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423篇
地球物理   206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1981和1982年夏半年高原地区低频振荡与南亚高压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1和1982年5—9月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的100hPa高度场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典型的“西涝东旱”年(1981年)、“西旱东涝”年(1982年)5—9月青藏高原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大气低频振荡是显著的,南亚高压活动与此密切相关;1981和1982年南亚高压活动的低频振荡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东西方向基本上呈反位相变化;这些事实对于认识四川盆地夏季旱涝异常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2.
陆虹  邓潮明 《广西气象》1996,17(1):17-19
本文根据1980 ̄1989年南宁地区降水资料和南宁站日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用周期分析方法,分析桂西南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得出气压场和日降水量峰值的一些低频振荡的规律,并提出月、旬预报中的天气过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3.
利用1980年1月~1983年12月已滤波的OLR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对1980~1981年(正常年)和1982~1983年(异常年)低纬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低频振荡的空间分布及遥相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所下异常年,这些地区低频振荡的强度,空间型及时间系数的变化有较大的差异,此外,还发现正常年这些地区存在3种低频遥相关,即赤道西太平洋型,北热带西太平洋型和赤道印度洋型,异常年  相似文献   
84.
提出利用多项式拟合模板法消除地震数据中的低频随机干扰,分析模板的性质并推导出模板参数与低频随机干扰最高频率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85.
86.
东亚大气环流的低频振荡及与韵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庆云  陈烈庭 《大气科学》1992,16(3):333-338
本文根据北半球500hPa高度场30年(1951—1980)平均的逐候格点资料,对气候平均的东亚各主要大气环流系统的年内变化进行了谐波分析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存在着三种主要的大气低频波:年波、半年波和30—50天的季内波;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以年波振荡为主,低纬度的大气环流以半年波振荡为主;30—50天的季内波是北半球各纬度上都存在的一种波,但它对总方差的贡献在低纬比中、高纬度大.此外,还讨论了年波和半年波这两种大气低频波与我国长期预报中常用的各种韵律指标特别是隔季相关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
杨芳林  袁重光 《大气科学》1995,19(5):535-544
本文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的两层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研究了夏季赤道东太平洋地区负的海温异常对全球大气及赤道太平洋地区和东亚局地短期气候变化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海温异常(SSTA)所造成的降水、高度场、风场以及赤道太平洋地区海表感热和潜热输送等一些物理场的异常,并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影响全球及赤道太平洋和东亚局地短期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大地震前电磁辐射信息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北省地震电磁前兆实验台网,采用特制的埋地电极做传感器,接收较强地震前的超低频电磁辐射的交变电压信息.从已积累的多个台站连续近10年来记录到的电磁异常,可以肯定其与300km 以内 Ms=5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震级越大,相关越好.电磁辐射异常信息,出现在较强地震的临震前,其自动连续笔绘记录呈阵发性的组状电磁脉冲波形态.具有起伏增强、信息与震中距成反比、频率相对升高、区域波形相似和方向性等特征,并含有与地震相关的一些数量因素.应用这些特征和相关因素,可为地震三要素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9.
地震前低频事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几种强震前超低频事件的观测证据,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产生和传播机理。初步结果表明,微破裂的集结和断层的破裂起始会出现超低频脉冲,并透射到空气中形成次声波。塑性体的冲击或超临界流体的膨胀比脆性破裂更容易激发(超)低频波,且不伴随明显高频辐射成分。这样可以较为合理地解释震前“平衡”背景下的(超)低频事件。对实验中破坏前的低频脉冲给出了断裂力学解释。断裂力学的实验和膨胀--扩容理论证明了震前会产生断层的张裂隙,从而为超临界流体提供了运移空间。流体在运移过程中突然涨缩会激发(超)低频辐射波。讨论了改进(超)低频事件的观测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90.
云南春季低温的前期环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红旭  肖子牛  何华 《高原气象》2000,19(3):397-400
为了分析云南春季低温的前期环流特征,本文利用各县站的逐日气温和500hPa月平均高度的格点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春季低温年前冬10~20d振荡活跃,1月份环流特征与正常年相比有明显不同。研究还发现,用纬向高度梯度结果代替高度场作春季低温分析预报,更有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