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312篇
地球物理   332篇
地质学   229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99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声明     
《安徽地质》2013,(3):204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包括参与上述数据库的稿酬。凡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即视为同意本刊  相似文献   
922.
次声:监测地震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声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监测领域,如监测地震、火山爆发等。相对较低的声衰减率使得次声(1~20 Hz)能够在大气中传播很长的距离。此外,从蓬勃兴起的次声台站实时传送的数据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次声产生机制及地震的远程效应。文中着重于不同震级的地震次声波的可能产生机制,简要介绍了次声阵列的优点,给出了几个大地震的震前次声波案例,也总结了现发现的中小型地震的次声波案例,据此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23.
《贵州地质》2013,(1):64
本刊已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全文收录。稿件一经录用,本刊将以数字化方式复制、发行及网络传播。作者如不同意,请投稿时说明。特此声明。  相似文献   
924.
一、引 言 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技术是现代测绘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地图制图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站仪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简单地说,数字测图就是用数字形式存储全部地图信息的地图,它是用数字形式描述地图要素的属性、定位和关系信息的数据集合,是存储在具有直接存取性能的介质上的关联数据文件.数字化测图技术在测绘生产与实践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分析和评估全站仪数字测图的精度问题,本文以全站仪数字测图技术的方法入手,从全站仪数字测图技术的过程中,分析和评估全站仪数字测图的精度,并对全站仪在数字测图使用过程中的误差产生及大小作分析,从而正确评定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精度.  相似文献   
925.
《测绘通报》2013,(12):104
为了更全面、更及时地传播测绘地理信息学科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满足广大读者、作者关于加快刊载周期、提高传播信息时效性的迫切愿望,更大地发挥刊物的作用,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测绘学报》自2014年1月起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每月25日正式出版,电子版同步上线本刊网站(http:∥xb.sinomaps.com),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测绘学报》每期定价25元,全年定价300元,欢迎  相似文献   
926.
《测绘学报》2013,(5):653
为了更全面、更及时地传播测绘地理信息学科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满足广大读者、作者关于加快刊载周期、提高传播信息时效性的迫切愿望,更大地发挥刊物的作用,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测绘学报》自2014年1月起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每月25日正式出版,电子版同步上线本刊网站(http:∥xb.sinomaps.com),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每期定价25元,全年定价300元,欢迎订阅。  相似文献   
927.
本文采用OLR和风场等NCEP再分析资料、日本APHRO_MA_V1003R1降水资料和CPC提供的MJO指数,分析了1979~2008年南海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特征和年际差异、对应的低频环流和对流场及降水分布、夏季风ISO的传播路径以及热带印度洋MJO对南海夏季风ISO的影响,发现:(1)气候均态下的南海夏季风在夏季(5~8月)共有3次ISO波动.每一次完整波动中经历发展-最强-减弱-抑制-最弱-恢复的6个位相(弱位相除外).由于热带低频对流的东传和北传,在阿拉伯海-西太平洋纬带上,1~3位相和4~6位相的低频对流场和环流场呈反位相特征.对应雨带分布在1~3位相和4~6位相也大致呈反位相特征,20°N以南的热带地区主要是雨带随着低频对流的东移而东移,而20°N以北的东亚副热带地区则主要是雨带随着南海低频对流的北移而北移.(2)南海夏季风ISO强度具有显著年际变化特征.在南海夏季风ISO强年,夏季共有3次较强的ISO波动,前两次均来自于热带印度洋ISO先北传到孟加拉湾、再沿10°~20°N纬带东传到南海、在南海加强并激发ISO的北传,构成热带印度洋ISO向我国华南的经纬向接力传播;而在南海夏季风ISO弱年,其振荡强度大为减小且很不规律,ISO的经纬向传播也较弱;在平均状况下,热带印度洋ISO向南海的传播需要约20d左右(1/2个ISO周期)的时间.(3)MJO1(CPC提供的MJO指数第一模态)在4月第1~2候的平均值与南海夏季风ISO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当热带印度洋MJO在4月第1~2候较活跃时,在随后5~8月中也大致偏强,ISO向南海地区的传播也较强,使得南海夏季风ISO加强;反之,则南海夏季风ISO将减弱.MJO在4月第1~2候的异常状况可以为我们预测随后的南海夏季风ISO强度以及分析相关地区的降水异常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8.
夏季欧亚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的纬向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线性回归和位相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夏季(5~8月)欧亚中高纬度地区主要低频周期的低频环流的纬向传播特征,并对其环流实体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欧亚中高纬度对流层中层(500hPa)的低频振荡周期主要集中在10~30d,该低频振荡同时存在明显的经向(向南)和纬向(向西)传播特征.着重分析其中的纬向传播特征后得出,其纬向平均传播速度约为9~10经度d-1.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东半球,北半球夏季极涡的最南端随10~30d的低频位相向西顺时针偏转.表征东半球大槽位置的5400,5500gpm等值线最南端,其随低频振荡位相亦有明显向西移动的特征.其中,5500gpm等值线最南端的移动速度也约为9~10经度d-1.此外,10~30d的低频冷空气也存在着随低频位相向西传播的特征.欧亚中高纬度低频振荡环流的向西传播是极涡向西顺时针旋转现象在低频尺度上的体现.与极涡或槽脊活动密切相连的冷空气即为夏季欧亚中高纬度10~30d低频振荡的环流实体.  相似文献   
929.
9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