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6篇 |
免费 | 157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27篇 |
大气科学 | 19篇 |
地球物理 | 98篇 |
地质学 | 159篇 |
海洋学 | 67篇 |
天文学 | 80篇 |
综合类 | 158篇 |
自然地理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53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王强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3,(2):219-221+224
针对交通BIM应用场景中常遇到的BIM工程模型与倾斜摄影实景模型位置匹配不精准问题,深入分析路桥隧BIM模型和实景模型创建时所依据的地理信息资料情况,本文通过构建图形图像数据集改变传统像控点获取方式和实景建模流程,提出基于已有资料创建实景模型的方法,并在重庆市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BIM技术应用项目中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快速性,能够满足BIM模型和实景模型结合的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2.
163.
164.
为向城墙申遗、城墙保护和城墙博物馆展陈工作提供真实依据和基础资料,需利用数字化手段科学、全面地考察和记录南京明城墙遗产信息。针对南京明城墙的分布特点及保护区规定,利用倾斜摄影构建城墙及周边环境的三维模型。总结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方法的技术优势和生产流程,并以南部约6.1 km的城墙为研究对象,使用DM-X402H倾斜摄影无人机平台搭载倾斜航摄仪、地面控制系统、GPS导航控制系统完成外业数据采集,利用PhotoMesh软件构建三维实景模型。最后,利用City Maker三维引擎和NET开发环境完成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展示。该方法真实、快速、精确再现城墙及周边环境,使建立时空数据库、实现动态监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5.
传统二维地质填图生成的地形地质图是地形曲面上对三维地质模型的降维表达,是三维地质模型在地表窗口的三维展现。本文以高分辨率倾斜模型数据(.OSGB格式文件)为源数据,研究三维地质填图的地层界线采集与数据组织方法。研究了以人工干预的方式半自动追踪地层界线的方法,既减少了操作员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避免了全自动识别精度低、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度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6.
气象灾害防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进一步支撑灾害防治统筹管理能力、加强区域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提高精细化防灾减灾的效力,本文以重庆市铜梁区为研究范围,集成气象、水利、交通、应急管理、规划和自然资源等多元异构数据,通过倾斜摄影测量、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构建虚拟全景与实景三维监管平台,实现从现场到终端的实景展示、实时指挥、智能预警和动态响应,进一步深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应用效力。 相似文献
167.
168.
裂缝一直是隧道病害的重点检测对象,但传统人工巡检仅能通过肉眼发现后记录,人工识别精准度与效率完全取决于个人经验判断,无信息化手段辅助,作业效率识别精度亟待提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借助高清工业相机成像分辨率高、采集速度快等特点,将高清工业相机部署于轨道车上获取隧道表面裂缝病害信息,大幅提高了隧道裂缝识别效率,将识别精度提... 相似文献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