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60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01.
浙江珊溪水库库区地震波衰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2007年发生的珊溪水库地震事件是少震、弱震的浙江省区域显著的地震事件.搜集182次ML>2.0地震的近场台站数字地震波形,使用这些波形高信噪比的尾波时间域信号,根据计算尾波Qc(f)值的Sato模型,通过滤波及去除环境噪声,计算了地震波传播路径上的尾波Qc(f)值;拟合Qc(f)值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水库区域地震波衰减的时空特征.根据信噪比及计算要求,从近场9个台站的记录中挑选出641条三分向记录,计算尾波衰减参数,得到尾波Qc(f)与频率f的关系为:Qc(f)=52.19±7.11f0.9221±0.05.结果表明,本区域为低衰减区域.震群活动使区域介质对高频率波衰减趋势性增大.进一步对尾波衰减参数及尾波采样体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该区域存在深部高衰减层.  相似文献   
402.
1980 年以来青海地区震群活动与前震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青海地震台网资料,系统整理分析了青海地区的震群活动及前震序列,总结了震群活动与中强以上地震的时空关系,检验了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研究认为,青海地区ML≥2 震群活动增强对区内6. 5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中长期时间预测意义,对7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时空预测意义。利用MAPSIS 软件6 项震群参数,以满足4 项前兆指标的全组合模式判断前兆震群,对研究区总频次大于40 的34 个震群进行参数计算,判断出前兆震群24 个,占总数的71% 。100% 前兆震群后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部分非前兆震群后也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震群对应的中强震80% 发生在本地震构造带,对中强震孕育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青海地区有前震序列的震例较少,仅有的3 例,参数计算均不符合前震序列判断指标,对强震无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403.
测试山西代县碾子沟金红石矿床细晶直闪石中原生气体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790~825℃、756~780℃,分别代表了细晶直闪石化早期、中后期的温度。镁电气石中原生气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高于800℃,据气液比分析,相当于细晶直闪石化早期的温度,其形成的时空分离性主要由蚀变介质物质成分差异所致。类比分析了其它蚀变阶段的温度。总体上看,矿床蚀变属高温蚀变。蚀变温度明显高于围岩变质温度和高温热液矿床的温度,略低于矽卡岩化温度。高温使钛、铁离子的动能和活性大幅度提高,蚀变介质的存在使离子具备了良好的迁移条件,从而使钛铁离子完全分离、钛进一步富集并形成了金红石矿床。  相似文献   
404.
碾子沟金红石矿床变质作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碾子沟金红石矿区发生了两次变质作用,第一次距今1862±24.8Ma,变质温压为600-650℃、4~7kPa,使本区岩石普遍发生了变质;第二次较晚,约为晋宁运动后期,变质温压低于第一次,主要使碾子沟组榴闪岩、斜长角闪片岩等岩石中的石榴子石及晋宁期基性岩中的石榴子石、直闪石及钛铁矿不同程度地变质。两次变质作用均与成矿关系密切,第一次使碾子沟组基性岩中约30%的TiO2转变为金红石,第二次使晋宁期基性岩中约50%的TiO2转变为金红石。从两次变质作用波及范围较广来看,本区具良好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405.
海城-岫岩地区是辽宁省小震、震群多发地区。本文选用1975年以来具有一定发震规模,且仪器记录相对较完整的3个显著震群(1975年海城7.3级,1999年岫岩5.4级和2008年海城ML4.8级地震),将其较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海城7.3级和岫岩5.4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与主震有较好的一致性,而2008年11月海城4.8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差。我们对能否借鉴前震震源机制一致性的差异快速判断中强震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06.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 6.4地震是甘青地区自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后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其震中距宁夏边界230 km。通过梳理震前宁夏地区地震活动异常和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异常发现,震前存在测震学异常2项;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异常6项,其中,形变异常4项,地下流体异常2项。5项异常为中长期异常,2项测震学异常和甘盐池井水温异常为短期异常,无临震异常出现。  相似文献   
407.
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2014年3月27日M4.7和3月30日M4.5秭归震群重定位显示:0~5 km深度层P波高速区分布在仙女山断裂北中段和九畹溪断裂北段,天阳坪断裂一带为低速区;8 km深度层高速区分布在九畹溪断裂东侧,仙女山断裂较低;11 km层高速区仅分布在高桥断裂和周家山—牛口断裂之间地带。在地震集中区的下方(即8~12 km处)存在分布较为稳定的低速区,较大地震事件主要分布在高速区或高低速区交界地带,低速区内则很少有地震分布。局部高速体的存在为岩石发生瞬间破裂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与低速体间的梯度带是发震构造常发育的区域。研究区内的仙女山断裂北段、九畹溪断裂正是在该梯度带内发育的两条活动断裂。本地震序列的自地表至5 km和5~10 km深度范围内均有大量破裂存在表明,浅层地震仍在水库渗透范围内,而深部地震则与流体渗透无关。此次地震活动同时存在水库诱发地震和构造地震存在。  相似文献   
408.
2019年9月13日山西代县发生MS3.0地震,通过对震区及周边2期流动地磁总强度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2019年4—8月岩石圈磁场总强度变化特征,发现震中刚好位于零值线上;震中东侧出现NE向展布的显著负异常区,和发震断层走向一致,沿此断裂分布的测点异常能量较强,同时震区外围靠近断裂的测点也出现了较明显的异常,说明外围构造存在应力状态改变的现象,晋北局部地区应力场背景复杂,异常幅值与测点至断裂的距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