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9):F0003-F0003
实行开放式的办所策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广泛吸纳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瞄准世界前沿领域,不断拓宽研究领域,提升科技竞争力。干旱所设立了“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面向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开放。以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为合作平台,初步实现了产学研的结合,实现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参加各类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所开展学术交流和访问,与澳大利亚气象局等国外机构签署了国际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92.
介绍了兰州大尖山核试验监测地震台阵的勘址工作,包括本地区的地质背景、气象条件以及中心建筑(CRF)和各子台建筑的的工程地质情况。该台阵投入观测后表明:台阵所在地区的气象、地质条件等观测环境完全满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国际监测系统(CTBTO/MS)勘选台阵的要求。兰州大尖山地震台阵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甘肃省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微震活动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3.
利用兰州临时微震台网的数字记录对2006年4月19日兰州Ms2.5地震进行了定位和震源机制反演,用P波初动和矩张量反演方法得出的震源机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该地区的地震分布对可能的发震断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
处于季风三角区顶点部位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的兰州-临夏地区高分辨率(23.6~88a/cm)黄土、古土壤记录揭示出在曾认为是温暖湿润的末次间冰期,无论是夏季风还是冬季风均表现出千年尺度上的急剧快速变化。变化幅度常达末次间冰期冷暖期气候变幅的1/3~1/2,变化形式多半为夏季风的突发性暴发与冬季风的逐渐增强相结合。即在夏季风盛行期有猛烈的持续降温;在冬季风盛行期也有强烈的增温。在末次间冰期最盛期(氧同位素5e亚阶段)它表现为夏季风的三次突然暴发和两次明显的冬季风增强,与最近格陵兰冰芯GRIP所揭示的末次间冰期气候不稳定性事实吻合。这说明突发性和不稳定性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可能在北半球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95.
兰州九洲台黄土沉积年代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陈发虎  张宇田 《沉积学报》1989,7(3):105-111
据上、下粉砂层在剖面上出现的位置、黄土-古土壤地层层序、14C、热释光(TL)和裂变径迹年龄以及古地磁测量结果,兰州九洲台黄土仅仅是距今140-150万年以来才沉积而成的,因而距今220-240万年以来形成的结论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96.
兰州观象台     
1 兰州观象台概况 兰州观象台的前称是兰州地震台,始建于1953年。当时位于兰州市翠英门兰州大学内(现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装有小51型地震计,1954年1月22日正式记录。为了迎接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我国在兰州市刘家坪建成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观象台,是我国综合性地球物理观象台之一。台址由中国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和前苏联著名地震学家果尔什科夫和基尔诺斯选定。地处我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南北地震带中部、兰州东盆地盐场堡以北、白塔山以东、黄河北岸Ⅲ级阶地的后缘,距黄河最近约1.5 km,距城区5 km,海拔1 5…  相似文献   
97.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 ,大致由 4条次级断裂段组成 .沿断裂带发现了多期古地震事件 ,其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其中东段的马衔山段可以确定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5850± 50 0aB .P .,2 0 60± 42 0aB .P .,复发间隔约 380 0a ;震级 7~ 7.5级左右 .中段的七道梁段发现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1 682 0± 80aB .P .,1 0 80 0± 1 40aB .P ..西段的雾宿山咸水沟段可以确定一次古地震事件 ,其年代为 1 2 45± 560aB .P .,结合史料考证结果 ,认为就是 1 1 2 5年兰州 7级地震 .从古地震活动年代及复发间隔分析 ,马衔山北缘断裂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段应为东段的马衔山段和西段的雾宿山咸水沟段 .  相似文献   
9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从兰州九洲台全新世古土壤(S0 )、马兰黄土(L1)和离石黄土顶部的S1等黄土-古土壤系列中检测出种类众多的异地源和原地源分子化石, 这两类分子化石的共存与黄土的风成成因有关, 而只有其中的原地分子才对研究区古植被的恢复有意义. 在引进了一种评估异地源贡献的方法以后, 计算出来的原地源正构烷烃分布反映了研究区从末次间冰期以来发育了草原植被的景观, 其中全新世最暖期可能还有一定的木本植物, 末次冰期可能出现荒漠(草原)植被. 这些研究结果与新近报道的植物硅酸体资料吻合, 为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塬面上有关古植被景观的争议提供了新的分子化石方面的证据. 黄土地层的工作也揭示了在分子地层学的工作中, 要考虑异源分子化石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
兰州台阵勘址测点对相干函数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引言兰州台阵是根据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而建立的国际监测系统(IMS)中规定的基本台阵之一(郑重,徐智强,2000)。1999年8月2日至25日,中国地震局投入了FBS-3A宽频带地震仪、JCV-100型短周期地震仪,以同心圆和直线分布方式(图1)在兰州大尖山台阵阵址进行了为期18天的野外观测,记录了约3GB的波形数据。  相似文献   
100.
《甘肃地质》2008,(4):97-97
1、6月27日,学会科普委员会在兰州召开工作会议。与会委员参观了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仿真煤矿、岩矿标本陈列室,讨论制定了本届科普委员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