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24篇 |
免费 | 591篇 |
国内免费 | 11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5篇 |
大气科学 | 285篇 |
地球物理 | 464篇 |
地质学 | 2536篇 |
海洋学 | 785篇 |
天文学 | 53篇 |
综合类 | 388篇 |
自然地理 | 3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52篇 |
2022年 | 186篇 |
2021年 | 195篇 |
2020年 | 164篇 |
2019年 | 185篇 |
2018年 | 146篇 |
2017年 | 152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195篇 |
2014年 | 275篇 |
2013年 | 185篇 |
2012年 | 251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232篇 |
2009年 | 237篇 |
2008年 | 212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193篇 |
2005年 | 183篇 |
2004年 | 164篇 |
2003年 | 151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134篇 |
1999年 | 130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102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91篇 |
1993年 | 108篇 |
1992年 | 90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93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75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利用一次中强以上地震(M0>4.7)发生后头3天的地震序列资料,应用模式识别、模糊聚类等方法对未来3个月内是否可能发生相当(M=M00.3)或更大(M>M0)地震作综合判定研究.回顾性预报评分结果表明,应用这些应用数学方法作综合判定比单项方法的效果明显地好.其中模式识别 CORA-3算法的 V 评分值最高,44个已知地震序列样本(5个Ⅰ类,39个Ⅱ类)参加学习和训练,内符识别全部正确.对事先留下的最后4个已知地震序列(2个Ⅰ类,2个Ⅱ类)作外推检验也全对.对研究过程中新发生的二次地震序列,一次正确,一次误判.亨明(Hamming)方法和模糊聚类方法分类的内符评分 V 可达0.8以上.外推也多数正确. 相似文献
102.
海底滑坡的危险性评价与分区,对海洋工程设施的选址和危险预防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基于无监督机器学习的谱聚类算法对黄河口埕岛海域展开了海底滑坡危险性评价,构建了输入参数为9、输出类别为4、核函数参数为0.08的海底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评价,将研究区分为了海底滑坡危险性高、较高、较低和低的区域。评价结果与地质环境因素分布特征对比显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海底沉积物类型和水动力作用,最重要的触发因子为液化。模型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合理简化输入因子可获得精度略低的评价结果,而核函数参数是影响评价准确性的重要指标。以上研究表明,谱聚类算法能够较好地用于海底滑坡危险性评价,数据类别丰富度和精度是影响评价精细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3.
104.
透明类岩石内置三维裂纹扩展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力学试验手段探究岩石受压情况下内部裂纹扩展贯通机制是了解岩石破坏失稳机制的重要手段。由于无法观察真实岩体内部裂纹扩展过程且CT扫描实时性不足等原因,自行研制了一种各项性质与岩石接近的透明类岩石材料,以观察研究其内部三维裂纹的扩展贯通机制。这一方法克服了真实岩体不透明的特点,可更方便地观察岩体内部裂纹萌生、扩展不同阶段的形状。然后制作了一批内置单裂隙和双裂隙的试件,在RMT-150B多功能全自动刚性岩石伺服试验机上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详细观察研究了单裂隙和双裂隙试件在不同岩桥角和裂隙间距情况下的裂纹扩展贯通模式以及裂隙数量和间距对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从理论方面对翼形裂纹的扩展过程进行了解释。试验表明,在不同的岩桥角和裂隙间距下,次生裂纹将呈现不同的扩展贯通模式,试验中观察到的次生裂纹有张拉翼裂纹、与翼裂纹反向生长的反翼裂纹和拉剪作用下的花瓣状裂纹等,试件最终破坏是各种形式的裂纹汇合贯通的结果。裂隙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试件的抗压强度,且随着裂隙数目增加,试件峰值强度呈降低趋势,同时裂隙间距也对试件的峰值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试验成果对分析真实岩体的破坏失稳机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δ^18O指示的古水温相对值与寒武纪牙形石分异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试了采自湖南花垣中、上寒武统的11个碳酸盐岩样品的δ~(18)O值和δ~(13)C值。采样地层所含牙形石的CAI指标均为1。影响CAI值的主要因素和成岩改造作用对δ~(18)O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相同的。据此可以推断出,这11个样品所在层位的成岩改造作用是大体相同的,也就是说,同原始沉积时的δ~(18)O值相比,测出的δ~(18)O值的变化幅度也大致相同,因而,可以用来指示古水温的相对值。作图结果表明,温度越高,牙形石分异度越大;反之,牙形石分异度越小.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地域分异及协调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我国人地矛盾及其区域分异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原理对我国人地关系进行了分区研究,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内人口、耕地、粮食三者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7.
冀北滦平盆地大店子组中网雕饰叶肢介Clithrograpta属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在深入研究滦平盆地大店子组叶肢介化石时,于该组上部首次发现了网雕饰叶肢介Clithrograpta属,产出层数多,个体数量大,种的分异度高,为冀北滦平盆地大店子组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正确建立冀北-辽西陆相侏罗-白垩系的地层格架,提供了关键而有力的古生物证据。根据这一发现和大北沟组至西瓜园组叶肢介化石组合序列,本区大店子组上部(3-4段)可与辽西建昌盆地“义县组”下部(原大新房子组)对比;证明辽西地区缺失相当于本区的大店子组下部(1-2段)地层,西瓜园组大体相当于辽西的义县组。 相似文献
108.
109.
冲绳海槽北部稀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冲绳海槽北部海底表层沉积物和4个柱将苦芯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沉积物REE的分布主要与沉积物的物质组成有关,特别是海洋生物沉积物组份的比例不仅影响REE总量的分布,而且影响标准化REE分布模式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0.
移动轨迹聚类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轨迹数据是人类移动行为的表征,能够映射出人的出行模式和社会属性等信息。怎样有效挖掘轨迹数据蕴藏的人类活动规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通过轨迹聚类发现行为相似的类簇,从而探究群体的移动模式是轨迹挖掘和深度应用常见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根据轨迹数据的特点,将轨迹数据模型分为轨迹点模型和轨迹段模型,并据此定义相应的相似性度量:空间相似性度量和时空相似性度量;然后,对两类模型的聚类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不同聚类算法的优缺点,以期为不同应用选取聚类算法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移动轨迹数据聚类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