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423篇
地质学   230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330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972.
强震前ELF/VLF磁场的扰动特征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记录的变化磁场数据统计研究了2005—2009年北半球7级以上强震前后空间磁场的扰动特征.在震中±10°范围内利用震前2个月至震后1个月的5年同期观测的ELF/VLF[370~897 Hz]频段磁场功率谱密度数据构建了背景场,定义了表征空间磁场在地震时段相对于背景场的扰动幅度指标.统计研究发现26个强震中42%的地震主要表现为震前磁场扰度幅度逐渐上升,超过3倍标准差,随后在扰度幅度下降过程中发震.35%强震在地震前10天内最大扰动幅度超过3倍标准差,在扰度幅度处于最高值期间发震,震后磁场扰动幅度逐渐回落.23%的强震在震前震后无明显规律.随机事件测试发现在空间天气平静且无强震条件下随机地点上空的磁场无明显的时空演化规律,且随机地点上空的空间磁场相对于背景场的平均扰度幅度很小,最大扰度幅度从未超过2倍标准差,并且没有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73.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巴颜喀拉块体东部2011—2014年3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情况,结合地壳应力资料,重点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岩石圈磁场变化与应力积累的关系。该区域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岩石圈磁场变化明显弱于周边区域,实测地壳应力结果反映汶川M_S8.0地震震后应力积累水平很高。压磁效应分析认为汶川M_S8.0地震后该区域高应力积累、低应变率的动力学背景是控制该区域岩石圈磁场弱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芦山M_S7.0地震及康定M_S6.3地震前震中区存在局部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的弱变化现象,尤其是2012—2013年水平矢量大小和方向均与周边区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两次地震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974.
多层电流片中撕裂模不稳定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二维磁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数值研究了三层电流片中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的特征及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复杂的非稳态磁场重联.在初期阶段,三个电流片中分别由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磁场重联,形成薄而长的磁岛.随着撕裂模不稳定性的非线性发展,每个磁岛的宽度都逐步增大,以至导致新的磁场重联发生.同时,三个电流片的强度都逐渐减弱,且原中心反向电流区最终消失.部分磁能不断地转化为等离子体的热能和动能,引起等离子体的加热和加速.多层电流片中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的自发重联,可能对太阳耀斑、日冕加热、太阳风与磁层耦合等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75.
详细分析了一次太阳低层大气磁场重联触发的喷流事件.这次喷流发生在2014年8月1日,爆发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活动区12127边缘的一个卫星黑子处.该喷流爆发包括日浪、紫外喷流、极紫外高温和低温喷流.大熊湖太阳天文台(Big Bear Solar Observatory,BBSO)的Goode Solar Telescope (GST)高分辨率氧化钛(TiO)谱线的光球观测显示,喷流爆发过程中,卫星黑子一直衰减.到喷流结束,卫星黑子面积共减少了80%.在此过程中,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 SDO)日球磁场成像仪(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 HMI)的视向磁场观测表明,该卫星黑子对应的负极磁场与相邻的正极磁场发生明显对消,产生喷流足部亮点.根据SDO卫星太阳大气成像仪(Atmospheric Imaging Assembly, AIA)的多波段观测,该足部亮点首先出现在紫外1600?波段.待紫外(1600?)喷流从紫外足部亮点顶部向上喷发,在极紫外波段也观测到相应的亮源.随着足点源亮度突然增强,有明显的极紫外低温喷流和日浪从足部亮点侧面喷发.从GST的高分辨率Hα图像上,可见日浪由许多精细纤维组成,这些纤维扎根在足点源的东南侧.根据从光球层过色球层再到日冕层的多波段高分辨率观测,色球中下层的磁场对消触发了这次喷流事件.向上喷发的物质流可以携带能量进入上层大气,并加热上层大气.研究结果表明,低层大气磁重联可能对解决日冕加热问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6.
龙门山中北段重磁场特征与深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977.
1900-2000年非偶极子磁场的全球变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第7代IGRF模型,计算并绘制了1900-2000年(时间间隔为5a)非偶极子磁场的全球分布,计算和分析了各个磁异常中心位置和强度的变化,东亚正磁异常、大洋洲负磁异常、南大西洋正磁异常、非洲负磁异常和北美洲正磁异常是分布范围广、异常强度大的5个磁异常。南大西洋正磁异常是强度最大的磁异常。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亚正磁异常的强度位居第2位,90年代以后,非洲负磁异常的强度(绝对值)超过东亚正磁异常,成为第2大磁异常。磁异常强度增长最快的是非洲负磁异常、南大西洋正磁异常和大洋洲负磁异常。南大西洋正磁异常和非洲负磁异常是磁异常中心位置变化最快的两个磁异常。  相似文献   
978.
李碧强  宋慕陶 《天文学报》1997,38(2):167-174,T001
太阳活动高产NOAA6891是一个岛型δ黑子,它有5条中性线,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其中第3条的横场比较弱,但是由于有剪切,所以有耀斑活动。而第2条中性线的横场较大,剪切得非常厉害。所以在这个区域产生了大量的耀斑,包括2个白光耀斑。所以要对磁场作三维分析,其中用磁场拓扑界硕来分析是一种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9.
通过对活动区NOAA6891中三个X线耀斑前后的向量磁场分析,研究耀斑发生条件与耀斑发生前后横向磁场和磁剪切变化的关系。我们发现与Hagyard的耀斑发生条件不同的是,强的横向磁场和磁剪切不是活动区中耀斑发生的充要条件。我们的结果表明,活动区NOAA6891 1991年30日的耀斑发生在横向磁场和磁剪切剧烈下降后。尽管10月27日的耀斑发生后横向磁场和磁剪切变化很大,但由于有新磁流浮现,造成磁中性  相似文献   
980.
强磁场中的逆Compton散射与γ射线爆能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