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0篇 |
免费 | 551篇 |
国内免费 | 8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6篇 |
大气科学 | 70篇 |
地球物理 | 682篇 |
地质学 | 1992篇 |
海洋学 | 281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162篇 |
自然地理 | 1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53篇 |
2020年 | 121篇 |
2019年 | 131篇 |
2018年 | 80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158篇 |
2013年 | 124篇 |
2012年 | 121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128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86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青藏高原新生代火车头山碱性及钙碱性两套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讨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藏北羌塘火车头山新生代火山岩可区分为钙碱性及碱性两个不同的系列.钙碱性火山岩主要岩石组合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其SiO2介于49%~70%之间,Al2O3>10%,Na2O/K2O>1;其中玄武岩具平坦型稀土配分型式,LREE/HREE为1.3~1.8,(La/Yb)N为2.87~4.45,无明显铕异常,δEu为0.96~1.09;该套岩石的Mg#与SiO2相关关系以及La/Sm-La等亲岩浆元素与超亲岩浆元素协变关系表明,它们应为幔源岩浆经分离结晶演化的产物,其岩石组合类型以及低的Sm/Yb值(Sm/Yb=1.53~5.35)表明它们的原始岩浆应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局部熔融.本区碱性火山岩为一套典型的钾质岩石系列,主要岩石组合类型为碱玄岩-碱玄质响岩-响岩,其SiO2介于44%~59%之间,Al2O3>14%,Na2O/K2O介于0.47~1.51之间;岩石轻稀土强烈富集,LREE/HREE为13.20~15.76,(La/Yb)N=50.44~91.99;其岩石组合类型以及Mg^#与SiO2相关关系以及La/Sm-La协变关系同样表明它们为共源岩浆分离结晶演化的产物;然而,其较高的Sm/Yb值(Sm/Yb=2.63~13.98)表明它们并非地幔橄榄岩直接局部熔融的产物,岩石弱的负Eu异常(δEu=0.77~0.85)以及Th、U的强烈富集和Nb、Ta的相对亏损,又反映了原始岩浆中有显著的地壳物质的贡献;该套钾质碱性系列岩石在La/Co-Th/Co同分母协变图上呈直线型分布,而在La/Co-Sc/Th异分母协变图上呈显著的双曲线分布,从而表明其源区为二源混合型,是青藏高原特殊的壳幔混合层局部熔融的产物,这些特征是新生代青藏高原壳幔层圈物质交换的重要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32.
33.
运用Hicks-Moorsteen TFP指数法对中国公路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演化分析。结果发现:2009~2012年中国公路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增长,2013~2015年出现下降。2009年来技术进步推动了东部地区公路运输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运营效率提升则在推动中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中西部地区公路运输效率增长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在引领技术进步的同时,应注重公路运输效率的提升;中西部地区应注意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中西部公路运输应推出持续性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34.
35.
大地热流分析是研究大地构造地球动力学和地壳化学组成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全球范围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和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探讨地壳一地慢热流配分统计结果揭示,全球尺度显生亩地质构造区热流与岩石生热率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但两者在隐生宙地盾区却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从大地热流-岩石生热率关系在显生亩地区和在隐生宙地区的差异可以大致确定壳-幔热流成分的变化范围取地壳厚度为30-50km,根据前寒武地盾区热流与生热率之间的统计关系可以进一步推测地壳岩石中放射性生热元素的平均丰度范围分别为铀(0.5-1.6)×10-6,钍(1.8-6.1)×10-6,氧化钾0.6%-1.9%. 相似文献
36.
对太平洋海山Fe-Mn结壳最表层样品的稀有气体同位素丰度与组成测定发现, Fe-Mn结壳稀有气体存在如下特征: ① He, Ar同位素丰度与组成存在明显的分组现象, 分别命名为低3He/4He型和高3He/4He型; ②低3He/4He型样品4He丰度高(平均为191×10-9 cm3·STP·g-1), 4He, 20Ne和40Ar丰度变化范围大(分别为42.8×10-9~421×10-9, 5.40×10-9~141×10-9和773×10-9~ 10976×10-9 cm3·STP·g-1); 高3He/4He型样品4He丰度低(平均为11.7×10-9 cm3·STP·g-1), 4He, 20Ne和40Ar丰度变化范围小(分别为7.57×10-9~17.4×10-9, 10.4×10-9~25.5×10-9和5354×10-9~9050×10-9 cm3·STP·g-1); ③低3He/4He型样品3He/4He比值(R/RA=2.04~2.92)远低于MORB值(R/RA=8±1), 40Ar/36Ar比值(447~543)明显较大气值(295.5)高; 高3He/4He型样品3He/4He比值(R/RA=10.4~12.0)略高于MORB值(R/RA=8±1), 40Ar/36Ar比值(293~299)接近大气值; ④所有样品的Ne同位素组成(20Ne/22Ne和21Ne/22Ne比值分别为10.3~10.9和0.02774~0.03039)与38Ar/36Ar比值(0.1886~0.1963)变化都很小, 无明显分组, 且与大气相应值(38Ar/36Ar, 20Ne/22Ne, 21Ne/22Ne比值分别为0.187, 9.80和0.029)接近. 样品的稀有气体组成与区域不均一性表明, 稀有气体主要来自下地幔, 低3He/4He型与高3He/4He型样品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分别类似于HIMU型和EM型富集地幔特征. 具有HIMU型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征的低3He/4He型结壳产出于麦哲伦海山、马尔库斯-威克海岭、马绍尔海山链和中太平洋海山, 具有EM型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征的高3He/4He型结壳产出于莱恩群岛海山链, 可能暗示了麦哲伦海山、马尔库斯-威克海岭、马绍尔海山链和中太平洋海山起源于HIMU型下地幔源区, 莱恩群岛海山链起源于EM型下地幔源区, 这与海山基底玄武岩研究得到的结果相吻合. 源区性质的差异是Fe-Mn结壳稀有气体明显分组的根本原因, 地幔脱气作用使得样品的稀有气体核素丰度同步降低, 而源区放射性成因核素的积累对Fe-Mn结壳稀有气体核素丰度和同位素比值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37.
试论大火成岩省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组成大火成岩省的岩浆类型不同,大火成岩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基性火成岩为主的镁铁质大火成岩省(MLIPs),二是以酸性火成岩为主的长英质大火成岩省(SLIPs)。它们都是由于在异常高的地幔热流参与下导致地幔或地壳大规模熔融形成的。大火成岩省独特的巨量岩浆活动是引起多层次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
所。成矿物质的聚集导致成矿作用和矿床的形成是必然的,因此大火成岩省本身就是一个大成矿系统。在这个成矿系统中,由于物源、成分、温度、压力、流体和氧逸度等条件的差异性,形成不同种类的矿化和矿床,并构成一定的成矿系列。镁铁质大火成岩省中形成的矿床类型有岩浆硫化物型Cr-Cu-Ni-PGE矿床和Ti-Fe 氧化物型V-Ti-Fe
矿床,热液型的Cu-Pb-Zn-Au-Ag矿床,以及远程低温热液矿床等。长英质大火成岩省形成的矿床类型为岩浆和交代型、热液型Cu-Pb-Zn-Au-Ag,W-Sn,U-Th-REE矿床,以及Sb-As矿床等。加强对大火成岩省及其成矿机理的研究,有望形成新的成矿理论和加速超大型矿床的发现。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得益于同位素分析技术和质谱仪器性能的提高,使得铁(Fe)、镁(Mg)和钙(Ca)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的高精度测量成为可能,并很快在地球化学、天体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来自华北克拉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地幔捕虏体的Fe、Mg和Ca位素组成特征,揭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Fe、Mg和Ca同位素组成不均一性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华北大陆岩石圈地幔演化过程如部分熔融、橄榄岩-熔体反应过程、熔体的性质和来源等科学问题,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的演化过程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