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81篇
地球物理   3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51.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动态增强CT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胃肠道类癌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资料,对病变部位的肠壁厚度、边界、形态、周围毗邻结构情况、密度及动态增强特点进行评价;绘制ROC曲线评价远处转移的预测因素。结果:病变质地平扫CT值为26-48HU,平均为(33.54±6.96)HU;动脉期CT值为33-87HU,平均为(62.72±19.35)HU;门静脉期CT值为56-100HU平均(71.18±12.54)HU;延迟期CT值为43-78HU,平均为(60.09±12.69)HU。病变强化特点以渐进式强化为主,于门静脉期达到峰值,延迟期下降不明显,形成一个平台;病变管壁厚度对预测类癌远处转移有一定价值(AUC=0.917,P<0.05)。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胃肠道类癌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男性6例,女性6例)。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位于肋骨前缘肋软骨连接处7例,位于肋骨头近胸椎处4例,肋骨腋段1例。X线检查均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胸部肿块(左侧7例,右侧5例),邻近肋骨骨质结构变模糊。CT平扫病变处均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伴有条状、结节状及环状钙化。CT增强扫描病变(11例)强化不明显,邻近椎体和附件表现为骨质侵蚀破坏。10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接受了MRI检查,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长T1、长T2混杂信号肿块,增强后不均匀环状强化。结论:钙化为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为重要征象,环状强化为其增强CT/MRI表现特点,完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眼眶肌锥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CT及MRI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旨在提高对HPC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PC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HPC的CT表现为眼眶内软组织密度;MRI表现以等T1信号、长T2信号为主,内见特征性多发细小流空信号,眼内肌及视神经明显受压,球后脂肪间隙存在。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深入了解HPC的CT及MRI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对HP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6月至9月6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二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选择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血管100个节段共100个斑块,通过在轴位、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容积再现5种图像上鉴别不同类型斑块,并测量斑块的CT值。结果:100个粥样斑块以Schroeder的两种评估斑块CT值方法作标准,两种标准的3种斑块分型例数高度一致,同一性10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中非钙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而稳定型心绞痛组钙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64层螺旋CT可依据斑块的CT值不同判断斑块的性质,可以早期检测不稳定斑块,非钙化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孤立型纤维性肿瘤的CT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纤维性肿瘤的临床、CT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孤立型纤维性肿瘤在临床上可无症状或因肿瘤压迫出现不典型症状。在CT上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SFT因有完整的包膜,故多为境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瘤。结论:CT对SFT确诊价值有限,诊断必须结合既往病史、临床症状,确诊有赖于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和MRI对不同类型面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资料完整的颞骨面神经瘤患者的多排螺旋高分辨CT和MRI影像,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扫描和高分辨、多平面重建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检出18例面神经肿瘤,11例为面神经鞘瘤、5例为面神经纤维瘤、2例为面神经血管瘤。结论:多排螺旋HRCT和MRI在面神经瘤诊断中,HRCT在显示骨破坏细节方面极佳,而增强MRI对面神经瘤本身的显示优于多排螺旋HRCT,二者优势互补,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的临床及CT/MRI影像表现特征,探讨CT/MRI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资料完整CAE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CAE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尤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其颅脑损害CT/MRI主要表现为:脑萎缩27例;脑梗塞7例;白质脱髓鞘18例;韦尼克脑病3例;胼胝体变性1例;多病变并存24例。结论:①CAE的病理机制为饮酒导致的脑血管损害和营养代谢障碍,以及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②CAE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尤以小脑蚓部萎缩以及韦尼克脑病、胼胝体变性更具特征性,CT/MRI检查对了解脑损害的性质、范围及程度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在胸部病变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并发症情况。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72例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病例,所用的活检器材均为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纵隔病变5例,胸膜病变5例,肺部病变62例。统计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58例,良性病变8例,非特异性诊断6例,后均经手术切除、临床治疗或随访证实。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95.8%(66/72),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95.1%(58/61),特异性为100%(11/11),无假阳性病例。6例(8.3%)发生并发症:气胸4例,肺泡出血1例,少量咯血1例。结论:采用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宝石CT低剂量双期扫描测定肺体积在煤工尘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煤工尘肺男性患者行吸气相与呼气相双期低剂量宝石探测器64排HDCT胸部检查,图像重建采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并在CT检查后3日内完成肺功能检查(PFT)。从既往行常规剂量64排VCT胸部检查的男性患者中选取30例做为对照组。得出各组图像的噪声和每次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DLP,ED)。两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以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不同扫描剂量及不同呼吸状态下的图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全肺各容积指标(Vin,Vex,Vin–Vex,Vex/Vin,Vin–Vex/Vin 100%)与PFT指标(FVC,FEV1,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均在中等评级以上,两组扫描的图像噪声无统计学意义;HDCT低剂量扫描并采用ASIR技术双相扫描剂量之和低于VCT常规剂量单次扫描剂量。煤工尘肺患者的肺容积指标(Vin,Vex,Vex/Vin,Vin–Vex/Vin100%)与PFT指标(FVC,FEV1%,FEV1/FVC%)三者均有比较好的相关性,其中Vex、Vex/Vin与PFT指标的相关性更好(P值均<0.01)。结论:宝石CT低剂量双相扫描肺体积指标可用于评价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搜集38例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从病变类型、分布、大小、形态、性质以及淋巴结改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表现以浸润型肺结核为主,病变广泛分布,主要表现为实变阴影(38/38,100%)、多发性结节(21/38,55%)、空洞(16/38,42.1%)、淋巴结改变(11/38,28.9%),多伴有肺气肿、纤维条索硬化、钙化、支气管狭窄或扩张、胸膜改变等征象。结论: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多变,发病部位及CT征象均不典型;病变范围广,多性质病灶共存且易扩展播散,肺受损严重、预后差为其特点。CT检查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对明确诊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