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995篇
地质学   893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多孔介质非饱和导水率预测的分形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孔介质非饱和导水率是地下水污染预测与评价的重要参数。根据分形几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推导出了与Campbell经验公式在形式上完全一致的多孔介质非饱和导水率的预测公式。公式中的幂指数为介质孔隙分维和随机行走分维的函数,分别体现了多孔介质的静态性质与动态性质对其中水分运动的影响,但静态性质的影响是主要的,即导水率主要受多孔介质的结构控制。根据文献中报道的大量数据,利用笔者推导的预测公式计算得到的幂指数的统计值与试验测定的幂指数的统计值基本一致,说明推导的理论公式预测多孔介质非饱和导水率是较为可靠的。  相似文献   
32.
文13西块油藏岩石形变对采收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异常高压油藏弹性能量充足,储层欠压实,岩石易发生弹塑性变形。根据这些油藏特性,从达西定律的角度推导出了室内一维岩芯中最终采出程度与岩石物性变化的近似关系式,并引入渗透率变化因子分析采收率的影响因素,进而以文13西块油藏岩石为例,通过不同流体介质的渗透率压敏性试验,以及不同加压方式下渗透率变化试验,结合降压弹性开采试验和水驱物理模拟试验,以渗透率变化因子为基础,分析并讨论该类油藏的开采方法。结果表明:该类油藏在保持较慢降压速度、较高孔隙压力水平时,能够获得较高的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33.
武文华  李锡夔 《岩土力学》2008,29(5):1152-1158
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应用多孔多相介质溶混污染物输运过程的数值模型,对多孔多相介质中含均相/非均相化学反应传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化学反应主要包含均相快速/慢速和非均相快速/慢速等5种化学反应过程,溶质输运行为的控制机制主要考虑对流、扩散及降解、吸附等。基于原有的隐式特征线Galerkin离散化的有限元方法,求解模型控制方程的边值初值问题,求解过程中把均相化学反应物质中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开,非均相反应物质按照固相和液相分开,对均相反应物及非均相液相物质浓度耦合求解,而均相生成物和非均相固相物质独立求解。使方程组按照其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同时可减少未知数的个数。对于含有非线性内状态变量的右端项进行迭代求解。数值例题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数值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4.
刘峰  朱庆杰  程雨  党旭光 《岩土力学》2009,30(Z2):254-256
渗流场、温度场、变形场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作用,即热-流-固耦合作用。热-流-固耦合问题涉及许多领域,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多孔介质热-流-固耦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对多孔介质热-流-固耦合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和讨论,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5.
关于波浪作用下粉土质海床中共振现象的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详细讨论了粉土质床在波浪作用下所呈现共振现象的力学机制。利用有限深海床下波浪载荷对土层响应的研究,系统地比较了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提出在波浪作用下粉土质土层中存在着一硬土层,从而引发Bragg共振。  相似文献   
36.
超固结粘土的二元介质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沈珠江  邓刚 《岩土力学》2003,24(4):495-499
为了分析超固结粘土边坡的变形和稳定的需要,在岩土破损力学的框架内建议了一个适用于这类土的二元介质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土体内在的不均一性,把它看作由结构块和结构带组成的复合体,两者共同分担外荷载,模型包含10参数,并拟定了这些参数的测定方法。通过模拟三轴试验的计算表明,该模型可以反映London粘土的应力-应变特征。  相似文献   
37.
恒星形成于分子云之中, 分子外向流是恒星形成正在进行的重要动力学特征, 也是研究和认识恒星形成的重要契入点.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德令哈13.7m毫米波望远镜, 采用5种分子谱线探针(包括12CO、13CO、C18O、HCO$^+$ $J=1-0$和CS $J=2-1$, J为角动量量子数), 对一个包含IRAS 19230+1506、IRAS 19232+1504和G050.3179--00.4186这3个源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复合体进行了成图观测研究. 通过对以上分子谱线数据并结合红外波段巡天数据的分析, 在这3个源中首次探测到了分子外向流活动, 并确定了分子外向流的中心驱动源. 最后对这3个源进行了分子外向流相关物理量参数的计算, 分析了这些物理量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分子外向流的性质与中心驱动源的性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8.
2021年5月22日,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玛多地区发生MS7.4地震,震源深度约为8km,发震断层为江错断裂.文中利用玛多地区的深地震测深结果,对玛多MS 7.4地震震源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玛多地震震源在深度上位于上地壳脆性层内,具体位于上地壳局部高速体的边缘,上地壳特殊的上下分层结构...  相似文献   
39.
侯晓萍  陈胜宏 《岩土力学》2020,41(4):1437-1446
采用复合单元法建立了模拟裂隙多孔介质变饱和流动的数值模型。该模型具有以下特点:裂隙不需要离散成特定单元,而是根据几何位置插入到孔隙基质单元中形成复合单元;在复合单元中,分别建立裂隙流和孔隙基质流的计算方程,二者通过裂隙-基质界面产生联系并整合成复合单元方程;复合单元方程具有和常规有限单元方程相同的格式,因此,可以使用常规有限单元方程的求解技术。采用欠松弛迭代、集中质量矩阵以及自适应时步调节等技术,开发了裂隙多孔介质变饱和流动计算程序。通过模拟一维干土入渗和复杂裂隙含水层内的流动问题,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模拟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非饱和裂隙含水层地下水流动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震后九寨沟钙华景区的溶洞、裂隙、暗流等地质特性,丰富钙华景区岩溶洞穴无损探测技术,探讨了多物探技术在多孔疏松钙华地区作业的可靠性。首次运用地质雷达法及高密度电法相结合的无损探测技术,在九寨沟景区火花海特定区域进行了现场勘查和无损探测试验。结合对比两种无损探测成果与测区内出露地质剖面3组勘探数据,结果发现:高密度电法与地质雷达法相结合,两者能优劣互补,相互佐证,在解决钙华区域浅部溶洞、暗流、裂隙等工作中,对探测目标体具有极高的识别度。两种方法探测数据与震后出露剖面地质特征保持极高的一致性,验证了两种无损检测方法在多孔疏松介质条件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解决了多物探技术在多孔疏松介质地区施工的疑点和难点,丰富了工程物探领域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