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81篇
地球物理   3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骨旁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我院2例骨旁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骨旁脂肪瘤,男女各1例,分别位于右侧股骨上段、左侧胫骨中下段骨旁软组织内。X线表现为骨旁软组织内的透光肿块;CT、MRI表现为骨旁脂肪密度或脂肪信号、有包膜的椭圆形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邻近骨皮质形成突向肿瘤内部的珊瑚礁状或树枝状骨性突起。结论:骨旁椭圆形脂肪性肿块,伴有骨皮质突向肿块内的珊瑚礁状、树枝状骨性突起为骨旁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右侧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对其CT平扫、MRI平扫及强化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肿瘤CT表现为右侧眶内上方球后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MRI表现为右侧眼眶内上方球后团块状T1WI等及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实质期有明显强化。结论:运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对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双源CT检查冠状动脉中,心率对图像质量及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10例患者资料,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指导原则把冠脉分成15段.每例图像均经三维工作站处理重建后,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质量评分,按受检时心率分5组,分...  相似文献   
64.
目的:提升对CT诊断Med-Dlbcl的认识。资料和方法:女性7例,男性4例,年龄23~42岁,回顾性的分析11例Med-Dlbcl的CT征象。结果:11例Med-Dlbcl病例中,CT误诊为胸腺瘤9例,仅2例考虑到Med—Dlbcl的可能性。讨论:随着Med-Dlbcl的发病率在中国逐年上升,CT医师应该提升对该疾病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胸腔入口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胸腔入口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原发于胸腔入口区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颈部结节性甲状腺肿经胸腔入口延伸于胸内32例.34例中,共检出病变结节63个,单个结节8例(25%),2个以上多发结节26例(75%).63个结节中,有42个结节向下延伸进入胸腔,其中右侧20个,左侧22个.引起气管不同程度地狭窄者25例,血管受压移位29例,食道受压移位者5例,无1例周围组织受侵犯.结论:螺旋CT对胸腔入口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能清楚地显示胸内肿块与颈部甲状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空洞性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空洞性肺结核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21例空洞性肺结构病人均做胸部CT和胸片检查,分析CT所见并与病理、胸片对照,1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11例痰检和临床证实。结果:(1)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为空洞性肺结核的好发部位;(2)空洞呈圆形或椭圆形,空洞外壁较光整,空洞壁常有钙化;(3)空洞所属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4)临近空洞胸膜局限性增厚;(5)空洞以外肺  相似文献   
67.
CT扫描技术在贲门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38例贲门癌双期增强动态CT扫描的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进一步评价动态CT扫描对肿瘤检出及TNM分期的价值。结果显示早期、进展期贲门癌检出率分别为 80.0%和 93.9%。TNM分期准确率81.6%,贲门癌可切除准确率89.7%。贲门癌主要CT表现是胃壁局限或广泛增厚,增强早期胃癌呈不均匀强化。提示双期增强动态CT扫描对贲门癌诊断有意义,以增强早期效果好。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68.
目的是应用CTSP和超声(US)检查原发性肝癌(PHC),比较其对PHC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43例PHC行US和经脾门静脉造影CT,在门静脉期行全肝动态扫描,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病灶的检出数,计算检出敏感性及定性准确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得到43例PHC共显示病灶106个,US及CTSP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63.2%、91.5%CTSP和U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定性准确性(96.9%)也明显高于US(79.1%).结论是CTSP检查可明显提高检出PHC的敏感性,是确诊早期PHC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造影剂跟踪技术在下肢动脉CTA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采用跟踪技术组病例与46例未采用跟踪技术组病例的下肢动脉CTA图像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采用跟踪技术的下肢动脉CTA的造影成功率及图像质量优于未采用跟踪技术组。结论下肢动脉CTA常规采用智能跟踪技术可提高CT成像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利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70.
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adelung`s病的CT及MR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6例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5年12月间我院影像及临床科室证实的Madelung`s病16例。男性15例,女性1例。应用GE Process F-II型多层螺旋CT扫描机以及XGY OPER-0.35T永磁性磁共振扫描仪。行颈部及下颌部扫描。磁共振扫描常规应用脂肪抑制序列。结果16例病人中4人表现为颈后部、双侧肩部皮下脂肪过度堆积;9例患者表现为双侧颌下脂肪层增厚、双侧咽旁间隙、腮腺周围间隙脂肪过度堆积;3例病人表现为双侧颌下、颈前部、双侧锁骨上窝深浅筋膜间隙脂肪组织过度堆积。CT及MR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其内血管分布与走行未见异常。磁共振压脂像显示为正常脂肪组织,未见其它异常信号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