用和推动,使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势日趋强劲,近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长三角城市群不仅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而且在参与全球化竞争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5.
指出逆冲地震的触发、抑制和丛集的主要特性可以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来解释。解释中我们采用了一套代表模型及详细实例。虽然地表破裂的逆冲断层使得大部分周围地壳的应力降低,但逆冲盲断层的滑动却使得某些附近区域,特别是震源断层上方的应力增加。这样逆冲盲断层可以触发浅部次生断层的滑动,并产生广泛分布的余震。短逆冲破裂对于触发大小相差不多的邻近逆冲断层特别有效。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加利福尼亚中部连续的逆冲序列中,1983年Mw6.7级科林加地震使得1983年Mw6.0级努涅斯地震和1985年Mw6.0级凯特尔曼山地震破裂与库仑破裂应力分别接近了10bar和1bar。理想化的应力变化计算与伴随大逆冲事件的地震活动性分布一致,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俯冲带破裂的计算结果促使了俯冲前缘隆起发生正断层事件,并有利于地震破裂带周围及其下倾延伸区发生逆断层事件。这些特性在1957年Mw9.1级阿留申地震和其他大逆冲地震是明显的。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能得到详细滑动模型的1960年Mw9.5和1995年Mw8.1级智利地震引起的破裂面上的应力变化。计算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为2-20bar,与余震地点和震后滑动密切相对应,而应力降低10bar的地区余震缺失。我们也提出主走滑系统的滑动调制了附近逆冲和走滑断层的应力。我们计算得到圣安德烈斯断层上1857年Mw7.9级蒂洪堡地震以及后续震间滑动使得科林加断层接近破裂约1bar,但抑制了全部海岸山岭的逆冲断层。1857年的地震也促使于1952年发生Mw7.3级科恩县地震的怀特沃尔夫逆冲断层接近破裂约10bar,但抑制了自1857年以来从来没有破裂的左旋加洛克断层上的滑动。于是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应力转移在很宽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逆冲断层的地震活动性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6.
C.  D.  de  Groot  Hedlin  何萍 《世界地震译丛》2006,(5):20-26
位于印度洋由5个小声纳台阵构成的台网无先例地记录到了与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特大逆断层地震相关的声纳信号,这些声纳台阵距离震中约2800~7000km。每个台阵都记录到由这次地震产生的声波(也称为T波)。通过在T波尾波持续时间内用短时间窗分析后表明,作为时间函数的源方位角接收器变化缓慢。这一分析也表明了视T波波源并不是静止的。视T波波源以2km/s的平均速度沿着巽他海沟向北移动,与这次地震的破裂轨迹很相似。声纳数据说明了地震破裂过程明显地分为2个阶段,刚开始是以大约2.4km/s沿着巽他海沟朝西北方向破裂。到了距离震中600km附近破裂速度下降至大约1.5km/s,但仍朝着西北继续扩展。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1976年中国唐山Ms7.8级地震两个主震事件和两个最大余震之间的静态应力相互作用。断层参数取自前人大地测量和远震波形反演结果。对于序列中的每个事件,我们计算了前面所有事件产生的包括孔隙压力变化的库仑破裂应力(CFS)变化。我们发现,在所有情况下,对于最优的力学参数得到的增加的库仑应力变化几乎涵盖了有关的整个断层。我们认为,应力相互作用在确定主震以外地区中何处可能发生大余震是很重要的。快速确定主震位置和机制,并结合对附近主要断层的认识,对后续事件的危险性评估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998.
井地电法的准解析近似三维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复杂地电模型上的井地电法三维反演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在准解析近似和重加权正则化的共轭梯度法的基础上,用visualFortran6.5开发了井地电法三维准解析近似反演程序。反演过程中的正演和Frechet导数矩阵计算都应用准解析近似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通过理论模型的合成数据反演试算,说明基于准解析近似法和加权正则化的共轭梯度法的井地电法三维反演程序有着计算速度快,反演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9.
以Qu ick B ird全色和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波段组合、HIS变换融合使处理后图像达到分辨率高而且接近真彩色,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利用野外采集的6个高精度的GPS地面控制点对影像进行二次多项式几何精校正;利用校正后的影像对东大滩地表破裂带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野外考察条件极其艰苦的东大滩,通过0.61 m分辨率的Qu ick B ird影像可以较形象、直观、真实地反映东大滩破裂带的几何特征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鲜水河断裂带是四川西部一条晚第四纪强烈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带,历史上发生多次强震. 它与西北侧的甘孜—玉树断裂带一起,构成青藏高原东部的侧向滑移构造系统中的川滇活动地块的北边界——羌塘地块的东北边界.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可以分成4个段落,每一段落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破裂单元而发生地震破裂,亦有可能发生不同尺度的多段联合瞧裂. 对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不同尺度破裂的震级及复发间隔进行研究. 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测量及地震等方面的资料,结合我国强震复发的特点,分析了拉分盆地内部的滑动速率分布,以确定各段落的等效长度和倾向宽度,从而建立适合我国大陆走滑断裂的面波震级与断裂发震面积的关系式;进而运用地震矩方法,考虑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了该段的矩平衡断裂破裂模型;最后,给出了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各破裂源特征化地震的复发间隔、震级大小和不确定性,以及他与中小地震的联合震级分布. 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较易发生单段破裂,复发间隔在100~150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