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395篇
大气科学   235篇
地球物理   220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降低不确定性影响是进行极值降水事件时空变异合理分析的前提。基于6种大气环流模式的输出结果,采用分位数映射校正方法和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降低不确定性影响,分析了长江流域极值降水指标的时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原始的气候模式输出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必须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和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进行缓解。5个极值降水指标总体上相对于基准期均增加,最大增幅10%左右。仅个别区域的极值降水指标显示出变异的时间一致性,而空间变异在相同情景和时段上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972.
为解决传统基于重力场数据一阶导数定义的总水平导数和解析信号振幅存在无法均衡深浅异常振幅的问题,应用重力全张量梯度数据,提出改进的倾斜导数地质体边界识别方法NTDM。经模型验证,NTDM在收敛性、抑噪性和边界识别精度方面均有提升。利用NTDM将郯庐带中南段及邻区划分为14个边界较为清晰的构造单元,借助垂线偏差数据对郯庐带中南段的构造应力场和壳幔密度差进行反演。结果显示,二者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空间上显著相关,构造应力最大差异值约为16 MPa,壳幔密度差约为0.2 g/cm3,构造应力等值线密集处与构造单元划分的边界以及地震分布情况对应较好。郯庐带中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E-EW,南段主应力方向以EW-NWW为主,总体呈EW向,与震源机制解、地应力测量和GPS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73.
对北斗二号(BDS-2)B1I/B3I信号与北斗三号(BDS-3)B1I/B3I、B1C/B2a信号系统间偏差ISB参数的特性进行分析,分别使用B1I/B3I和B1C/B2a信号进行BDS-2/BDS-3静态和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BDS-2与BDS-3 B1C/B2a信号之间的ISB参数大于B1I/B3I信号,且均具有较好的天内和天间稳定性;与单BDS-2相比,BDS-2与BDS-3组合可显著提升静态和动态PPP的性能,收敛时间缩短51.9%以上,定位精度提升46.1%以上;与B1I/B3I信号相比,BDS-3 B1C/B2a信号参与PPP解算后收敛时间有所缩短;估计ISB参数后,BDS-2/BDS-3静态和动态PPP收敛时间分别缩短8.8%和12.6%,定位精度均提升7.1%。  相似文献   
974.
利用GPS观测资料确定接收机差分码偏差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器偏差是利用GPS观测资料确定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的主要误差源之一,接收机P1和P2的仪器偏差称为差分码偏差。探讨了利用GPS资料计算接收机差分码偏差的算法,并进行了软件实现。实际观测数据的结果初步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75.
本文结合相关数据、模型和软件分别利用重力场、重力垂线偏差与构造应力场的内在关系式对华北地区陆地构造应力值进行了计算,通过对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并得出了华北地区重力总水平梯度、构造应力场和研究方法本身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976.
根据IASI(Infrared Atmospheric Sounding Interferometer)的资料特征和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同化系统的具体情况,建立了适用于业务使用的关于IASI辐射率资料的偏差订正方案,该方案包括扫描偏差订正和气团偏差订正。统计表明,IASI资料的扫描偏差不像微波资料一样具有明显的纬度依赖性,但在2x2的像元内存在某种特殊的扫描偏差,临边测量相对于星下点的扫描偏差可以用"扫描角"作为自变量而消除,而2x2的像元内的偏差只能通过稀疏化来规避;气团偏差主要根据当时的天气条件进行订正,利用模式背景场作为预报因子定量给出天气条件,采用1 000~300 h Pa的厚度、200~50 h Pa的厚度、50~20 h Pa的厚度以及模式地表温度作为预报因子。订正方案的试验结果显示,偏差能够长时间维持在比较低的稳定水平,订正结果显著。  相似文献   
977.
介绍了先进的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其缺点之一是LIDAR测高数据存在系统偏差。介绍了系统偏差补偿的传统方法思路,如附加系统参数法和最小二乘配置法等。论述了神经网络BP算法的思想及其补偿系统偏差的原理,并列出了BP算法的具体网络模型结构与计算步骤。结合一个具体工程实例,在系统偏差利用神经网络方法补偿之后,LIDAR测高精度有较大提高。最后,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8.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BeiDou-3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3)已全面建成并向全球用户提供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服务。为了实现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BDS-3在BDS-2的基础上调制了B1C和B2a两个新信号,与伽利略系统(Galileo)的E1和E5a实现了频率的复用。系统间偏差(inter-system bias, ISB)对于实现不同GNSS之间的融合处理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了基于单差模型的ISB估计与应用算法,并对BDS-3与Galileo重叠频率之间的ISB进行了分析。基于可跟踪BDS-3新信号的几类接收机,揭示了BDS-3和Galileo之间的ISB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BDS-3和Galileo组合的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 RTK)定位性能。结果表明,基于相同类型的接收机B1C-E1和B2a-E5a之间是不存在ISB...  相似文献   
979.
卫星导航信号的非理想性会导致不同接收机之间出现测距偏差,是影响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精度和完好性的重要因素。首先,针对北斗系统B1C、B2a新体制信号的非理想性进行分析,利用大口径天线采集了全部北斗三号在轨卫星播发的B1C、B2a信号(共27颗卫星),评估了不同接收带宽、码鉴相间距下测距偏差的大小与变化特点;然后,以双频多星座星基增强服务应用为例,分析了两个信号在相应接收机中的设计约束条件。研究结果发现,在接收机常用的参数范围内,B1C、B2a信号非理想性引入的测距偏差分别不超过0.68 m、0.44 m;在测距偏差小于0.1 m的性能约束下,B1C、B2a信号可用的约束条件参数范围优于国际民航标准草案中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980.
选取当涂地震站2015年12月至2020年4月记录的120个1.2偏差,分析在不同震中距和台站方位角范围内震级偏差的分布规律.结果如下:①按震中距分析,可知:Δ<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