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46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对广东流沙湾海草床3个海岸带(远岸带A、中海岸带B及近岸带C)中的喜盐草(Halophila valios)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喜盐草上附着生物的现存量、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喜盐草的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附着生物的现存量及叶绿素a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其变化依次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春季达到最高峰,两者含量分别为0.605 mg/g和0.118 mg/g,且在近岸带附着生物的含量要略高于中海岸带和远岸带。附着生物对喜盐草的光合速率存在着明显的抑制效应,并随含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在春季,最大光合抑制率可达50.72%,冬、夏季次之,分别为47.13%和37.15%,在附着生物含量最低的秋季,抑制率也可达30.61%。由此表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的增加会促使喜盐草上附着生物不断生长和累积,进而导致喜盐草的衰亡加速。  相似文献   
102.
 以科尔沁沙地优良固沙植物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其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气体交换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差不嘎蒿的气体交换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对照供水条件(当地降水平均值,123 mm)下,差不嘎蒿叶片具有最大的光合速率;少量供水(61.5 mm)下,差不嘎蒿叶片的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导致净光合速率减小,但水分利用率升高,显示出对干旱环境的强适应能力,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具有光合“午休”现象;大量供水(184.5 mm和246 mm)下,叶片气体交换能力增强,但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较小,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光合“午休”现象消失。根据Farquhar和Sharkey的观点,相对于对照处理,可以判定少量供水条件下影响差不嘎蒿净光合速率的因素以气孔因素为主,而充分供水条件下则以非气孔因素为主。  相似文献   
103.
小麦作物光合生产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生物学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小麦干物质增长的动态模式。该模式考虑了小麦株型、群体光分布、群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同化物分配。输入简单易测的因子,可计算得到光合速率值、群体光分布特征值、群体光合量、呼吸作用速率以及分部位干物重量等,其计算值与这关测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104.
了解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的季节变化规律和主要生物因子及环境因子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将有助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机理的理解以及大尺度过程的模拟.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位于西藏高原腹地的、世界海拔最高的草地碳通量观测站的NEE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近3年观测,阐明NEE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草原化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碳吸收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大碳排放出现在11月,在生长季初的6月,受降水和植物返青快慢的影响,会出现生态系统碳吸收或排放的年际差异,7~9月表现为碳吸收,其余月份均为碳排放.在生长季,白天的NEE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变化的控制,同时又与叶面积指数交互作用,共同调节光合速率和光合效率的强度.生态系统呼吸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呼吸商(Q10)与温度呈负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生长季昼夜温差大并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碳获取.10℃时标准呼吸速率(R10)与土壤水分、温度、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降水格局影响了土壤水分动态,土壤含水量会显著影响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变化.生长季初和末期的脉冲性降水会导致生态系统呼吸的迅速上升,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碳的流失.西藏高原草原化嵩草草甸生长季短,温度低,致使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偏低,生态系统碳吸收较少,降水格局引起的土壤湿度动态和脉冲性降水将对生态系统呼吸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水平.  相似文献   
105.
1996年在陕西渭北进行铺反光膜试验,用美国L1—COR公司产的光合有效辐射仪,对树冠内光合有效辐照度(PAR)及分布进行了定点测定,并对各测点苹果着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铺反光膜人工补光可使红富士苹果平均着色指数达到83.5%.较对照树提高26%.并对红富士苹果着色所需PAR临界值进行了探讨,认为PAR达到500μmol.s-1.m-2以上,相对光强达50%以上,红富士苹果才能充分着色;在果树下铺反光膜,当果实得到50μmol.s-1.m-2以上反射光即可全面着色。  相似文献   
106.
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中国小麦生态实验资料建立了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发育阶段模式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模式,由这些子模式连结成为一个可以模拟瞬时光合作用的,充分考虑了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的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模式。运用该模式研究结果证明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与抽穗前10天至成熟期辐射量相关性最大。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可达到800kg/亩~1000kg/亩,与牛文元计算结果相近。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光合生产潜力存在3年~4年和9年~10年的变化周期。此外,文中还给出了CO2升高后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的可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7.
通过计算陕北六县1960—1990年各年度牧草的生产潜力,分析影响牧草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探讨提高牧草生产力及草场资源合理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8.
农田近地面层CO2和湍流通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树华  麻益民 《气象学报》1997,55(2):187-199
利用1985年5月至6月在北京郊区中国科学院农业生态试验研究站的麦田中实测的小麦不同生长期的CO2浓度梯度、光合有效辐射、净辐射、土壤热通量和温度、湿度及风速梯度等量的数据,采用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CO2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并对观测场地、仪器设备、校准方法及误差分析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从5月14日到6月15日,在1m,2m和10m处,CO2浓度振幅的日变化分别为103.4到27.5,87.5到27.3和69.8到11.5ppm;光合型和呼吸型的平均CO2浓度分别为345.3,350.6,357.5ppm和373.9,369.7,362.1ppm。在白天,CO2通量和梯度的输送方向是从大气向植被,在中午(11时到13时)输送达到负的最大值。在夜间,CO2通量和梯度输送的方向与白天相反,并且,在早晨(4时到6时)达到正的最大值。CO2通量与净辐射(Rn)、可利用能(H+LE)、光合有效辐射和动量通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9.
以莱茵衣藻为材料,研究了Cu^2 的生物积累/吸附过程以及Cu^2 对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对两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衣藻对Cu^2 的生物吸收/吸附速率在10分钟内达平衡;1.0mg/L的Cu^2 对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小,5.0、10.0、20.0mg/L的Cu^2 对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大,40.0mg/L的Cu^2 可完全抑制衣藻的光合作用。Cu^2 在衣藻细胞内的生物积累和由此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0.
中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研究方法很多 ,运用NOAAAVHRR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来提取和反演地面参数 ,进而准确估算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手段。利用遥感数据进行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 ,主要是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 ,即通过NPP与植物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 (A PAR)和植被将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转化为有机物的转化率 (ε)的关系来实现的。用数学公式可表达为 :NPP =(FPAR×PAR)× [ε ×σT×σE×σS× (1-Ym)× (1-Yg)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 ,以 1990年每旬的 8km分辨率的NOAAAVHRR 1— 5通道的影像为数据源 ,对中国每旬的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估算 ,然后累加得出全年的NPP值。估算结果 :1990年我国陆地植被NPP总量为 6 13× 10 9t/a ,NPP最高值为 1812 9gC/m2 。就计算结果 ,对中国大陆植被NPP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遥感模型能够以面代点 ,比较真实地反映陆地植被NPP的时空分布状况 ,与我国植被分布的地理规律性相符 ,这是其它统计模型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