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3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822篇
测绘学   395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683篇
地质学   1996篇
海洋学   281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壳幔热流配分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深部热量来源与最基础的地热背景,为区域地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约束条件.本文依托CRUST1.0模型与地质资料,将中国陆区在平面上划分为19个构造区,在垂向上将这些区域从第四系沉积物至上地幔的地层划分为8个圈层,确定了这些圈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测放射性生热率数据664组,收集地壳放射性生热率及U、Th、K元素含量数据约1000组,系统地完成了上述区域各圈层的放射性生热率填图,统计得出我国陆区上、中、下地壳生热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31 μW·m-3、0.57 μW·m-3与0.22 μW·m-3.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全国大地热流测量数据(1503组)完成了我国陆区地壳-地幔热流分布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陆区qc/qm>1的面积占80.1%、qc/qm>1.2的面积占65.8%.除我国东部、中部的一些盆地之外,在我国陆区大部分地区,地壳均为大地热流的最主要热源.地壳各圈层中,基底层至中地壳为地壳的主要的产热区域,贡献了平均约50%的大地热流值.本文以面积加权计算得我国陆区地壳热流平均值为39.1 mW·m-2,其中青藏高原最高、东南沿海次之,两者分别得益于较大的地壳厚度与较高的基岩地层生热率.我国陆区地幔热流平均值为29.7 mW·m-2,与全球地幔热流平均值接近,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环鄂尔多斯地区、藏滇地热带分布区较高.地壳热流、地幔热流的高值区与我国的主要地热资源分布区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2.
2012年6月采集了杭州市西溪I期、II期、III期及和睦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研究沉积物中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溪湿地I期、II期、III期及和睦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层理明显,沉积特征变化不大,剖面各层容重随沉积物深度增加均呈"S"型增长趋势;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和密度均以010 cm层最高,全氮含量均以010 cm层最高,全氮含量均以05 cm层较高;有机碳储量大小顺序为西溪湿地III期>和睦湿地>西溪湿地I期>西溪湿地II期;总氮储量大小顺序为和睦湿地>西溪湿地III期>西溪湿地II期>西溪湿地I期。相关分析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两者均与沉积物深度或容重呈指数式负相关关系。人为扰动明显降低了西溪湿地I、II期沉积物中的碳、氮含量及储存。  相似文献   
993.
994.
本文转载自“壳幔体系组成、物质交换及动力学开放实验室”于1995年3月出版的《简报》第一篇,该文从1.实验室的组成与规模;2.工作概况;3.研究方向及近期研究内容;4.研究成果;5.展望,系统地介绍了该开放研究实验室。《简报》并全文刊载了该开放研究室的近期六篇研究成果,有:张本仁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填图与化学地球动力学在东秦岭造山带研究中的应用”,游振东的“大别杂岩后造山抬升的岩石学证据”,张宏飞等  相似文献   
995.
996.
洋岛文式岩(OIB)和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组成能够用来了解地球的内部演化。亏损强不相容元素的M0RB被认为起源于上地幔。而一些来自地做柱的0IB被认为起源于下地慢,这为我宿了解地球长期的地球化学分异以及下地幔的组成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997.
变粘滞度地幔蠕动流的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首先讨论了计算中的有关问题,然后分析了用前篇文章(刘代志,1988)中导出的计算公式,对中国及邻区(东经70°-140°,北纬15°-55°)岩石圈底部切向应力场的计算结果,探讨了其地质应用,特别是在地震危险区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8.
Do mantle plumes exi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9.
滞弹地球自转速率的潮汐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耀仲 《天文学报》1994,35(4):406-414
本文根据勒夫数和负荷载夫数的数值扰动原理,利用handler摆动的理论周期作为滞弹吸收带模型参数估计的约束条件,讨论了地幔滞弹性对有效勒夫数k的直接影响,以及滞弹地球对平均海潮的响应所产生的间接扰动,分析了它们对带谐潮尺度因子k/C的影响,由此定义了一个具有动力学海潮、滞弹地幔和液核地球的世界时UT1潮汐变化序列,与天文新技术观测结果相比较表明,高频带谐潮变化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是一致的。频散效应对低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