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60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上海台阵对常熟2001年2002年震群的精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月上海台阵正式运行,上海台阵的建立提高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本文着重在定位方法和震相判读上,充分利用上海台阵整体观测系统的优势和台阵独特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常熟2001年和2002年二次小地震序列进行了精确定位.对精确定位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常熟地区及周边的地质构造等进行了解释与推断.  相似文献   
12.
通过系统研究华南西部地区震群活动与中强震的关系,发现华南西部地区震群活动主震震级在ML3左右;震群活动与区域强震关系密切,小震群频度的起伏可以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强弱;华南西部地区震群频次超阈值2为异常,可做中短期预测,通过预测效能检验。区域震群对中强震地点的预测有积极意义:震前2年,震群呈条带状分布,中强震发生在震群条带上,震群时间和地点距中强震都是由远到近,时间跨度超1年,最远距离380 km,中强震震级比震群高2~3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川滇地区自有地方台,网建立以来的21年间记录到的239次小震群进行了研究,发现Ms≥6.7级的强震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小震群年频度增高的背景上。并引用了归一化熵值K作为衡量震群序列中能量分布均匀度的特征量,分析了不同K值的震群与中强震发生的对应关系,发现K≥0.8的震群发生与Ms≥5.5的中强震发生的对应率为59.3%;虚报率为40.7%;漏报率约占14%。K<0.8的震群发生满足无震条件的约占56%。以上结果表明,用归一化熵值K≥0.8来区别前兆震群与一般震群,结果没有华北地区的那样显著。在川滇地区,要将所对应的强震震级提高到6.5级,结果才比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了1966—1986年期间34起震群及1971年太谷4.6(M_L)、1979年介休5.5(M_L)、1980年平遥5.0(M_L)地震的序列资料.讨论了这些震群和3个非震群序列的基本特征(含时间序列、能量释放等)及其震兆特征(含衰减、U值等).  相似文献   
15.
夏县台D_1热水井水氡在1986年运城震群前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是当时的前兆之一.本文结合本区的地质构造及热水的成因,分析了D_1井水氡变化的规律及干扰因素,提出了识别水氡异常的数学模式、初步分析了D_1井水氡异常与运城震群的对应关系,并对异常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确认了D_1井对地震前兆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新疆伊宁——乌鲁木齐和乌什——库尔勒1972年以来发生的49个震群的ρ值表明,ρ<0.55可作为前兆震群的判据指标。分析了ρ<0.55标准下的前兆震群的预测能力,认为,震群序列的ρ值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8.
霍山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诱发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霍山地区自1970年以来多次发生震群活动。这些震群主要分布在北纬31°20′—31°31′,东经116°00′—116°15′范围内,而其中80%的小震又都集中在诸佛庵、黑石渡、落儿岭、桃源河所围限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19.
前震和普通震群震源深度分布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赵根模 《中国地震》1990,6(4):57-66
本文从强固区模型和地壳应力分布特点出发,讨论了前震和普通震群在震源深度分布上的差异性。分析中国大陆39组震群震源深度数据。结果表明,普通震群多数分布在强度较低的上地壳,前震和前兆震群比普通震群要深得多,可能达到中下地壳,差别显著。为减小测深误差的影响,建议把相对深度特征值△H作为一种识别前震和普通震群的可能标志。普通震群最大深度H_(max)一般≤16km,而前震的H_(max)均>16km。震群的震源垂直尺度△H_1≤10km,而前震的△H_1>10km。震群的最大深度距平值△H_2≤6km,而前震的△H_2>6km。  相似文献   
20.
对晋10-1井1985年~1987年的水位日均值资料进行了数学处理,从排除气压影响后的水位曲线上可看出,该井对1986年11月山西运城盆地发生的震群有较明显的反映,并从并孔所处构造部位,水文地质条件、观测环境、干扰、井孔结构诸方面探讨了晋10-1井映震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