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5篇
  免费   989篇
  国内免费   570篇
测绘学   768篇
大气科学   1035篇
地球物理   1112篇
地质学   1298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168篇
综合类   399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6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GPS测量的电离层误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世杰 《测绘通报》2001,(12):27-27
  相似文献   
102.
国外测绘机构大地测量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0,25(3):51-55
本文概述国外测绘机构大地测量的动向 ,目的在于了解全球大地测量的发展趋势 ,作为借鉴。综观各国的大地测量动向可以看出 ,高精度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 ,都是采用 GPS,无一例外 ,而且它们之间只是细节上的差异。从各国建立高精度大地控制网的目的来看 ,都是为多学科服务的。面对这样的总趋势 ,大地测量工作者必须拓宽知识面 ,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3.
通过调查河北省遵化市低山丘陵区油松林、板栗、草地和坡耕地等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容重的影响,土地取样取土壤表层0-20cm,结果表明,森林的砍伐以及随后的耕种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并降低了大部分土壤养分。和林地相比,草地、当年开垦的农地、板栗和耕种3年的农地容重分别增加了13.3%,14.2%,27.5%,39.7%。除全磷外,板栗和耕种3年的农地土壤养分有显著下降,和林地相比,板栗有机质减少了60.7%,全氮减少了35.6%,全钾减少了21.3%,速效钾减少了57%;耕种3年的农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则分别减少了62.9%,52.6%,31%和60%。土壤退化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板栗和耕种3年的农地土壤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退化。  相似文献   
104.
熊正强 《地质与勘探》2015,51(6):1175-1180
为解决现有沥青类防塌剂软化点高及较低温度条件下润滑性差等问题,采用沥青及石油树脂等为主要原料,研制出软化点30℃~60℃可调的防塌减阻剂GFT。室内性能评价表明,GFT具有胶体稳定性好、软化点低、乳液粒径小及润滑能力强等特点,而且与冲洗液配伍性强,不会明显增加冲洗液的粘度,并能有效地降低冲洗液的滤失量。在淡水膨润土基浆中加入1%软化点为46℃的防塌减阻剂,基浆的润滑系数降低率达69%。经在山东及安徽等地多个复杂地层钻孔中现场应用,证明了防塌减阻剂GFT对松散破碎地层、见水易分散地层及硬碎地层具有良好的护壁效果,同时能较好地降低钻具扭矩及摩擦阻力。  相似文献   
105.

2021年8月7—8日,四川盆地中东部出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是重庆2021年度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次暴雨过程。采用多源观测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发生在低槽移入四川盆地诱发暖性西南低涡背景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跳跃性和极端性特征。大暴雨先后形成于西南低涡中心东南部、西南低涡东侧和西南低涡南侧暖湿的边界层辐合线附近。各阶段大暴雨均由移动缓慢、维持时间达3~6 h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影响形成,暖湿不稳定和弱垂直风切变为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涡度分析表明,西南低涡的发展主要源于低空辐合及垂直涡度输送效应,但暴雨区的正涡度发展与西南低涡并不完全相同,水平涡度倾侧效应较为显著。第一阶段暴雨区正涡度主要源于对流层中低层西南低涡中心附近显著的低空辐合、涡度垂直输送及水平涡度倾侧效应;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暴雨区正涡度主要源于边界层辐合及边界层以上的水平涡度倾侧效应,边界层辐合触发暖湿大气中的中尺度对流活动促进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大暴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6.
雷电的形成     
《青海气象》2007,(F06):48-48
不管是直击雷还是感应雷都与带电的云层存在分不开,带电的云层称为雷云。有关雷云形成的假说很多,但至今尚未有一种被公认为无懈可击的完整学说,这里我们只介绍其中被认为比较完善并经常被推荐的假说。根据大量科学测试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容器。通常大地稳定地带负电荷50万C左右,而地球上空存在一个带正电的电离层,  相似文献   
107.
为了验证传统的内插模型能否满足远距离下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的双差电离层延迟精度的需求.通过构建电离层双差观测方程,以线性内插模型(LIM)和距离相关线性内插模型(DIM)为研究对象,以虚拟参考站技术(VRS)为代表,将解算得到的监测站双差电离层延迟与通过LIM和DIM内插算法得到的监测站双差电离层延迟进行对比,分析这两种模型在远距离CORS网下的双差电离层延迟内插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远距离CORS网监测站条件下,LIM模型的内插精度高于DIM模型内插精度.   相似文献   
108.
2009年7月8-9日发生在泰安的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在副高西进北抬、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与高空低槽东移南压相结合的大尺度环流下,由黄河北部的低层中尺度切变线和鲁中地区的小低涡以及低空西南急流共同作用造成的.低空西南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低涡加大了辐合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850 hPa低空大气散度辐合中心正处于泰安,垂直速度强上升区也在鲁中地区,为暴雨产生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条件,低层850 hPa假相当位温θse>75 ℃的高能舌为这次暴雨提供了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109.
由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已完成正式组网,有必要对BDS的定位性能进行精度评估与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在MGEX (Multi-GNSS Experiment)选取8个测站5天的观测数据,以北斗二号/北斗三号(BDS-2/BDS-3)为主分析BDS-2/BDS-3、BDS-2/BDS-3/Galileo、BDS-2/BDS-3/GPS、BDS-2/BDS-3/GPS/Galileo四种不同组合卫星系统静态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试验结果表明:BDS-2/BDS-3静态PPP在东(E)、北(N)、天顶(U)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分别优于2.49 cm、2.27 cm、4.04 cm和34.6 min、19.3 min、28.1 min;BDS-2/BDS-3/Galileo静态PPP在E、N、U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分别优于1.81 cm、1.65 cm、2.94 cm和20.4 min、13.0 min、18.6 min;BDS-2/BDS-3/GPS静态PPP在E、N、U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分别优于1.67 cm、1.62 cm、2.82 cm和18.3 min、10.2 min、16.1 min;BDS-2/BDS-3/GPS/Galileo静态PPP在E、N、U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分别优于1.46 cm、1.40 cm、2.45 cm和14.5 min、9.3 min、14.5 min.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在热带东太平洋观测获取的连续剖面温盐数据,并通过与多套不同数据的比测,证实国产水下滑翔机观测的温盐数据准确可靠,未来可大范围应用于深海大洋。观测结果首次发现该海域北太平洋中央水(NPCW)(50~100 m)的60~80 m层分布着中间层低盐水,分析认为该低盐水来源于水团下方的加利福尼亚流系水(CCS),中间层低盐水形成的动力机制主要受跃层附近的内波控制,并与内波强度密切相关,同时受上层(20~60 m)障碍层的影响,该中间层低盐水仅仅出现在60~80 m。本研究发现内波与障碍层能够通过影响动能与热能的传输进而促进水团新结构的形成,相关成果丰富了内波与障碍层对上层海洋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