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401篇
大气科学   324篇
地球物理   191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28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全面收集1988—2025年中国地球观测卫星(和飞船)计划,包括历史的、运行中的和列入未来计划的。详细介绍风云卫星系列(FY-n)、海洋卫星系列(HY-n)、资源卫星系列(ZY-n)、环境卫星系列(HJ-n)、中国遥感卫星系列(CRS-n)、灾害监测星座/北京小卫星(DMC/BJ-1)、神舟飞船系列(SZ-n)和天宫空间站系列(TG-n)等8个卫星(和飞船、空间站)系列。这些卫星(和飞船、空间站)系列都提供对海洋的观测,从而构成中国卫星海洋观测系统。按装载的传感器分类,进而给出中国的海色、海表温度、海面高度、海面风场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观测系统。对中国海洋观测卫星与国际海洋观测卫星装载的传感器性能作了比较和讨论,指出差距。列出目前在轨运行的中国海洋卫星观测系统38个传感器及其类似的国外卫星传感器。  相似文献   
72.
作物胁迫无人机遥感监测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胁迫是全球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实现快速、大范围、实时的作物胁迫监测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作物胁迫监测方式,如田间调查、理化检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总是受到各种田间条件或大气条件的制约。随着无人机和各种轻量化传感器的快速发展,其凭借高频、迅捷等优势为各种作物胁迫监测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在介绍了目前主流的多种无人机和传感器的基础上,首先对目前无人机遥感用于作物监测的主要胁迫类型进行了梳理,然后重点阐述了基于光谱成像和热红外传感器进行作物胁迫无人机遥感监测的应用和技术方法,最后提出了作物胁迫无人机遥感监测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展望了未来无人机遥感用于作物胁迫监测的前景。  相似文献   
73.
海洋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体系与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海洋环境监测中急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对海洋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Crossbow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软件架构进行分析与试验.提出其技术优势和有待解决的应 用问题.  相似文献   
74.
为了实现温室控制,针对温室环境的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和难以建立数学模型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并用于温室控制。该方法将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湿度等信息输入到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在获得决策结果的同时通知控制部分执行相应的决策。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传统专家系统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推理能力差、智能化低的缺点,而且克服了神经网络不具有解释功能的问题。总之,成功实现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功能上的互补,较好的用于温室控制。  相似文献   
75.
极地遥感     
程晓 《遥感学报》2009,13(S1):113-118
极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全球气候系统有显著的反馈作用。遥感是监测极区环境变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发展极地遥感意义重大。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近年来极地遥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包括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和极区地面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  相似文献   
76.
本设计主要用于360°旋转的三维扫描,实现角度数据的实时获取。设计中采用单片机控制交流伺服电机进行自定的角度、速度与方向的旋转并实时上传时间、角度数据至上位机进行处理,实现了对平台旋转精度的控制与检测,着重研究了该传感器误差源的产生,对实际应用中的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偏心改正、4分频等方法减少了误差,提高了参数精度。角度范围为360°,角度分辨率为0.01°。  相似文献   
77.
为了降低机动环境对传感器网络自身定位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时联合约束的相对定位(STRP)方法.Monte Carlo仿真表明,相对于STF技术,STRP方法降低了环境对定位的影响,自主导航定位的精度提高了36%.  相似文献   
78.
以TiO为材料制作的Al/TiO2/SiMIS结构对与鱼鲜度有关的三甲胺气体有良好的响应。实验表明:当三甲胺体积分数从0-10^3×10^-6变化时,在1MHZ的测试频率下,样品的电容值改变了250%;在3V的偏上,电流变化了450%。鲜鱼死后在25h内,在较高温度下样吕的(C-t)和(I-t)关系响应敏感,并通过分析了TiO2膜各组分的介电常数,解释了样品的电容随体积分数变化的机理。提出了吸附模  相似文献   
79.
提出一种利用面向对象多特征和改进的单类随机森林分类器(improved one-class random forest classifier,iOCRF)从多传感器遥感数据提取滑坡的新方法。从两时相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和中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中提取的图像对象多特征,来定量表达滑坡引起地表变化和滑坡区地形特征,利用iOCRF对所有特征图像进行分类以提取滑坡。据研究区两时相高分辨多光谱图像和30 m分辨率的ASTER全球DEM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提取精度优于只利用部分特征提取和利用传统随机森林的提取精度;利用iOCRF计算不同特征的重要性,并分析不同特征对滑坡提取的贡献。  相似文献   
80.
建立一个两镜系统用于模拟拼接镜面中各子镜面的相对位姿关系.提出采用相邻子镜边缘安装边缘传感器和设置倾斜传感器相结合的方法对子镜倾斜(tip/tilt)及轴向平移(Piston)3个自由度进行检测的位姿检测方法.采用理论控制矩阵和实测控制矩阵进行主动校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理论控制矩阵校正时,边缘传感器均方根误差不大于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